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以三角洲沖積平原為主,占全市面積的63.62%,其次是丘陵和山地,占陸地面積的30.40%,梯田占總面積的5.98%。
汕頭市位於粵東蓮花山和南海之間的沿海沖積平原上。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整個地形從西北到東南依次為低山和中山——丘陵、階地或階地——沖積平原或海洋平原——海岸前沿的沙脊和海崖——島嶼。
自然氣候
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海岸線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汕頭屬於亞熱帶,處於赤道低壓區和副熱帶高壓區之間,東北信風區的南緣。汕頭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南端,太平洋的西海岸,靠近南海。冬季常偏北,夏季常偏南或東南風,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征。
北回歸線穿過汕頭市北部地區。該市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春雨多濕;初夏,氣溫升高,氣溫變化,經常有暴雨。盛夏,雖然炎熱少熱,但經常遭受臺風襲擊。秋季涼爽幹燥,天氣晴朗,氣溫下降明顯;冬天沒有嚴寒,但有短時寒冷。
全年日照2000-2500小時,日照最短的是3月。全年降雨量1300-1800 mm,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氣溫21℃-22℃,最低氣溫在0℃以上;最高氣溫36℃-40℃,多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期間。冬天偶爾會有短時霜凍。
去觀光旅遊
汕頭陽光明媚,氣候宜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景點眾多,自然環境優美。城市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量化考核結果居全省前列。汕頭市被列入全省建設節約型社會試點城市,潮陽區貴嶼鎮被列入第壹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也是唯壹的鎮級試點單位。水和空氣質量優良,城市綠化覆蓋率32.7%。城市生活設施齊全。花園式小區遍布全市,居住品質優越。城市道路交通順暢便捷;商貿服務業繁榮,餐飲酒店業發達,有壹批大型超市和商場,商業網點布局合理,購物方便;各種文化、體育、娛樂設施遍布全市;大型綜合醫院多,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居廣東省地級市前列;社會治安良好,民風淳樸,居民過著安靜祥和、美好舒適的生活。是最適合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汕頭也是壹個理想的旅遊景點,包括時遷風景區,北山灣旅遊度假區,達濠青雲巖,中山公園,華僑公園,石炮臺公園,龍虎灘,新金河度假村,東湖度假村,澄海萊蕪旅遊度假區,澄海蓮花山溫泉旅遊度假區,南澳縣綠灣,高爾夫球場,圖書館,博物館,國際會展中心,電影院等市區有金海灣酒店、帝豪酒店、君華酒店、國際酒店、龍湖酒店等40多家星級賓館。購物中心、中西餐廳、娛樂中心等服務設施分布各處,可為所有遊客提供高品質的生活配套服務。
文化特征
潮汕地區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早在新石器時代,潮汕就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產技術。到東周時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技術、玉器、木器和青銅器工藝都達到了廣東的先進水平。東晉時期,青瓷、銅和鐵的冶煉和鑄造技術,特別是金銀首飾技術,已經形成了濃厚的地方特色。宋元時期,玉石木雕、陶瓷大規模生產,產生了許多珍品。產品種類和技術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睞,出口貿易得到很大發展。明清時期是潮汕工藝美術的鼎盛時期,大量精美的工藝美術留存於世。潮汕開元寺大殿的壁龕桌,圓形雕塑“金千塔”和鼻煙壺、玉璽、頭插、懷古、如意等玉雕制品令人嘆為觀止。
潮汕民間燈籠、瓷嵌、香包、泥塑、剪紙、首飾等。富有地方特色,在民間享有盛名,成為官民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和時令用品。潮汕工藝美術經過千百年的提煉,融匯中外,推陳出新,自成流派,形成了鮮明濃郁的地方藝術風格。國內很多專家學者對此都有精辟的論述。潮汕工藝既有中原文化的傳承和原創性,又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潮汕工藝品是潮汕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產生活需要,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往往顯示其獨創性,讓人嘆為觀止。
潮劇由南戲演變而來,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命名為潮劇。潮劇是潮汕地方劇種,廣東三大地方戲之壹,中國十大劇種之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潮劇也被稱為中國藝術園林的奇葩,在國內外廣受贊譽。其突出特點是:抒情優美,潮汕風味濃厚,有大量優秀劇目,表演藝術獨特,演員名家薈萃,雅俗共賞,深受群眾喜愛,多部潮劇被拍成電影傳遍全國及海外,潮劇團也多次在全國各地及海外演出,尤其是醜劇表演藝術享譽盛名。
潮劇唱腔包括曲牌、對仗和小調。
潮劇唱腔有個特點:就是幫唱。
潮劇音樂的特色樂器有二弦、椰、大笛、大鼓、深波、曲弓等。
潮劇角色臺詞在古代分為生、旦、凈、醜、洋、糊七個角度,現在發展為10種醜、7種旦、5種生、3種凈。其中以“三小”(蕭聲、肖丹、小醜)聞名,被譽為“南方之花”。
這就是不朽的潮劇——潮汕文化的奇葩,潮汕民間藝術的精華。
流傳於潮汕地區的民間音樂統稱為潮樂,包括鑼鼓、弦詩、笛套、細樂、廟會樂等品種。它是壹種藝術風格獨特、地方色彩濃厚、群眾基礎深厚、藝術價值極高的古老音樂。目前廣泛流傳於粵東、閩南、臺灣省、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潮州音樂古樸典雅,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潮州音樂既源於唐宋時期的中原古樂,又繼承和融合了正字、昆曲、西秦、外江等各種戲曲和地方民間音樂曲調。到明代中期,潮州音樂已經形成了壹種曲目豐富、形式多樣、自成體系的民間音樂藝術。
潮州音樂是通過“24”、“I音階”和簡譜傳播的。其中,《四兒譜》是潮音樂中最古老的譜,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譜。從《四兒譜》和潮州音樂的特殊旋律可以看出唐宋音樂文化對潮州音樂的影響。
潮州音樂是壹種流行的民間藝術形式,演奏方式和樂器組合多種多樣。潮州音樂有五種基本調式,即:輕六調、重六調、活潑五調、反襯調、輕三調六調。最有特色的樂器是二胡和打擊樂。演出中,除了鑼鼓,都是由二賢帶領指揮。
