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安和廈門那個比較好玩?主要是那些景點?

西安和廈門那個比較好玩?主要是那些景點?

壹、西安各景點票價及乘車路線

序號 景點名稱 門票價格

(元/人) 地 址 乘車路線

1. 鼓 樓 15 鐘鼓樓廣場 火車站乘611、603、610路

2. 青龍寺 15 城東南鐵爐廟 19、41路鐵爐廟站下車

3.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0 北新街七賢莊內 610路

4. 興慶宮公園 15 和平門外鹹寧北路 7、8、27、43、402、512路

5. 野生動物園 80 西安長安區內苑 302

6. 城 墻 10 市中心區 有多條線路

7. 西安植物園 5 翠華路南段 27、503路

8. 大清真寺 12 北院門化覺巷內從鼓樓向北走50米 610路

9. 未央湖遊樂園 20 西安草灘 236、509路

10. 漢陽陵 60 機場專用道 火車站乘旅遊專線車

11. 朱雀森林公園 25 戶縣秦嶺北麓 水司汽車站乘至戶縣班車

12. 翠華山風景區 35 西安城南23公裏處 南門車站乘坐開往翠華山的中巴

13. 王順山森林公園 25 藍田縣藍橋鄉 西安唐都車站乘坐開往商州的班車

14. 輞川溶洞 15 藍田縣輞川 西安唐都車站乘坐發往藍田葛牌的班車

15. 寒 窯 20 西安市南郊 715路

16. 高冠瀑布 10 西安西南40多公裏處 城南汽車站乘坐開往戶縣的班車

17. 嘉午臺 10 長安縣大峪境內 南門乘會開往太乙宮的中巴車

18. 驪山森林公園 30 臨潼區 306、307路車或東線壹日遊抵達

19.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90 臨潼區 火車站乘306路車或壹日遊中巴

20. 華清池 40 臨潼區 火車站乘到臨潼中巴或306路公交車或壹日遊中巴

21. 半坡博物館 20 西安市半坡 11、105、301路

22. 乾 陵 4個景點***84 乾縣 火車站乘旅遊專線車

23. 華 山 100 華陰 火車站乘中巴

24. 茂陵博物館 30 興平 火車站乘旅遊專線車

25. 樓觀臺森林公園 30 周至 水司汽車站乘到樓臺觀臺的旅遊車

26.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 50 眉縣 西安汽車站乘

二、懸空寺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國內現存的唯壹的佛、道、儒三教合壹的獨特寺廟。它修建在懸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後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懸空寺面對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壹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懸空寺景觀

殿樓的分布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回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淩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

西山開發歷史遺跡,應該恢復梁王避暑宮諸勝跡,形成羅漢山南北庵上下兩層壁危樓建築群聖境廈門二十名景

廈門二十名景:萬石涵翠、大輪梵天、雲頂觀日、五老淩霄、太平石笑、天界曉鐘、東環望海、金榜釣磯、北山龍潭、虎溪夜月、東渡飛虹、金山松石、青礁慈濟、鴻山織雨、胡裏炮王、員當夜色、皓月雄風、菽莊藏海、鼓浪洞天、鰲園春暉。

萬石涵翠:“萬石”指萬石巖,“翠”意翠綠的熱帶、亞熱帶的植物,亦即萬石山風景區。區內有園林植園和眾多古景,還有11座規模不等的寺廟,文化內涵頗為濃厚,是廈門旅遊風光最集中的地方。

大輪梵天:“大輪梵天”景觀由大輪山和梵天寺組成。大輪山是同安境內東北的主峰,層巒起伏,橫亙數裏,從應城山奔躍而來,狀如車輪滾動,故名。位於大輪山麓的梵天寺,始建於隋代,千年古剎,名聞遐邇。

雲頂觀日:洪濟山是廈門島上最高的山。主峰雲頂巖高339.6米。舊時絕頂築有“觀日臺”,供遊人看日出奇觀,因而“洪濟觀日”列為廈門二十四景之首。如今的雲頂巖比以前更嫵媚動人,可是洪濟山少為人知,雲頂巖則是家喻戶曉,因而更名“雲頂觀日”。

五老淩霄:本景包括五老峰及山麓的南普陀寺。五老峰位於廈門島南部,五個山頭崢嶸淩空,時有白雲繚繞,如五個老人,昂首天外,故名。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瑯重建,因寺宇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太平石笑:“太平石笑”系原“小八景”之壹,地外園林植物園內。因太平巖前有四塊巖石,兩塊相疊,壹端巾合,壹端張開,由另兩塊巨石頂立,形成石門,自然構成笑口常開景觀,自清代以來就稱其為“太平石笑”。進得石門,回首可見巖壁有“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的詩刻。

