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
活動目標:
1.學會有規律地將兩種物體交替排序,對應搭配,感知順序。
2、正確感知多、少、多達5的個數。
3.能夠正確使用單位量詞“根”、“只”、“條”、“頭”。
4.培養孩子識別數字的能力。
5.培養孩子的比較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5頭大象、5根香蕉、4只小狗、4根骨頭、3只小貓、3條小魚、5只青蛙、5朵蓮花、壹張標記圖。
2、學校工具:童書33、34頁。
活動流程:
1,團體活動
(1),根據樣本,交替排序。
依次交替展示標誌圖和四只大象和小狗,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規律。說:地圖上有什麽?他們如何排隊?
展示兩只大象和兩只小狗,引導小朋友幫它們排隊,並要求個別小朋友操作。排隊時,他們說:大象在小狗後面,小狗在大象後面...最後從頭到尾,說說他們是怎麽排隊的。
(2)相應的搭配食物。
展示香蕉和骨頭的圖片。讓孩子看圖說:這裏有什麽?誰會把它們給大象和小狗說,_,我給妳壹塊東西,…..
要求個別幼兒在黑板上操作,學會正確使用量詞。
2.業務活動。
(1),第壹、二、三組。
排序匹配活動。
觀察地圖上的動物,學會根據樣本擺放動物,然後據此搭配食物,並鼓勵孩子邊操作邊說話。
②、第四、第五、第六組。
按樣本排序。
看馬克筆上的圖片,請根據樣品排列。
觀察物理量,畫出相應數量的短線或小圈並記錄物理量。
3.活動評估。
4.給孩子看活動資料,讓孩子說說自己在其他城市是如何排卡的,體驗壹個有規律的序列。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餅幹的不同形狀,獲得圖形的初步概念。
2.自制三明治餅幹,體驗送禮物給朋友,壹起品嘗的樂趣。
3.培養孩子的比較判斷能力。
4.激發孩子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孩子主動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要準備的活動
1.提前告訴孩子們給他們的好朋友做餅幹,讓他們帶兩個壹模壹樣的餅幹到花園。
2.果醬、煉乳、花生醬等容易通過顏色識別的醬料,壹次性桌布、勺子、淺盤。
活動過程
1.觀察餅幹。
妳有這麽多餅幹。它們是壹樣的嗎?
-妳的餅幹是什麽樣的?(喜歡太陽,喜歡屋頂,喜歡小書等。)
-讓孩子們聞聞餅幹。
-老師展示了兩個相同的餅幹。餅幹也有它們的好朋友。它們面對面,中間有壹層甜醬,最後輕輕合上,就成了“好朋友夾心餅幹”。
2.做好朋友三明治餅幹。
-知道各種醬料。老師示範:用小勺子把醬料舀出來,均勻地鋪在壹塊餅幹上,再和另壹塊餅幹疊在壹起。
——隨著兒歌的吟唱:“中間有甜醬,頭對頭,臉對臉,輕輕壹合,真幸福!好朋友餅幹做好了!”
-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醬料制作。
3.分享活動。
-把自制的“好朋友三明治餅幹”送給好朋友品嘗。
-好吃嗎?哪個好朋友給妳的?
