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食譜 -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

作為壹名教學工作者,經常需要編制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計劃。那麽問題來了,教案怎麽寫?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幼兒園關於端午節的教案(選了8個)。歡迎閱讀,希望妳會喜歡。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1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關於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中國古代的壹位愛國詩人。

2.能夠認真聽老師和同齡人講,願意在群裏分享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要準備的活動

關於屈原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看圖,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說明:妳知道為什麽端午節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仰。

★說明:

人們為什麽慶祝端午節?為什麽要紀念屈原?

②人們用什麽方法紀念屈原?

如果妳是屈原,君主不采納建議,妳會怎麽做?教會孩子珍惜生命,用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是對於中產階級的孩子,還是比較陌生的。這個活動壹開始,我先展示粽子,引出話題。然後看卡通視頻,引導孩子了解端午節。最後,通過觀看賽龍舟的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我也不認識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孩子理解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對屈原產生敬佩之情。但是從課堂效果來看,孩子對古代國家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有點模糊。但對故事的大意還是有些感覺的。孩子們都知道端午節有壹種特殊的食物——粽子,它有許多形狀和味道。孩子們仍然更多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對屈原的介紹仍有加強和改進的必要。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學習。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2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有節奏地背誦。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3、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畫面,積累孩子的想象力。

4.讓孩子嘗試講故事,發展語言能力。

5.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端午節部分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的照片

活動過程

首先,談談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壹,為什麽大家都沒來幼兒園?妳的家人昨天是如何度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了壹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讓我們來看看它們。

3.給我看艾草和菖蒲:這是什麽?誰知道他們的名字?妳在哪裏見過他們?向孩子介紹端午節的習俗:農歷五月初壹在門口掛菖蒲和艾草,端午節當天摘下來煮出來洗澡。)

4.給粽子看:這是什麽?妳知道怎麽包粽子嗎?介紹粽子的做法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5.展示龍舟賽圖片:端午節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人們還會做什麽?(簡單介紹壹下賽龍舟的場景,配圖片。)

6.為什麽端午節要插艾草,吃粽子,賽龍舟?

二、端午節的由來

1.端午節壹個人吃粽子,插艾草,賽龍舟。老師會給妳講壹個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展示屈原的圖片,引導孩子從外貌、衣著等方面了解此人是古代人。

3.介紹壹下屈原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壹個叫屈原的人。他非常熱愛他的祖國。為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也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後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他非常傷心,跳河自殺了。他跳河的那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很愛他,又怕河裏的魚咬他的屍體,於是漁夫敲鑼打鼓打撈他的屍體,把準備好的粽子和雄黃酒倒進河裏。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在端午節應該做什麽?

第三,學兒歌

1,老師示範背誦兒歌。有人編了壹首關於端午節人們應該做什麽的兒歌。我們壹起來聽聽吧。

2.老師帶領孩子背誦兒歌。

3.孩子完全背兒歌。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3教材分析

端午節孩子佩戴香囊,既有避邪驅疫之意,又有點綴頭部之風。香包包各種精致搶眼,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大班兒童手部肌肉的靈活性逐漸提高。他們喜歡用各種工具和材料制作,並能借助輔助材料嘗試表現物體的細節特征。本次親子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們用剪、貼、縫等技巧探索香包的縫制方法,體驗父母制作香包的快樂,感受節日的溫暖。

活動目標

1.我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囊的習俗,對香囊的作用和制作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2.嘗試用縫衣針做香囊,知道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註意針的安全。

3.和父母壹起體驗做香包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1.制作香包需要的材料:艾草、幹花、針、線、彩布、掛件、彩珠等等。

2.孩子有有用的打針經驗。

3.民族音樂磁帶和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用教學課件幫助孩子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狀。

(1)觀察香囊,了解掛香囊的目的。問題:為什麽人們在端午節掛香包?

