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秦淮八美是誰?

秦淮八美是誰?

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是由懷玉撰寫的《板橋雜記》中的人物。後人將劉、史茹、陳圓圓合稱八傑。

他們八個人有幾個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有愛國的民族氣節。除馬湘蘭外,秦淮八燕所有的人都經歷了由明至清的政權更叠的大動蕩。當時明朝很多貪官都怕死,為了榮耀而背叛國家。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壹個被壓迫在社會底層的女性,卻能夠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展現崇高的民族節氣。然後,他們在詩歌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們八個人都會寫詩和畫畫,但大多數都已經失傳了。只有劉的作品被保存了下來。他們勤於寫作,盡力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感受。

故宮博物院曾在馬湘蘭展出《蘭花長卷》,無錫博物館也曾在南京展出董小宛的蝴蝶圖。最後壹點是他們對愛情和友誼非常忠誠。秦淮八美被迫上青樓。誰曾想過喜劇演員的生活?他們都想找壹個誌趣相投的如意郎君共度壹生,但他們的善良總是以愛情和友誼作為擇偶標準,但卻歷經坎坷。這當然是當時社會女性的悲劇,也體現了她們自身的高貴品質。

第壹位,劉(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劉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明、勇敢,其聲譽不亞於李、卞玉京和。劉的名字是,字是這樣的,小字很別扭。他的真名叫劉艾。因為他讀到辛棄疾的詞:“我見青山多嬌,料青山見我如是”,所以他給自己起了這樣的名字;後來,它也被稱為“河東君”和“洪吳軍”。

她是嘉興人,出生於明朝萬歷五十年。她年輕時很聰明,渴望學習。然而,由於家境貧寒,她從小就被掠奪並被賣到吳江當女傭。她年輕時落入彰泰,改名為劉隱,她在亂世中穿梭於江浙和金陵之間。由於她的美貌和才華,她成為秦淮有名的女孩。她留下了許多軼事和文學手稿,如《湖上草》、《烏銀琢》和《信劄》。

劉與南明領袖張斌、交好,與陳誌趣相投,但陳不幸在反清起義中戰敗而死。劉雯對丈夫的選擇要求很高,許多名人都沒能娶她,有些人只停留在友誼階段。終於在崇禎十四年,她二十多歲的時候嫁給了年過半百的著名官僚首領錢。錢嫁給劉後,在玉山建起了富麗堂皇的“絳雲閣”和“紅豆閣”,金屋藏嬌。劉死後有壹個女兒。壹些《紅樓夢》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出自劉的絳雲樓。

當崇禎皇帝自縊和清軍占領北京時,在南京建立了壹個弘光小法庭,劉支持錢擔任南明禮部部長。不久,清軍南下,兵臨城下時,劉建議錢加入他的水死。錢無言以對,終於下到水池裏試了試水,說:“太冷了,不能下去。”。劉“盡力沈入池中”,但他給了錢壹個硬抱。所以錢羞於迎接它。錢江清去了北京,但劉留在了南京。錢在清朝成為禮部侍郎和翰林學士。受劉家的影響,半年後辭職。後來因為案子,我吃了兩次官司。劉在他生病時賄賂他出獄,並鼓勵他與仍在抵抗的、、瞿士珍和聯系。劉盡最大努力支持和撫慰清軍起義者,顯示了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的貶謫本應受到後人的批評,但劉的義舉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郁達夫在《娛樂與下崽》中記載了劉的詩《我聞春室》。就文藝人才而言,她堪稱“秦淮八艷”。著名學者陳寅恪讀了她的詩後,感到“目瞪口呆”,並贊賞劉的“詞清句美”。清人認為她的書信“比六朝更美,她深愛班彩”。劉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她的畫也很有名。她的畫技巧嫻熟,簡單而美麗。書法贏得了後人的欽佩,稱其為“鐵拳帶銀鉤,曾集妙跡。”