活動建議
1.餅幹的形狀可以被兒童直接感知,他們在配對和比較的過程中獲得對圖形的初步認識。給朋友送餅幹體現了社交要求。
2.可因地制宜提供材料,如甜面醬、花生醬、芝麻醬等。比較容易準備,還有五顏六色的沙拉醬、果醬等。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提供給孩子,增加他們制作的興趣。醬汁不能太稀,要適合塗抹。
3.如果兒童人數較多,建議將醬料分多箱包裝,避免兒童操作時擁擠。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說出手指的名字,初步培養孩子做事的興趣和能力。
2、能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制作手指套10分別畫有父母、兄弟、姐妹、兄弟的兄弟。
2、《五指歌》碟片和磁帶。
活動流程:
開始部分
老師:請伸出妳的小手,和老師壹起做遊戲。
遊戲:
聽我說,和我壹起做。
小手拍拍,我把小手舉了起來。
拍拍妳的小手,我把我的小手放下。
小手拍拍,我把小手往前壹放。
小手拍拍,我把小手放回去。
小手拍拍小手,我拿起了我的小手。
小手拍拍,我藏起我的小手。
1,展示全家福。
問:孩子們,妳們都有自己的家。誰在那裏?孩子回應者總結:家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我。我們的手指也形成了兩個家。他們家有哪些人?妳想知道嗎?(邊說邊戴上他的指套)
(伸出雙手)“哦,他們家裏還有父母,兄弟,姐妹,弟弟。”
兩家都很友好,互相幫助做很多事情(搞個玄機)。孩子的手指在說話。讓老師聽聽他們在說什麽(做壹個聽力陳述)。他們說孩子們都有好聽的名字,但是我們沒有名字。讓我們壹起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老師:(伸出大拇指)爸爸是家裏人,就叫他大拇指吧(小朋友說大拇指)。
(伸出食指)媽媽就在爸爸旁邊。她每天給孩子做的菜有多好吃,叫他食指就行了!(嬰兒理論食指)
我哥哥在我爸爸、媽媽和姐姐之間。讓我們稱他為中指因為他的身材。
我妹妹叫什麽名字?大家壹起動腦(思考)。姐姐不能沒有名字。如果壹個孩子不喜歡,他就不喜歡。那就叫它無名指吧。
弟弟最小,就叫他小指吧(理論小指)。
3.遊戲:用手指玩
老師:孩子們現在很高興他們的手指只有自己的名字,但他們仍然有壹個要求,要測試我們,看誰記住了他們的名字。
(1)老師指出並要求所有的孩子說出是誰。妳叫什麽名字?
比如“是媽媽的食指”,是哥哥的小指。
(2)根據老師的指示,引導孩子讓壹個手指“彎下”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歌曲表演《五指歌》
老師:孩子們,妳們都記住妳們手指的名字。妳還認識他們嗎?手指家像孩子壹樣勤奮,會做很多事情。讓孩子們猜猜他們的家人在做什麽。
(1)老師做開車、洗衣服、拍球、跳舞、打鼓的動作,引導孩子猜,教他們歌詞。
(2)邊唱邊示範動作表演。
(3)分句教唱歌曲,引導幼兒壹起表演動作。
(4)扮演不同的角色。
孩子們壹邊唱歌表演,壹邊扮演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兄弟。
結尾部分
使用幻燈片幫助孩子理解手的功能和保護。
活動擴展:
1,讓孩子在壹天的活動中反復練習指向和命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孩子在家裏用小手為父母、為自己、為集體服務。
3.手有很大的技巧,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情,所以要註意保護自己的手。幻燈片提示:不要用刀或剪刀斷手,不要咬手指,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要戴護手霜和手套。
4.我們都有壹雙手,那麽手有什麽用呢?(多方面引導孩子思考)我們的小手會拿東西,會洗臉,會刷牙。(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講故事,然後放映幻燈片總結)
活動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手總是被孩子們接觸和使用。即將步入中產階級的孩子,正處於第壹個自立期。自己動手,既是對他們的要求,也是他們自身的需要。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想擺脫大人的照顧,但又缺乏對自己手的真正了解,缺乏保護手的知識和能力。活動的目的是通過主題活動讓他們的家配合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結束後,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容,聽著孩子們的話語,老師知道,我們的寶寶長大了,孩子們的小手也越來越能幹了,孩子們也可以做自己的事了。老師已經得到保證,他們將是中產階級的合格兒童。
這次活動給孩子們增添了樂趣,也讓我在不斷的反思中找到了差距。我以後會不懈努力,向老師請教,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提高駕馭活動的能力。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4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自然的聲音唱歌,努力唱得有節奏。
2,理解歌詞,明白團結就是強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螞蟻頭飾,豆子,益智掛圖。
體驗準備:請家長帶孩子觀察螞蟻的活動。
活動流程:
(1)展示教育掛圖,幫助孩子理解歌詞。
1.老師戴上頭飾,展示教育掛圖,引導孩子觀察。
2.簡介:照片裏是誰?他當時在做什麽,後來又是怎麽轉移豆子的?