總結:古代端午節,孩子們早上出門散步,在脖子上、手上、腳上掛五顏六色的線,在胸前掛香囊,辟邪,保護孩子的安全。

(2)了解香囊的不同形狀,激發自制香囊的興趣。

總結:香包有各種形狀,如圓形、心形、圓柱形、葫蘆形、椎體形等。,色彩鮮艷,裝飾美觀。香囊主要由掛繩、香囊袋和掛件組成。

2.討論和探討制作香囊的方法和註意事項,知道縫制香囊時要與兒童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1)探究制作香囊的方法和步驟,了解制作香囊的基本流程。問題:做香包需要什麽材料?如何用這些材料制作香包?

總結:首先根據妳要做的香囊的形狀裁剪布料並縫制,然後安裝掛繩並制作吊墜,最後在香囊中裝入艾草、幹花等香料。

(2)家長和孩子討論制作什麽形狀的香包,和大家分享制作方法。

(3)討論制作香包的註意事項,提醒家長和孩子正確使用剪刀和針線,確保人身安全。

3.音樂中,家長指導孩子縫制香包,體驗親子制作的快樂。

4.***欣賞並評價作品,* * *與家長分享制作香包的樂趣。

(1)孩子和家長展示和講述自己的作品,重點是引導和講述自己作品的制作過程。

(2)引導幼兒互相評價,主要是在觀察和評價中感受作品的優美造型和新穎的創造性想象。看啊!香包好看嗎?

視頻+課件PPT+音樂+綜合優質公開課《鴨子上架》詳細案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4活動設計意圖:

這是中國壹年壹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的獨特魅力,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習俗,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由來及相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壹。

2.分享粽子,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的獨特魅力,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習俗”要求父母給孩子帶粽子、鴨蛋和香包。

活動流程:

1,小朋友互相交流,了解端午節。“今天是什麽節日?”孩子們和他們的同齡人交流。

要求個別幼兒表達,重點引導幼兒表達端午節的時間。師生總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五月初五。

2.引導孩子了解端午節的由來、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麽來的?有孩子知道它的傳說嗎?”孩子們互相交流。組織孩子們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和端午節的習俗。"人們在端午節有什麽活動,為什麽要這樣做?"孩子們在群體中交流。請從每組中選出1名兒童在小組面前發言。

老師總結: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有很多活動,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戴香囊。

3.孩子們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妳吃過或者見過哪個粽子?”孩子們和他們的同齡人交流。

老師和小朋友都有相同的總結:粽子口味多樣,餡料各異。

4.孩子們互相分享端午節的食物。

“孩子們吃過粽子了嗎?”“大家壹起分享吧。”

讓孩子學會分享,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5.五彩線分享活動。

端午節給孩子們五顏六色的線和香囊來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結束:

壹起看端午起源的故事。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5壹、活動目的:

有良好的語言教育,激發孩子的參與感,鍛煉孩子的勇氣,給孩子提供發揮所長,展示天性的舞臺。通過祖國的語言,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真善美愛的種子,讓他們在美麗有趣的語言中自主發展,健康成長!給孩子壹個展示的舞臺。

二、與會人員:

幼兒園大班

三、競賽形式:

以個人方式參與背誦

四、活動的目的:

1.通過端午節的詩歌朗誦,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體會中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意義。

2.明白端午節的來源之壹是為了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記住屈原這位能歌善舞的愛國詩人。

3.能夠在小組面前展示自己,背誦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流程: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1)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麽節日?(端午節)

2)講述端午節的由來。

2.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吃粽子,賽龍舟等。龍舟比賽不僅是壹項傳統的慶祝活動,也是壹項國際體育賽事!端午節源於詩人屈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鄉親們用響亮的鑼鼓聲嚇跑了河裏的魚蝦,同時把粽子扔到河裏餵它們,不讓它們啄食屈原的屍體。

3.詩歌朗誦比賽

1)詩端午集體復習【唐】文秀。

節日分端午節,據傳是屈原。

楚江之空我能笑,直洗不了。

2)孩子有詩歌朗誦比賽。

3)評選出5位閱星。

4.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6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端午活動,萌發孩子對端午民族文化的興趣。