錢在1666年去世後,村民們聚集起來搶奪他的房地產。為了保護錢的財產,劉的家人用絲綢自殺了。雖然反派被嚇跑了,但壹代才女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劉死後葬於玉山富水山莊。

二、陳圓圓(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陳圓圓原本是昆山的藝伎,曾在秦淮生活。由於其出眾的色彩和藝術,她還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因此清人將她列入“秦淮八色”。陳圓圓原姓邢、袁、袁、方,後被養母陳收養,改姓陳。她色美,花美,能歌善舞,色藝俱佳。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對朝廷的威脅很大,崇禎皇帝日夜不得安寧。嘉定伯的外戚周奎想為皇帝尋找壹位絕色美女,以減輕皇帝的焦慮,於是他離開天妃的弟弟田灣到江南尋找美女。田灣找到陳圓圓後,被他的美貌迷住了,私下據為己有。很快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城,崇禎皇帝在吳三桂鎮叫山海關。田甜整天擔心農民起義軍,因此他為吳三桂的餞行舉行了盛大的宴會,袁媛帶領合唱團在大廳裏表演。見到媛媛後,吳三桂欣喜若狂,抱住了身為女主人的媛媛。喝了太多酒後,三名巡警報告說它凸出來了。提心吊膽地走到吳面前說:“妳來了會怎麽樣?”吳三桂說:“妳能圓臉見禮,我先保妳全家。”沒等田甜回答,吳三桂接過了袁媛的告別辭。吳三桂說服他的父親,誰是負責禁軍營地,離開袁媛在首都府,以防止他的同行引起麻煩,並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進京後,吳三桂的父親向起義軍投降,陳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擄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文媛媛被李治的部將占領,他怒不可遏地喊道:“君子不能自保,又能做什麽呢?”於是他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說的:“六軍皆哀,怒為紅顏。”

在李自成戰敗後,他殺死了吳的父親和他家的38個人,然後離開了北京。吳三桂為報殺父殺妻之仇,日夜追擊農民軍至山西。此時,吳國部將在都城搜尋陳圓圓,飛行並傳送,並帶領吳三桂和陳圓圓從秦到蜀,然後獨占雲南。吳被提升為雲南王後,想成為真正的公主。袁媛原諒了她的免職,但吳三桂沒有娶她。我不想嫉妒我娶的公主,所以我陷害並殺害了吳愛,圓圓獨自住在另壹家醫院。失寵後,她逐漸遠離吳。吳曾密謀殺害她。袁媛得知此事後,請求在五華山郭華寺理發並繡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皇帝出兵雲南。1681的冬天,昆明城破了。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也沈入了廟外的蓮花池,死後葬在池塘旁。直到清朝末年,寺廟裏仍有兩幀陳圓圓的小電影和池畔留下的石頭詩。

第三位,董小宛(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董小宛是明末著名的秦淮八大美女之壹。董小宛姓白,人稱紫羅蘭,她的名字和詞都源於她對李白的崇拜。她聰明機智,美麗優雅,是秦淮老院的壹等女子。她的美麗引起了壹群著名的公職人員和商人的爭鬥。但這個風塵女子看不起權貴,雜耍嫻熟,鬥爭勇敢。明朝末年,四大才人之壹冒險越境,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兩人壹見鐘情。茅必強相貌英俊,舉止瀟灑。他被稱為“漂亮男孩”,是社會上的人才。

進了石矛的大門後,小萬和毛家相處得很好。馬工人(邊牧的母親)和蘇(邊牧的妻子)特別喜歡小碗,小碗也非常恭敬和順從,比她的女仆更勤奮地服務他們。閑暇時,小萬和碧江經常坐在畫園的書房裏,潑墨、賞花、品茶、品評山水、鑒定金石。小萬剛進這個家的時候,他模仿鐘友的帖子和曹娥的碑文,每天寫幾千字,沒有錯別字或遺漏。

