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請問崇左市區有什麽小吃嗎?

請問崇左市區有什麽小吃嗎?

1.那隆臘鴨

那隆臘鴨:那隆臘鴨是利用那隆鎮森林覆蓋率高、水資源豐富、河溪溝渠密布等特點所侍養的本地土鴨為主要原料。其制作傳統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仍保留手工精制、天然風幹的傳統工藝,不含任何化學成分,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主要吃法:把臘鴨洗凈切成薄片,在滾水中煮4-5分鐘,然後用新鮮蒜苗、蘭豆、香芹、芥蘭等其中壹種作為配菜壹起炒。炒熟後,鴨肉十分美味,具有臘味純正、鹹而不澀、骨脆肉香的特點。

2.白糍粑

白糍粑白糍粑,糍粑之壹。此食品是逢年過節的特有食品。它是以上等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掏洗凈後浸透,放入蒸籠內,蒸至熟軟松化。撈出放入石舀內,兩人用木棒搗碎後上鍋蒸。將蒸熟的糯米飯搗爛成軟韌的糍粑,撈在盆內,趁熱分成小團,再將小團撚扁成圓形,每個糍粑厚約壹公分,直徑壹般15至20公分。婚嫁用的,則做到30至40公分,還要在白糍粑上剪貼“龍鳳呈祥”、“吉祥如意”等字樣。

3.扶綏紅薯糍粑

紅薯糍粑是扶綏龍頭鄉壹帶壯家的獨特風味食品。每年的11月中下旬紅薯收成以後,紅薯糍粑就經常成為壯家人在節日或者農閑時的美食。另外,它還可以作為老人壽宴上的“壽餅”送給親戚朋友。紅薯糍粑雖然風味獨特,制作卻很簡單。紅薯糍粑的主料是紅薯,所以,選擇紅薯是最重要的。

4.青竹魚

青竹魚青竹魚,俗稱倒刺鮁,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與越南山水相連的廣西龍州縣水口河、麗江河段。常棲息於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澗溪谷之中。為雜扁草食性魚類,體色清綠,背部灰黑,喜食浮萍、蔬菜、嫩葉及人工配合飼料。青竹魚具有食性雜、抗病力強和養殖效益高等特點,而且肉質肥美、鮮嫩爽滑,是制作生魚片、紅燒魚的上好原料。廣西省龍州縣響水鎮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青竹魚養殖,開辟了當地農民增收新渠道。

5.龍頭酸菜

龍頭酸菜主要采用大肉芥菜為原料,配以精鹽、食用白礬等腌制而成。龍頭酸菜以色澤黃亮、味香純、清脆爽口、開胃的優點受到縣內外眾多消費者的青睞,遠銷南寧、桂林、廣東等區內外城市。龍頭酸菜分瓦缸腌制和地坑腌制兩種。龍頭年產酸菜800萬公斤,上市時間為9月至次年4月。

6.憑祥艾糍粑

憑祥艾糍粑民間常於清明前後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團,香糯可口。艾糍粑是用艾葉和糯米制作的,將兩者充分融合,既有糯米的粘、軟,也有艾葉的香氣。看起來綠油油的,好吃而且又健康。 做法第壹步:煮艾草;用大鍋把水燒開,加少許堿,放入洗凈的艾草,不要加鍋蓋,中小火保持水微開,用筷子稍翻動艾草,使其均勻受熱,煮至葉子變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綿軟至壹捏就斷即可關火。煮制過程中蓋鍋蓋會導致煮出來的艾草發黃,色澤不鮮亮。

7.寧明沙糕

逢年過節做沙糕是壯族古老的風俗。寧明沙糕精選糯米粉、糖、芝麻、綠豆粉、豬油、花生油等為原料,采用傳統工藝制作,具有入口即化的特點,具有養胃健脾、明目清肝等功效。對於沙糕的記憶是跟隨準備春節的年貨而開始的,忙碌了壹年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卸下壹年多的奔波與疲憊,和家人團聚,最重要的話題是準備豐富的年貨。在桂西南,我的家鄉,有北方從未聽說過的壹種點心——沙糕。年節前,家人都回來了,女人們聚在壹起,討論做沙糕的選料。

8.把荷魚丸

把荷魚丸,是崇左市天等縣地道的地方風味小吃,湯煮、酥炸、煎蒸均可,韌而不硬,營養豐富,沒有腥臭味,清爽不膩,味道別具壹格,深受人們青睞。把荷魚丸選用垌列河的鯉魚為原料,刮去鱗片,剖腹去內臟,去魚頭,挑去魚刺,然後把魚肉切成薄片,先用刀背將魚肉搗軟,最後放入石臼裏,用木棰舂成肉泥。舂肉是做魚丸的壹道嚴格的工序,不能馬虎,舂少了,魚丸表面粗糙,粘不牢,壹下水就會松散,口感不佳,必須把肉舂成棉絮狀的肉泥。

9.龍頭燒豬

龍頭燒豬制作精致,皮脆、肉嫩、骨酥、味鮮,是龍頭鄉遠近聞名的傳統美味食品,也是宴請賓客的席上佳肴。不少到香港、廣東等地工作的龍頭籍人對此食品情有獨鐘,每次逢年過節回到龍頭總不忘捎上幾斤到外地給同事、好友品嘗,受到外地朋友的歡迎。

10.龍頭白糕

龍頭白糕白糕是龍頭社區特色小吃之壹,逢年過節許多農戶都愛蒸制白糕。白糕制作始於清代,已有百余年歷史。采用優質大米磨成米漿,放入蒸籠壹層壹層蒸熟,壹籠約五至六層。蒸熟後鋪上蔥花、花生米等佐料,切成方塊拌上油、鹽、辣椒等配料,聞之鮮香撲鼻,食之柔軟有勁,口感細膩,味道鮮美,是招待遠近親朋好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