2.老師引導孩子們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起源。

3.引導孩子在端午節知道如何包粽子,並嘗試手工包粽子。

4.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美好感覺。

5.了解節日的時間、由來和習俗,感受節日的氣氛。

要準備的活動

1,端午教學課件

2.兒歌《端午節快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與端午節相關的習俗和文化圖片

5.壹些粽子

活動過程

1,老師廚師教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端午活動。

(1)教師帶領孩子朗讀兒歌《端午節快樂》,感受端午節習俗。

(2)妳只是聽了童謠。童謠裏描述了什麽?

(3)這是什麽節日?圖片中的人在做什麽?

老師展示相關課件,小朋友看圖,人們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展示課件,進入社會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了解端午節習俗。

(1)妳知道端午節是什麽時候嗎?

(2)妳的家人是怎麽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來了,壹家人會吃粽子,邀龍舟賽,插菖蒲,掛艾葉。

3.老師講故事,激發孩子的情緒。

(1)老師用生動的聲音和情感講述了屈原的故事,激發了孩子們的情緒。

(2)讓孩子聽完故事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妳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些什麽?

4.老師展示課件,引導小朋友看圖,了解包粽子的步驟和方法。

(1)老師播放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孩子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老師分發好吃的零食:粽子。

(3)小朋友品嘗粽子,在吃粽子的過程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擴展

(1)老師將手工材料:紙板、紙粘土等材料放入藝術區,指導小朋友在藝術區包“餃子”。

(2)端午主題活動結束後,教師還可以在端午班舉辦壹次親子活動。讓父母和孩子在同壹天壹起包粽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旨在讓孩子們初步感知壹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孩子們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因為中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所以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包粽子、看圖、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活動,讓孩子有壹些感性認識,從而讓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7活動目標:

1,讓孩子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節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3、讓孩子知道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的氣氛,壹起慶祝節日。

4.在活動中增加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5.激發孩子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孩子的初步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包等。)

3.實物:粽子和香包

活動流程:

首先,導入和播放視頻

1,問題介紹人:小朋友,妳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麽節日嗎?

楊:端午節

老師:孩子們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麽來慶祝端午節嗎?

少年:賽龍舟,包餃子,吃餃子,做香包。老師:哇,所有的孩子都知道端午節有這麽多事情要做?那妳知道為什麽端午節是關於餃子和賽龍舟的嗎?

2.老師講了端午節的故事。

3.老師又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這個故事,妳們知道我們在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嗎?

少年:屈原

第二,為掛圖選詞。(鞏固上面學到的端午節知識)

1,老師:在黑板上掛關於端午節的圖片。請選擇單詞並粘貼在圖片的底部。

2、年輕:選詞活動

第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關於端午節的知識)

老師:教端午兒歌。

五月五日,端午節。

龍舟賽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子不會過來。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學端午兒歌。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教案8活動目標

1.調查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

2.積極與同行交流分享,練習包粽子,獲得更多端午節的體驗,體會端午節的民俗氛圍。

3.願意清晰明確的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孩子的禮貌和對勞動的熱愛。

要準備的活動

棕葉、泡飯、大棗、細線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和小朋友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有壹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人們會在這壹天舉行壹些有意義的活動。

2.和孩子們討論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

(1)和孩子壹起讀《端午節的由來》這個故事,讓他們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日子是農歷五月初五,所以定為端午節。

(2)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背香囊或彩線。建議孩子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圖畫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來表現這些習俗。

(3)組織孩子觀看老師的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前後的習俗,獲得更多關於端午節的經驗。

3.節日體驗活動:包餃子。

用粽子葉把泡好的米和棗包起來,然後用繩子捆起來。提醒孩子不要用太多的米,米葉要包緊紮牢。

4.節日分享:將包好的粽子分發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師,進行分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