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眾眼裏,能吃得起壹頓美食的人,至少應該吃過幾頓普通人沒吃過的珍貴食材,去過幾次國宴級別的重要宴會。最好是工薪階層付壹頓飯錢,吹胡子瞪眼大喊:我壹個月都不會做飯!那可以稱之為美食家。
對中國美食家的第壹印象來自魯的《美食家》,其中描述了壹位名叫朱自治的蘇州美食家。他形容這個人“吃了四十多年,從來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吃點味道”。對於壹個愛吃又懂吃的人來說,最起碼要做到“吃菜時吃心,吃魚時吃尾,吃蛋時吃黃,吃肉時吃肥”。因為朱先生吃得太差了,為他跑腿的高家兒子充滿了憤怒,發誓要剪掉這條舊資本主義的尾巴。
真正的美食家遠遠高於小說。當他們打開湯先生孫露的“在中國吃”時,他們拿出壹個綠色的魚翅:選擇頂級的小排骨,精心制作,用文火燉在雞湯中,然後使用大紫鮑魚,真正的雲腿,以及精心烹制的油雞,只需用新鮮的荷葉包裹雞皮...停,在這裏花費的努力還不夠。
但是這種東方美食吃什麽呢?原來不外乎炒面、排骨飯、關東煮...街上各種各樣的東西。有壹集,壹個善解人意的店主問:先生,妳有什麽不喜歡吃的東西嗎?五郎哥大吃壹驚(大概想不出什麽不能好吃的)說:我什麽都吃。他似乎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中年男人最天真的壹面。他想吃,愛吃,忍不住吃。在他心中,吃比發財更美妙,比愛情更美味。但他並沒有吃到瘋狂的地步。這個人剛剛停下來看到栗子大福上市,他壹定是交叉購買壹個並立即食用。他的美味佳肴似乎從不費事。不像許多中國人迷信淮橙是壹種苦橙,他們經常吃壹只飛機托運的醉雞和半打蛋撻,他們會因貪得無厭的欲望而流口水。或者壹旦進了美食的門道,總是壹年飛兩次巴黎吃米其林,去幾次東京買食材。人們在中國超市買了壹瓶椰子汁,他們仍然很高興。
其實這本《孤獨的美食家》應該叫《孤獨家族的美食家》。電視劇每壹集的開頭,配音都會興高采烈地說壹口臺詞,大意是當妳完全沈浸在吃飯中時,那壹刻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這是現代社會最大的自由。五郎作為美食家的稱號不太符合中國人的標準,但作為獨行俠,他絕對是個高手。壹個未婚的中年男人出門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壹絲不茍,從頭到腳挑不出壹點毛病。他已經是獨行俠中的上品了。這個人最可怕的是他能把獨自吃飯的活動做得如此逼真。記得前年在北京,壹個人吃飯真的很要命,711只能吃兩口。少壹點優雅的帝都人民的晚餐被分組在麻辣香鍋裏,多壹點優雅就變成了麻辣誘惑。我從來不記得這兩家的食物除了辣得可怕之外還有其他味道。然而,壹組關於北漂的笑話足夠生動,即使食物難吃,也能讓人為正義犧牲生命。這是壹個沒有朋友就無法生活的地方。食物很差,生活很糟糕。不再有三個朋友和兩個講笑話的朋友互相走動,生活和吃屎沒什麽區別。
日本就不壹樣了,不同的是社會壹旦發展到壹定程度,人情壹般就止步於說聲謝謝,絕不會燃燒到請妳壹起吃飯的地步。幸運的是,這些食物足以安慰人們。這種食物離天涯海角不遠,也沒有貴到兩眼發黑,巷子盡頭到處都是。當男主角在飯後愉快地打了個嗝,抽了支煙時,他壹定像仙女壹樣快樂。
因為他想要的很少,所以他沒有什麽理由不快樂。吃得好是福氣,但吃得好是意外的驚喜。吃著壹碗夾著漢堡肉的番茄意大利面,旁邊的老先生說:我從來不相信什麽營養搭配。在這個年齡,最好是吃喝好。
我從未去過日本,但我看過壹篇報道說日本是外星球。雖然上面的人都是人,但都不太會表達。對這些人類來說,最幸福的事情似乎是去壹個小吃攤,排隊半小時買壹個炸肉餅,然後非常滿意地發出壹聲“哦,壹個西”。
所以,壹個孤獨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快樂,即使這種快樂是由炸豬排帶來的,那又怎麽樣呢?妻子的幸福比這種幸福更大嗎?可能不得而知。可惜大多數人都不能認同這種觀點。如果妳30歲了還未婚,有壹天妳會因為想吃壹頓大閘蟹而高興,可能所有人都會把妳當成瘋子,勸妳:少吃點,然後妳還能嫁給誰?
即使妳是壹個擁有高級美食家的國家,也不允許妳與食物有終身的愛情。毫無疑問是不正常的,所以我得去日劇裏看看這個大叔是如何踏入不正常和幸福的深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