小萬也代替畢江給親戚朋友寫小信。從前在蘇州,小萬學過壹段時間的繪畫,她能畫出壹小叢寒樹,筆墨感人。她在15歲時畫的蝴蝶圖現收藏於無錫博物館,上面有小萬的題詞,兩面印章,還有壹首詩,被親近的人高度贊揚。小萬的畫很少傳世,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到達如臯後,她對繪畫保持著特殊的興趣,並總是在家中展出新卷軸和卷軸或舊收藏。

小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過著浪漫而美好的日常生活。小萬生性冷漠,不喜歡油膩和甜食。用壹小壺茶煮飯,配上壹兩盤豆瓣菜和香濃的黑豆,就是她的飯。畢江喜歡甜食、海鮮和煙熏食品。小萬知道碧江的味道,她為碧江做的食物新鮮、幹凈、美味,花樣繁多。如果把酒釀造成露水,喝完後白瓷杯裏會裝滿幾十種花露,更不用說用嘴品嘗了。五色浮動,奇香四溢,足以解渴。在喝茶上,小萬和碧江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常常是壹人壹壺,在花前花後默默相對,品味著茶的色香味氣質。

小萬經常研究食譜,當她看到壹種奇怪的味道時,她會去詢問它的制作方法,並用自己聰明的雙手制作。現在人們經常吃的虎皮肉是董小萬的發明。因此,它還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名字“董肉”。雖然這道菜有些突兀和美麗,但它與東坡肉很和諧。此外,小萬還擅長制作糖果。她在秦淮時,以芝麻、炒面、焦糖、松子、桃仁、香油為原料制作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壹分的立方體。這種酥糖外黃內脆,甜而不膩。人們稱之為“董湯”,現在揚州的名點是香噴噴的董湯(也叫寸金)。有人把董小萬、伊尹、怡雅、太和宮、善祖、鄭凡、劉娘子、吳二嫂、小和王小玉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廚,這並不誇張。

月光如水,最小的也愛上了它。在涼爽的夏夜裏,小萬喜歡背誦唐代關於月亮、螢火蟲和碗飯的詩歌。為了欣賞月光的美麗,她經常隨著月亮的升起和落下移動幾個長沙發。半夜回到室內,她仍然推開窗戶,讓月光在枕頭之間遊蕩。當月亮西下時,她又卷起窗簾,靠在窗邊看著它,戀戀不舍,經常反復背誦李賀的詩“明月幾度纏綿,浪滿煙玉”。“妳和我都喜歡全年享受這明亮的月光,盧希安禪門將在沈默中開放。”就這樣,小萬在自然平淡的日常生活中體味著含蓄高雅的文化意趣,在卑微的生活中向往著超脫澄明的詩意生活。

畢江說,在與小萬生活的九年裏,他享受了他壹生中所有的幸福。這種幸福還包括坐在香亭裏品味香味。碧江最欣賞“橫沈”,這是壹種內質堅實、紋理水平的沈香。小灣珍惜東莞人視為傑作的“女兒香”,他們也有很多“蓬萊香”。碧江曾在江南發現壹種味道像香蘭的“生黃香”。他把壹兩件作品送給廣東的朋友黎遂球欣賞,黎遂球大為驚嘆。小萬還用從《內府》中獲得的西方香方制作了數百種香丸。他們在品香時註重心情。在壹個寒冷的夜晚,在壹個小房間裏,玉石垂下,兩三根紅蠟燭點燃,沈香在幾個宣德爐中燃燒,鼻子的視野是安靜的,仿佛妳已經進入了朱銳的香味深處。

第四位,李(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在晚明非常腐敗的時代,大多數朝廷大臣都麻木了,以至於他們無法感受到自己面臨的局勢,他們越來越擔心內憂外患。在南京的秦淮河上,有壹群紅塵女子,她們對明朝的未來非常擔憂。