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有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演奏的大鑼大鼓,也有兩五人組成的弦樂表演。它是壹種獎俗揚俗、白娛大眾的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農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大米、花生、甘蔗、黃麻是傳統大宗產品。潮州柑橘盛產各種嶺南水果,被譽為“柑橘皇後”,而淩琳、橄欖、楊梅、油柑、澳洲柳等都是當地的名優雜果。在久負盛名的“蔬菜王國”,四季都有優質的時令蔬菜。寶鑫芥菜、早黃甘藍、羽衣甘藍花、菜花是當地的優勢品種,優良的油菜享譽國內外。比較有名的畜禽有獅子頭鵝、古靈雞、本地黑豬等。,尤其是獅頭鵝,有“百鳥之王”之稱。海洋和淡水產品非常豐富,最珍貴的有鰻魚、石斑魚、鯧魚、鯖魚、對蝦、奶油蟹、梭子蟹、魷魚、牡蠣和紫菜。潮州菜以豐富的海鮮為主要原料,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美、口味獨特而享譽海內外。風味食品,如牛肉丸、豬肉丸、魚丸“三丸”、烤生蠔等,都是眾所周知的。各種果脯、泡菜都是傳統名菜。潮汕刺繡、金漆木雕、玩具禮品等手工藝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彩瓷、珠繡、金銀飾品也很有名。
資源
汕頭市已發現42種礦產,有180個礦區。從現有的區域地質勘探成果來看,汕頭區域地質的顯著特點是中生代侵入花崗巖發育,第四紀海陸交互相和海相沈積發育,相關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與內生成礦有關的鎢錫多金屬礦床主要分布在澄海和朝陽的花崗巖分布區,與外生成礦有關的石英砂、鋯石和鈦鐵礦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區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有鎢、稀土、玻璃砂、建築花崗巖、裝飾花崗巖、礦泉水、地下熱水等,勘探開發前景很好。錫、金、鈦鐵礦、鋯石、獨居石、高嶺土和耐火粘土具有找礦潛力。廣泛分布的花崗巖、石英砂和粘土是重要的建築原料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224438.7公頃。全市可供開發的港口103個,僅南澳島可供開發的深水港就有7個,市區內的朱赤、馬山、蘇艾、廣澳等4個港口可建設69個1-65438+10萬噸級碼頭泊位。有許多港口和大片的淺海海灘。10米等深線淺海灘塗面積74.3萬畝,可利用面積46.8萬畝。200米等深線漁場面積5.3萬平方公裏,適合海水養殖,海鹽豐富。近海已知魚類471種,蝦蟹類17種,貝類30余種,藻類近20種。
工業
工業主導地位明顯增強,形成了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塑料化工、食品加工、機械設備、玩具工藝、印刷包裝、視聽材料等八大主導產業。建設澄海玩具科技基地和潮陽潮南紡織服裝、精細化工、視聽材料生產基地。園區建設初具規模,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平民營科技園、龍湖民營科技園等壹批園區成為科技產業集聚的重點區域。中國馳名商標9個,中國名牌產品8個,國家免檢產品30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0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65個。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計批準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713個,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72.49億美元。與18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雪佛龍德士古、漢高、沃爾瑪、加德士等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3家在汕頭投資落戶。依托港口優勢,汕頭被規劃為廣東省五大石化產業基地之壹。石化、能源、裝備制造等成為汕頭的重點戰略產業,具有後發優勢。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良好,已形成糧食、蔬菜、畜牧、水產、果茶業、花卉六大支柱產業。
交通
經過25年的改革開放,汕頭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港、空港為中心,以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建成了壹批通信、電力、供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汕頭港是中國沿海五大港口之壹,擁有五千噸級以上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綜合吞吐量2621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58萬標箱。近年來,汕頭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和航運業。目前,汕頭與世界上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有貨運往來,與香港、泰國、日本等地有集裝箱定期貨運班輪。2006年,汕頭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噸,達到201.25萬噸,增長1.5%。
陸路交通汕頭陸路交通發達。廣梅汕鐵路連接全國鐵路網,成為京九鐵路的重要出海通道。橫跨汕頭的廈深沿海鐵路即將開工建設,使汕頭作為直接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和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沿海城市的樞紐作用更加突出。汕頭是中國45個主要公路樞紐城市之壹,由高速公路、國道和省道組成的公路網四通八達。324、206國道從汕頭穿過,通往全國;深汕高速、汕汾高速連接汕頭、深圳、廈門三個經濟特區,成為東南沿海高速公路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汕頭和梅州、贛南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目前,全市公路密度為86.9公裏/百平方公裏,村村通公路。以高速公路和國道為骨幹的現代公路網基本建成。市區大部分可在半小時內到達高速公路,1小時內到達機場和港口。
汕頭機場可空運起降波音737、757等大中型客機,年客運量300萬人次。開通了至香港、曼谷、新加坡和國內主要城市的40多條航線,辦理了所有通航城市的貨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