天界曉鐘:“天辦曉鐘”原系“小八景”之壹,位於園林植物園內,因天界寺每天清晨要放鐘108下,鐘聲特別悠揚,傳入市區,催人夢醒,有“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之說,天界寺的晨鐘也就成了獨特的風景。

東環望海:“東不望海”是指廈門島東部的環島路風景線。它是壹處觀山望海的帶狀公園,又是海濱大地雕塑博物館,眾多不同質地、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圍繞著大海這個中心,表現特區蒸蒸日上、人民盼望統壹的主題。

金榜釣磯:“金榜釣磯”亦稱“金榜玉笏”,是金榜公園內“海濱鄒魯”景區(即金榜山)中的主體景點。金榜山上有壹高16丈的巨石如“玉笏”,挺立天際,莊嚴威武。近年,在它周圍已復建了“迎仙樓”、“釣魚磯”、“釣隱亭”,修整了陳黯隱居石室,並設置陳黯半身雕像,雕像下方鐫“金榜山記”全文。

北山龍潭:“北山”指同安的北辰山,“龍潭”為其“十二龍潭瀑布”,位於北辰山山麓北側,飛瀑直下,把山體沖出1公裏多長的峽谷,形成了1000多米長瀑布,這就是北山瀑布,歷經千年而不涸,雨季變寬,旱季變窄,把山巖沖出十二水潭,故稱“十二龍潭”。

虎溪夜月:明萬歷年間,廈門人林懋時愛石成癖,見虎溪巖巨石崢嶸玲瓏,便自費在壹虎口形巨石之底部挖出壹個大石洞,取名“棱層石室”。石室裏居有壹虎,由伏虎羅漢趙乾馴養,因而又名為“伏虎洞”。當年,伏虎洞前流泉成溪,曰“虎溪”。月到中秋分外圓,虎溪巖又是中秋月的佳境,故而得名。

東渡飛虹:“東渡飛虹”是指海滄大橋、橋梁博物館以及以此為中心的東渡景區。海滄大橋是中國橋梁建築史上的裏程碑,與之相連的牛頭山公園、中國橋梁博物館、火燒嶼和正待開發的太平山莊所構成的旅遊區,具有多種文化的兼容性和高科技的現代感。

金山松石:“金山”位於廈門島萬石山麓東段黃厝村境內,現劃歸景州樂園進行開發建設。金山海拔202米,直接面對大小金門、大擔二擔島。這裏樹木巖石保護得非常完好,滿山青翠欲滴的松林、千姿百態的巖石,構成各種景觀,充分展現廈門風光“壹城如花半倚石”的特色。

青礁慈濟:慈濟東宮在海滄青礁東鳴嶺龍湫坑畔,供奉神醫吳本。慈濟東宮現存有三座宮殿,有十二根蟠龍大石柱,壹對花瓶式大石柱。此外,八角石柱、石屏,雕刻精細;梁上木刻、鐘鼓樓藻井、神物彩畫、椽仔黑白畫以及清代歷朝碑刻,堪稱奇絕,使東宮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鑒賞價值。

鴻山織雨:位於思明南路中段的鴻山,每逢風雨交加,山上雨隨風轉,相互交錯,狀如織布,因而有“鴻山織寸”的雅稱,為原廈門“八大景”之壹。目前的鴻山公園,是個既有名勝古跡、自然風光,又有現代娛樂設施的城市公園。

胡裏炮王:胡裏山炮臺位於廈門島南部曾厝突出於海面的山崗上,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目前尚余東炮臺大炮壹門、鋼輪炮2門。大炮長14米,重59888公斤,口徑28厘米,膛線84條,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和6040米,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大的火炮,也是世界炮王。

員當夜色:員當湖地處廈門市區核心地帶,水域面積1.7平方公裏,湖中灘地40萬平方米。其中,十幾萬平方米建成的白鷺洲公園連同人民會堂、南湖公園、西堤公園,構成壹處新的旅遊區。因為舊時這裏有“員當漁火”景名,遂將新景改名為“員當夜色”。

皓月雄風:鼓浪嶼東南隅海濱的復鼎巖上,矗立著鄭成功戎裝雕像及其毗鄰的皓月園巨型青銅群像浮雕,構成“皓月雄風”景觀。以紀念鄭成功為主題而設計的皓月園、布局精雅的亭臺樓閣、曲橋幽徑等等,嬌巧玲瓏,另有情趣。

菽莊藏海:菽莊花園位於鼓浪嶼東南部,是園主人林爾喜用他的字“叔藏”的諧音命名的。園主人44歲時建四十四橋,橋下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形成大海、外池、內池三個水區,硬是把大海藏入園中,故名“菽莊藏海”。