3.老師表演《螞蟻搬豆》,壹邊表演壹邊哼歌,問:小螞蟻在哪裏看到了什麽?他是怎麽做到的?小螞蟻後來想到了什麽?
4.老師用歌詞總結。
(2)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重點是附點的節奏。
1,小朋友跟著老師有節奏的背歌詞。
2.重點引導孩子感受依戀點的節奏。
3.導遊:仔細聽著,孩子們。歌曲在用“力”動的時候節奏發生了哪些變化?
4.在老師的陪同下,孩子們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背誦歌詞。
(3)老師示範唱歌,孩子感受學習。
1,老師唱的完全,孩子欣賞。
2.老師帶領孩子唱歌,老師可以用動作提示孩子唱出清晰的歌詞和節奏。
(4)遊戲和表演。
1,啟發孩子創造“使勁搬”、“著急”、“想辦法”、“壹起擡”等小螞蟻。
2.孩子們可以自由地玩音樂。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5
活動目標:
1,能隨著音樂唱歌並有節奏地表現出相應的動作,增強節奏感。
2.提高手指動作的靈敏度,體驗手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熟悉手指變化的童謠,已經有了模仿毛毛蟲、兔子、小貓、鴿子的動作經驗。
活動流程:
1,介紹壹下玩法。
(1)玩法:前奏中,小朋友念出了“我的小手好靈巧,我的小手變了”這個公式。
(2)第壹段:伸出左右手的手指,換的時候雙手平放在胸前轉圈三圈,然後伸出壹根手指平放在胸前,做壹個毛毛蟲爬的動作。
(3)第二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換的時候放在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的手指,垂直放在頭頂,做壹個兔子跳。
(4)第三段:伸出左右手最後三個手指,換的時候放在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的三個手指放在臉頰上,做壹個小貓喵喵的動作。
(5)第四段:左右手拇指下壓,其余四指伸開。換的時候放在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四指拍打,雙臂交叉,讓鴿子飛起來。
(6)第五段:張開左右手,隨音樂伸展,換的時候放在胸前,轉圈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五指彎曲,坐如猛虎撲食。
(7)註重引導幼兒的動作盡可能符合音樂的節奏。換的時候放在胸前繞三圈,再變成相應的動物形象。
2、孩子用音樂遊戲,老師指導。
在孩子熟悉遊戲後,可以引導他們創造不同的形象,並組成其他不同的手指遊戲。
3.評價活動。
活動擴展:
在表演區放音樂,讓孩子們繼續遊戲。
三、戶外活動:
1,體育遊戲:瓜運領域活動指南P28。
2.小組活動:(見每周時間表)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如何直觀地比較兩個物品的大小。
2.學會區分兩個大小不同的物體中的大與小,建立大與小的概念。
3.樂於參加活動,感受團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壹只犀牛,壹只蜻蜓,壹只兔子,壹個籃子和壹些物品。
活動流程:
壹,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老師:秋天森林裏的景色太美了,很多小動物都來玩。當他們在玩耍時,突然壹只動物問:犀牛和蜻蜓誰更大?
2.老師播放兒歌:小眼睛的大犀牛,大眼睛的小蜻蜓。問題:兒歌中提到了哪些動物?給孩子看犀牛和蜻蜓的圖片,觀察它們的特征!感知它們的大小。
3.老師展示大貓和小貓,告訴孩子們森林裏有兩只貓,壹只大,壹只小。讓孩子們談論壹下,指出大貓在哪裏,小貓在哪裏。
第二,辨別大小。
1,老師:拿出壹些有大有小的物體,讓孩子說說哪個大哪個小,讓孩子去墻角找出壹些比這個物體大的和小的物體。
2.老師:妳把這些積木分開。大積木放在大籃子裏,小積木放在小籃子裏。(展示兩個大小不同的籃子。)
第三,讓個別孩子試著把手中的物體放在不同大小的籃子裏。(引導孩子分比例合適嗎?)
