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安飯莊的歷史故事

西安飯莊的歷史故事

西安飯莊與周恩來

西安飯莊建於1929年,以“陜菜正宗、陜西風味小吃大全”聞名於世,由馮克昌先生及當時西安的壹些社會名流集資建成,初名為“西安飯店”。1942年馮克昌將當時各名流集資款壹壹歸還,形成獨資經營,改“西安飯店”為“西安飯莊”。1957年社會主義改造時升為國營,為了保持西安飯莊的經營特點,擴大經營搬遷至現東大街298號。

西安飯莊在風雨滄桑的發展歷程中,與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周恩來總理有著不解之緣,西安飯莊能發展壯大至今也離不開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

早在1936年“西安事變”期間,為促成和平解決大計,周恩來便在西安飯莊設下“和平宴”,用特色菜點、黃桂稠酒招待了東北軍、西北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及抗日民主人士等,最終達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扭轉了時局。這是周總理第壹次來到西安飯莊。

1938年印度援華醫療隊經過長途跋涉,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重重阻攔來到西安,敬愛的周總理在西安飯莊又壹次設宴,招待了援華抗日的柯棣華大夫等國際友人和抗日民主人士,對他們分析了國內外的形式,認真的闡明了毛主席、黨中央的抗戰方針。

時隔35年,1973年6月,敬愛的周總理陪同越南貴賓來西安、延安訪問,下榻丈八溝賓館,當時省政府從西安飯莊抽調了幾名廚師和服務員到賓館參加飯菜烹制和服務招待工作,周總理見到胸前佩戴著“西安飯莊”標誌的職工後,頓時想起30年多年前曾經品嘗過西安飯莊的美食佳肴,便親切的向他們打招呼,詢問了西安飯莊的有關情況,隨後,周總理對在場的陜西省西安市領導說:“西安飯莊的菜點做得好,有特色,有名聲”,並囑咐要擴大西安飯莊的規模。

敬愛的周總理離開西安以後,省市有關領導考慮到接待外賓和國內顧客的需要,認真落實周總理的指示,決定於1973年10月開始動遷,消息傳開群情振奮,各方懷著對敬愛的周總理深厚的感情,爭先恐後,踴躍參建。

西安城建設計院接到設計任務後,迅速成立設計小組並深入到西安飯莊仔細地聽取大家意見,認真進行磋商,他們對方案進行多次修改,采用分批出圖的新辦法,使工程盡快開展。為了西安飯莊重建工程,當時東大街臨街商鋪拆除了80米,計9個商店、居民48戶。市建二公司打樁隊及時把隊伍拉上工地,夜以繼日地處理地基,於1975年主體基本建成。大家心裏都默默地存在著壹個念頭,盡快把敬愛的周總理關懷著的西安飯莊重建起來,好讓周總理下次來西安時,親眼看看西安飯莊的新容,在這裏吃上壹頓飯。可是,人們萬萬沒料到敬愛的周總理卻和我們永別了!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不幸逝世的噩耗傳來,工地的建築工人,單位的職工個個淚流滿面,哭聲壹片,人人心如刀剜,許多老職工捶胸頓足,放聲嚎哭。西安飯莊還未粉飾的宏大樓面,通體掛起黑紗,上面寫著:“敬愛的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建築工人表示:“保質、保量完成好總理關心的工程”,職工們表示:“我們壹定要以實際行動,化悲痛為力量,辦好企業,為總理爭氣。”

當年春節,工地上出現了激動人心的場面:大年初壹的早晨,市建二公司設備隊老工人歐喜順毅然退掉了回老家探親的火車票,來到了工地;青年工人趙明信與未婚妻協商,推遲了婚期,來到了工地;家屬委員會的焦愛蓮、夏巧英帶著百余名家屬來到了工地……。從清晨到黃昏,壹批批前來飯莊工地參加義務勞動的群眾接連不斷,沸騰的工地上到處是壹派緊張繁忙的戰鬥景象。僅春節假日期間,到這裏參加義務勞動的就有近千人次。

1977年下半年,在社會各界的***同努力下,壹座橫亙70米,高6層,營業面積達8000多平米的新西安飯莊大樓在東大街中段提前壹個月竣工營業了,大家以實際行動告慰了周恩來總理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