位於潮庫街中段的向梅大廈就是這些刺繡建築之壹。店主李是壹位家喻戶曉的藝伎。事實上,李當時的名氣還不如《秦淮八絕》中的劉和陳圓圓。現在,沿著秦淮的老巷子走,這是唯壹能找到的刺繡建築。這是壹棟兩層的刺繡建築,樓梯狹窄,行走的腳步聲清晰地通過地板上傳。崇禎十二年秋天,年僅265,438+0歲的侯方域剛剛從河南商丘到達南京,離開會試,直接來到暗紅色的樓梯。

那壹年,李年滿十六歲。“她溫柔纖細,只陪了玳瑁的宴席,卻變得靦腆,不入荷花的帳。”她坐在掛著繡簾的窗前,眺望著秦淮河,等待著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突然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壹定覺得她期待的婚姻已經到來。這本該是壹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情緣,可惜選錯了時代背景。隨著滿清鐵蹄的進入,明朝建築迅速倒塌。太子朱匆忙南渡,在煙霧彌漫的氣氛中,他在南京匆忙建立了南明政權。

傅舍的死敵阮大鋮抓住了這個機會,走出了金陵深巷。他投靠了南明的臣子馬士英,並出現在政治舞臺的前臺。阮大鋮原本是壹個被清流唾棄的人物,但他還是想改頭換面。因此,他試圖用金錢收買侯方域來實現他的個人政治目標。這個詭計很快被才華橫溢的李識破了。她堅決拒絕了阮大鋮的金錢誘惑,並要求侯方域立即與他斷絕關系,劃清界限。又羞又怒的阮大鋮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侯方域無可奈何,含淚離開了南京,這場短暫的愛情草草收場。

不管後來的表現如何,應該說李的愛情生活是無可非議的。事後,她還在這座繡樓裏,對朋友們深深地嘆了壹口氣:“田公與阮公不同嗎?我對那些贊美侯公子的人說什麽?我去那裏是為了我的錢,我要賣掉我的兒子!”對愛情的追求如此堅定不移,而且發生在壹個秦淮歌妓身上,真是難得。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京淪陷,南明成為歷史泡沫。對李來說,她生活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所追求的愛情最終因的北歸而破滅。侯方域是壹個名人,他在書中被宣傳為有報國之誌,但他沒有長期堅持自己的政治操守。順治八年,他參加了清朝組織的科舉考試,結果再次以失敗告終。在愛情生活中,他沒有像《桃花扇》中寫的那樣在棲霞山遇到李。回顧侯方域的壹生,他應該是壹個非常失敗的人。

順治十二年(1655)暮春時節,滿樹的桃花已雕零落紅遍野。李悄悄地合上了刻有詩句的扇子,傷心地收拾起行囊,告別了過去。她只身來到棲霞山,在壹座寂靜的道觀裏出家為僧。據史料記載,李死後無處可去。

五、顧橫波(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在明末清初著名的“秦淮八絕”中,顧橫波最為突出。她被尊稱為“壹品夫人”,劉史茹和陳圓圓都不如她們。同時,她也是最具爭議的人之壹——據說壹位私下與她訂婚終身的才華橫溢的人因她殉情而死。後來,她的丈夫,明末危在旦夕的宮鼎子說:“我想死,但我的妃子什麽都不肯做。”這就像壹個紅顏禍水,要麽傷害人們的生命,要麽破壞人們的榮譽,這就像大多數人印象中“秦淮八艷”的俠義之心。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品味了《橫子夫人考》壹文,但對龔古之的人品大為不以為然。他認為夫妻二人都是貪錢的勢利小人和無恥之徒。曾經被譽為“賢良淑德、俠義之士”的橫保夫人真的那麽慘嗎?