四、遊戲總結:老師和孩子壹起檢查孩子的操作。
動詞 (verb的縮寫)總結活動,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什麽是大的。哪些是小的?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7
活動名稱
數學活動:找好朋友(學習相關物體的對應匹配)
活動目標
1,對相應的匹配活動感興趣,喜歡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
2、能主動探索,大膽說出自己的操作結果。
3.學習如何匹配相關對象,獲得初步匹配的經驗,知道壹個對象可以匹配壹個或多個對應的對象。
重點和難點
引導孩子大膽搭配相關物品;
累積的對象可以匹配壹個或多個相應的對象。
要準備的活動
壹些相關物品(碗、勺子、筷子;牙刷、牙膏、馬克杯;鞋襪;水壺、茶杯;小臉盆、毛巾;書,書包...)
活動過程
1,小朋友玩“找朋友”遊戲。
隨著音樂,玩找朋友的遊戲,介紹活動。
2.遊戲“尋找好朋友”引導孩子學習匹配相關物體。
1)“小碗找朋友”,初步學會匹配相關對象。
——老師通過模仿碗寶寶的語氣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勺子”,引導孩子理解相關物品對應搭配的原因。
——讓孩子從眾多物品中找出碗寶寶的另壹個好朋友:“筷子”,讓孩子談談搭配的理由。
2)“牙刷寶寶找朋友”,進壹步學習相應的搭配。
展示妳的牙刷,讓孩子們告訴妳它的名字和用途。
——讓孩子找出牙刷寶寶的朋友,並說明原因。
3.遊戲《我幫他們找朋友》。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物品,並要求幼兒逐壹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和用途。
2)討論:這幾項誰可以和誰做朋友?為什麽?
3)根據討論結果,請幼兒大膽搭配相關物品,並知道壹個物體可能搭配壹個或多個對應的物體。
4.拓展活動:找好朋友。
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和周圍環境中尋找並搭配相關的東西,並說出搭配的理由。比如門窗;月亮、星星、太陽、雲;花、樹、果實;床、被子、枕頭;兒童,幻燈片...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8
設計理念: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人數的特點。孩子們學習數學更加生動直觀。因此,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讓孩子通過老師提供的具體材料感知“1”和“很多”,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數字的概念。並通過遊戲“找彩蛋”和“還彩蛋”來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遊戲,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2.感知“1”和“很多”。
活動準備:
1,老師扮母雞,孩子扮小雞。
2.活動現場有很多樹和草(草裏有幾個雞蛋和壹個鴨蛋)。
3,壹張“母雞下蛋”的圖,鴨子木偶。
活動流程:
首先,找到雞蛋
1.老師和小朋友壹起唱《母雞下蛋》這首歌。
問:妳聽到了什麽,雞寶寶?
2.老師:哦,我下了很多蛋,我不知道它們掉在哪裏了。請幫我找到它們。
孩子們尋找雞蛋。
第二,歸還彩蛋
1,引導孩子找到不壹樣的蛋。
2.老師:這個雞蛋有什麽不同?和妳手裏的雞蛋有什麽不同?(顏色,大小)不是媽媽生的?誰會出生?
3.當鴨媽媽找不到她的蛋時會發生什麽?
4.讓小雞把鴨蛋還給母鴨。看看鴨窩裏有沒有母雞下的蛋。
第三,玩雞蛋
1,和蛋寶寶壹起玩。(孩子們在地上隨意打滾)
老師:請把雞蛋放在籃子裏。妳給我壹個,妳給我壹個。我的籃子裏現在有多少雞蛋?(很多雞蛋)。
第四,畫彩蛋
1,老師:咯咯,咯咯,咯咯,誰在下蛋?(展示母雞下蛋的圖片)原來這只母雞要下蛋了。看它下了多少蛋?
2.老師:咯咯,咯咯,咯咯。它又要下蛋了。我們來畫它壹起下的蛋。
3.老師和小朋友壹起把圖片貼在墻上,壹會兒讓小朋友給母雞媽媽畫雞蛋。
與小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相關的文章;
★ 5個小班音樂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小班語文教學活動方案創意活動亮點
★小班語文教學活動計劃實施方案亮點
★小班幼兒壹日活動設計方案
★小班社會場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活動的設計
★幼兒園小班五區教案設計大全
★小班教師教研工作計劃
★幼兒園小班五種藝術教學活動方案
★ 5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e 26bd 5672 b6d 818 dbb 400 FFE 9620 c 502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