鼓浪洞天:聳峙與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海拔92.7米,人們統稱它為日光巖。

鰲園春暉:“鰲園”為集美嘉庚公園之精髓,“小吃: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馃、鹵豆幹、鹵鴨、蠔仔粥、面線糊、炸棗、糖蔥餅、薄餅、沙茶面、魚丸、蠔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幹、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蠔仔炸、馬蹄酥、炒馃條、面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湯、炒面線、炒米粉、豆包仔馃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壹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制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說,制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壹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百谷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壹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壹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蠔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蠔",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壹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壹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壹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壹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壹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壹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蔔、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鹹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當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面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面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麽也不包,只加糖,搓成壹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裏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鹹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蠔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中,壹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壹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壹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蠔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面,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蔥馃,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號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壹個新的高潮。

壹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壹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馃、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壹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致,風味更佳。

另壹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幹、鹹馃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廈門小吃地址大全

從廈大西村坐2路或48路到思明南路的中山路站下,旁邊就是中山路步行街。

從思明南路這端開始逛....如圖,右手邊第壹條支路就是傳說中小吃匯聚的局口街,有出名的阿卿薄餅和紅記德的北仔餅和魚香夾饃。(突然發現中山路壹帶較出名的美食大都分布在圖中的右側支路裏)

在到局口街之前,還有壹條小巷子,叫局口橫巷。起先我還誤認為它就是局口街,橫巷1號是家廈門薄餅,老板是個蠻順眼的眼鏡JJ,她說阿卿在隔壁的局口街,讓我們先試試她的,再去阿卿那裏對比壹下。

兩家的薄餅都是1.5元/個,就像我們這的春卷。

眼鏡JJ家的貌似放了甜辣醬,口味重些;阿卿家的放了海苔,有特別的香味,料也蠻足的。我還是比較喜歡前者。

在局口街沒找到紅記德,有點遺憾....壹扭頭,看到對面街有壹輛葉氏麻糍的推車,但看賣麻糍的小弟,總覺得那模樣很不專業,還是打算等上鼓浪嶼後再吃。

再往前走,看到壹個賣冰激淩的推車,號稱“歐洲人自制的冰激淩”,有6種口味,我承認我是被老外帥哥吸引過去了,花6塊錢買了壹個小小的水蜜桃口味的冰激淩球,唉,真的很壹般啊........

走到大中路,看到大中沙茶面的招牌,好大好多個...貌似有兩家店面,不曉得是同壹家,還是像我們朱紫坊破店那樣為了競爭。沒進去吃,拍完照就走人了~~

陳佳甜品在鎮邦路65號(在中山路上看不到這家),要走進去壹點(詳看美食地圖),聽說這家不錯,特意拍了照,但當時興趣不大,也沒進去。

午飯還沒解決,趕緊殺進靠近輪渡那端的黃則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啊...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看著五花八門的食物和擁擠的人群,突然不知道吃什麽好,先來碗花生湯(1.5元/碗)和壹個曲曲龜(1.5元/個)。

花生湯太甜膩了,喝不完,和5年前到這裏喝過的壹樣,還是那麽那麽甜!!!

曲曲龜名字真奇怪,樣子也奇怪,黑乎乎的壹坨,裏面是花生碎、芝麻之類的東西,我現在已經忘了,總之也是非常甜的東西!

也許還沒點到最好吃的吧,覺得黃則和壹般般。

對了,要買吃的還得先買票,真麻煩啊,我無比厭煩這樣的方式,吳再添也是這樣的。

月華沙茶面在鎮邦路78號,民立小學斜對面的小路進去。

壹定要看看我們可愛的面包說mm為我特制的美食地圖~~~無比可愛

面的味道還不錯,但沒有想象中那麽好,有點遺憾這次廈門行最終還是沒去品嘗烏糖沙茶面。

某人說,這就是黃面嘛,不要吃完了,留點肚子吃別的。

ps:這碗加了豆腐和羅漢肉的沙茶面是4元。

傳說中雅子泡芙又大又好吃,我尋尋覓覓....大概位置就在巴黎春天百貨的對面,露天的泡芙站。

果然很大個,但價格也不便宜,普通香草味的5元/個,抹茶味的要6元,我買了個5元的,再加壹杯抹茶雪泥(8元/杯)。

泡芙裏的鮮奶油冰冰涼涼,很好吃,不過吃壹個就好了,多了應該也會膩的。雪泥就壹般了,看起來挺漂亮,味道就是加了抹茶粉的奶昔吧。

逛著逛著經過三真丸子,我的攻略裏沒有,但貌似在網上搜索時有看到,拍張照,然後飄過~~~

大熱天的很容易口渴,走累了,壹擡頭看到福伯燒仙草,試試吧~~~我還蠻喜歡仙草的。廈門好多家福伯,廈大附近也有兩三家,不知道味道壹樣不。

這家我就要了最便宜的3元壹杯的,裏面有西米、花生、椰果、仙草、紅豆,還蠻豐富,冰冰的也蠻爽。喜歡放了花生後的口感,香香的...

