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包頭市青山區幸福南路20號街坊
郵編:014030
包頭市第四十五中學,是壹所建校僅有13年歷史的初級中學。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法,始終把"壹切為了學生,為了壹切學生,為了學生壹切"作為自己全部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校為本。在上級行政及教育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廣大師生員工團結壹心,同舟***濟,發揚不畏困難、正視困難、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心連學校、情系學生,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及社會為陣地,以教師為主導力量,以質量的提高為生命,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低臺階,小步走,快步走",真抓實幹,創造條件,在教育這片神聖的樂土上,奉獻著青春和熱血,日復壹日地播種昨天,耕耘今天,收獲明天。在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的同時,大膽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使學校由過去的薄弱學校,壹躍成為市、區比較有影響的學校之壹。學校目前是內蒙古自治區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教學改革實驗校、國家"九五""十五"規劃課改實驗校、包頭市文明單位、包頭市花園式學校、包頭市學校管理先進校、青山區模範集體、青山區義務教育先進校、青山區教科研先進校、青山區優秀基層黨組織,學校的目標管理工作連續七年被青山區教育局考核為"優秀"。
作為壹所薄弱學校,早在1997年,學校就提出了"壹流的領導班子、壹流的師資隊伍、壹流的管理、壹流的教育教學質量、壹流的校園文化環境"的五個壹流的奮鬥目標,並以此激發全校幹部職工的工作熱情。把"團結、正派、勤奮、務實"作為學校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幹部們無論什麽工作都率先垂範,把職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以此來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形成學校教師、學生工作學習的良好氛圍和"群馬拉車、多輪驅動"的工作局面。
教師是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針對學校青年教師多,經驗積累少的實際,幾年來學校壹直把教師的愛崗敬業教育和教學過程管理工作緊緊抓住不放,通過各種形式激發老師們的工作熱情。老師們亦深深地知道:"人才需要人才來建樹,才幹需要才幹來培養",打鐵還得自身硬,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廣大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亦是不圖個個升學,但求人人進步,關愛每壹個學生。尤其對學困生,更是給他們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愛,努力做到"以德育德,以德啟德"、"撥亮壹盞燈,照亮壹大片"。
學校管理工作,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同時,積極探索學校管理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不再把學生看作為壹種被動、消極的教育對象,讓他們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學校的管理,在包頭市率先推出學生值周工作制度。由於有更多機會了解學校規章、參與學校的管理,孩子們在參與學校管理的同時,自律意識得到了強化,學習的勁頭亦更足了。在前兩年的內蒙素質教育、德育工作現場會上,學校的德育工作作為包頭市的唯壹代表在會上進行了交流,並受到了與會各地代表的廣泛好評。
學校發展了,如何使學校向新的高度飛躍,這成為擺在學校領導班子面前的壹個新的課題。學校利用青年教工多、進取心強、接受信息快的特點,積極參與青山、包頭、內蒙、國家有關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目前***有各類課題12個,涉及11個科目,40位老師。教科研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003年中考,四十五中包四中上線人數107人,考上全市重點高中137人,在青山區各中學居於首位。
為了給教師、學生創設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增設了壹流的理化生實驗室、壹流的語音室、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使課堂教學工作如虎添翼。與此同時,美化校園環境,讓每壹堵墻都說話,讓每壹個孩子心靈得到陶冶,讓他們在學校的每壹天都應該在快樂中度過。
看到學校的進步,領導們笑了;看到孩子們的進步,老師們亦笑了。這進步,凝結了他們多少辛勤的汗水,這其中,亦只有他們45中人最清楚。社會在發展,這發展亦對45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前進中的45中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