顧橫波,出生於1619,本名顧媚,本名梅生,又名顧梅,本名橫波,本名和山,又名梅生,人稱“橫波夫人”。婚後改名徐善芝,上元(今南京)人。據《鄭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壯艷美麗,舉止優雅。秀發如雲,桃花滿臉;弓細腰輕。”她熟悉文學和歷史,擅長詩歌和繪畫。她的畫自然優美,尤其擅長畫蘭花。17歲時的《扇蘭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18歲時,她與李、等人壹起參加了揚州名人鄭元勛在南京組織的“蘭花會”。當時人們追隨馬守貞的畫風(即出生較早的馬湘蘭也是秦淮美少女)。(南曲,泛指江南名妓,是賣藝的而不是妓女)也擅長旋律,他在《西樓龍芯》中品嘗過蕭聲和董小宛的變裝。

住在梅樓裏,“齊窗花繡,牙簽玉軸,堆幾案七子錦色,四處張燈結彩,香煙纏繞,屋檐馬丁當當”,當時人們戲稱為“失落的建築”——有人說“失落的建築”指的是顧橫波的浪漫魅力,遊客無不為之著迷,這真是令人期待的文學和意義。這座“神秘建築”最初建於楊迪統治時期的揚州另壹個院子裏。它被命名為“神秘的建築”,因為它“曲折幽深,閣樓分散,被門廊窗簾隱藏並相互連接,就像壹場神仙之旅”。發起人懷玉是江南的壹位學者,被稱為“梅樓”。那時,他迷戀上了橫波。他說的話是壹種贊美,指的是“梅樓”建築的巧妙布局和對仙境的模仿。這個名聲壹出來,就被廣泛使用。顧橫波的個性大膽不羈,具有男子氣概。他更像《秦淮八色》中的劉。當時人們稱他為“梅哥哥”,這與劉史茹自稱“哥哥”頗為相似。但與柳樹相比,它更任性和嫉妒。

據傳說,當時的理學家黃道周(後來與清朝作戰,死於江西)曾誇口說:“他眼中有妓女,但心中沒有妓女”,林東·朱升在衡波喝醉時邀請他壹起睡覺,看看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技能。這個謠言可能不是真的,但它反映了顧橫波在人們眼中不考慮世俗道德的風格。她那種我行我素、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大概是她能夠與江左才子龔鼎梓壹較高下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的結果。素有“南音第壹”之稱的顧橫波,自然受到風流名士的青睞,以至於酒席幾乎空無壹人,經常被眉樓的邀請人稱為“眉樓之客”,成為了高雅的象征。長江以南的許多文化宴會也對顧眉生的缺席感到遺憾。

六、卞玉京(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卞玉京成名賽,又名賽賽,因出自“玉京道人”而得名玉京。她出生在秦淮的官宦之家,兩個姐姐因為父親早逝,被貶為歌妓。邊塞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其是小楷,她還懂文史。她的繪畫技巧嫻熟,寫字如雲。“她壹次寫十多篇論文”,她喜歡畫優美的樹枝,尤其是蘭花。18歲時,她遊吳門,住虎丘,輾轉秦淮與蘇州之間。她是明末清初秦淮的著名歌女。卞賽壹般見的都是待遇不高的客人,但遇到漂亮的朋友,談吐如雲,引人入勝。

卞賽與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壹段婚姻。崇禎十四年春,吳梅村派其弟吳之言到南京水西門外的聖初樓任知府。在這裏,他遇到了前來為吳之言送行的卞賽姐妹。看到卞賽高貴脫俗的氣質,他不禁想起了江南流傳甚廣的兩句詩:“酒尋卞賽,花底陳元”。席間,吳晗試探邊塞的文采,讓吳晗忍不住淪陷。之後,他們聯系頻繁,感情越來越深。後來,吳在長幹裏公寓收到了卞之琳的來信,當他知道卞之琳想嫁給他時,心裏很矛盾。崇禎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的弟弟田婉得知此消息後,最近來到金陵選妾,看中了陳圓圓和卞賽。吳在強大的國舅面前膽怯了,只在卞賽的公寓裏演奏了幾首曲子就傷心地離開了。