小店裏很多學生模樣的顧客,壹面墻上貼著滿滿當當花花綠綠的留言...都是小男生小女生才會幹的事吧

現在我已經回想不起來福伯在中山路的哪壹側了,反正招牌挺顯眼。 西安: 西安小吃柿子餅:火晶柿子、面粉、 白糖、桂花、 核桃仁、青紅絲、桔餅、...更多柿子餅灌湯包:灌湯包是壹種什麽產的食品呢? 它就是壹種包子,京城的灌湯包雖然仍為賈家所...更多灌湯包 羊肉泡饃: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香氣誘人,又有暖胃之功能...更多羊肉泡饃

芙蓉湯:用料也好, 屬於那種人見人愛, 不贊兩句就不行的那種 ...更多羊芙蓉湯 蒸餃:最廢料的餃子:素什錦餃子用料最多,木耳等多種原料制成...更多蒸餃

鍋盔: 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 ...更多鍋盔 香爆羊排:林語堂曾說過國人壹直很會享受生活:煲湯、鬥蟋蟀...更多香爆羊排

肉夾饃:得名古漢語 "肉夾於饃",肉叫臘汁肉是壹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 ...更多肉夾饃 炒米: 其實就是炒飯,但西安好象沒有這麽個其實就是炒飯...更多炒米

烤肉:從讀高中時就聽說平娃是名氣很響的烤肉店,生意以前壹直不錯,口味也好...更多烤肉 涼皮: 其實就是炒飯,但西安好象沒有這麽個其實就是炒飯...更多 涼皮

岐山哨子面:是民間傳統的面食佳品。制作時用大肉‘臊子’加豆腐,黃花...更多岐山哨子面 石子饃:陜西關中地區有壹種制作奇特,叫做石子饃, 也叫幹饃...更多關於石子饃

葫蘆頭:葫蘆頭原於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 其主料由豬大腸頭、...更多關於葫蘆頭 油酥餅: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歷代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更多關於油酥餅

刀削油潑面:手工搟制的又粗又寬的面條, 在開水中煮熟, 先配上蔥花、...更多關於刀削油潑面 蜂蜜涼粽子:是西安、關中和陜南壹帶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它形似菱角...更多蜂蜜涼粽子棗沫糊:又叫棗肉沫糊。它是陜西關中和西安壹帶著名風味小吃,以同州(今大荔縣)產生...更多棗沫糊 渭南時辰包子:“白面細皮僧帽裝,油滲包皮呈金黃。香飄招徠行人...更多渭南時辰包子普集燒雞:是陜西的傳統名產,為武功縣普集鎮生產。其特點是:雞形飽滿,皮色新鮮...更多普集燒雞 剁蕎面: 顧名思義是用刀剁的蕎麥面。蕎麥是陜北的上雜糧之壹。它高蛋白...更多剁蕎面薺萊是立春後生長的壹種野菜,歷來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食,也是勞動人民三春度荒的食物...更多薺萊 琥珀糖,又叫虎皮糖、虎皮夾心糖,簡稱皮糖。它是鹹陽和陜西的名特食品...更多琥珀糖粉蒸牛羊肉,以鮮肥牛、羊肉和面粉為原料,用花椒、茴香等十三種西部獨產調料磨粉...更多粉蒸牛羊肉 波絲烤羊腿:古城西安市傳統清真名菜。始於唐代名滴的波斯人在往返於...更多波絲烤羊腿德懋恭水晶餅:清光緒年末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後避難到西安...更多德懋恭水晶餅 葫蘆雞是西安傳統的風味食品,號稱長安第壹位。 葫蘆雞用整雞做成,所以又叫囫圇雞。相傳葫蘆雞...更多葫蘆雞燒肘子肘子好吃,自然各地都有壹些有名的肘子菜,如東坡肘子、冰糖肘子...更多燒肘子 餃子宴是北方人普遍喜歡吃的壹種面食,餡有葷有素,佐以調料,食之味美。民間習俗在春節、元宵節...更多餃子宴金線油塔是古城西安的壹種傳統名貴小吃。它層多絲細、松綿不膩,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更多金線油塔 麥飯吃得最多的是槐花、榆錢兒、白蒿。土豆做的,在陜北又叫洋芋叉叉,是壹種很傳統的食品。...更多麥飯饸饹,古稱“河漏”。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或作湯餅...更多饸饹 圪坨,陜北語,關中稱麻食、猴耳朵。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面團在凈草帽上搓...更多圪坨本人建議去廈門 還可以順便去看看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