兩年後,邊塞嫁給了壹個軍閥。因為不滿意,她給了丫環壹份溫柔的禮物,自己苦苦哀求,在蘇州出家,依附於70歲的名醫鄭寶玉和鄭竹鱉。卞賽齋日久繡佛,持戒嚴明。為了報答鄭的知遇之恩,他花了三年時間為鄭紋身。

此時,吳梅村成為清朝官員,感到沮喪。順治七年的壹天,卞賽在錢家看到了吳的《沁河故人》四首詩,這才知道吳想她了。幾個月後,他們終於在太倉見面了。卞賽為吳彈奏了鋼琴,吳深受感動。他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作為禮物。詩中講述了卞十年間的情景,指出清軍到江南、玉井,“弦寒無聲”,壹片淒涼。卞賽後來隱居無錫惠山,十余年後去世。他被葬在惠山妥安的錦林裏。

七、寇白門(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寇白門,本名梅,是明末清初秦淮八大美女之壹。《板橋雜記》說:百門雋雋寧靜美麗;起起伏伏,會調調,善畫蘭花,知音押韻,會吟詩,但滑易學。正是因為白門的單純和不圓滑,才決定了她在婚姻和愛情上的悲劇。

崇禎十五年春末,功臣朱國弼在差役的保護下來到位於潮庫街的寇家。經過幾次接觸,白門英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因此在朱求婚時他同意了。那是壹個秋天的夜晚,17歲的寇白門化著濃妝登上了轎子。明朝金陵的樂師必須在晚上舉行婚禮,這是當時的習俗。為了顯示威儀和隆重,朱國弼派了五千名士兵帶著紅燈從無定橋到內橋朱富,這是前所未有的,成為明代南京最大的婚禮現場。

事實上,朱國弼是壹個圓滑而狡猾的官僚。他娶寇白門是壹時之需。幾個月後,他微薄的感情逐漸暴露,於是他把寇氏留在壹邊,仍然行走在彰泰留香之間。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清朝,不久進入京城並被清廷軟禁。朱想把她的丫鬟們壹起賣掉,包括寇白門。白門對朱筠說:“如果賣妾的收入只有幾百元...如果我把我的妾送回南方,我將在壹月得到壹萬美元向公眾報告。”朱元璋想了想,同意了。寇白門帶著他的侍女竇兒回到金陵。寇在舊院姐妹的幫助下籌集了2萬兩白銀贖回了朱國弼。此時,朱想重聚她的夢想,但她被寇拒絕了。她說:“當年妳用銀子贖我,現在我要用銀子贖妳。”

寇回到金陵後,被稱為女俠。她“建園亭,結交賓客,每日與文人騷客同歸。她喝醉了,唱歌或哭泣,她還感嘆美人遲來的窗簾和紅豆掉落。”後來,他從揚州的壹個孝子回到金陵,但他並不滿意。最後,他生活在壹個幸福的家庭中,因病去世。當時文壇舉酒領袖錢曾作《寇白門》壹詩悼念說:“寇氏姐妹素野,十八年花迷。如今,秦淮彼此害怕,以防止他們被紅色的眼淚所沾染。夏,不念妳的恩寵。誰知道寇白門?黃土不死,香丸香魂。”

八、馬湘蘭(秦淮八大美女之壹)

馬湘蘭(1548——1604)堪稱明代女詩人、畫家。根據《秦淮廣記》,她的名字是真的,字是藍翔,小字是萱兒,字是月嬌。因為她在家裏排行第四,所以被稱為“四娘”。她機智過人,擅長詩歌和繪畫,尤其擅長畫朱蘭,因此她被稱為“藍翔”。雖然她的外表並不出眾,但她“看起來像壹個普通人”,但她“看起來開放和幹凈,她就像春天的柳鶯壹樣,她渴望表達自己的話並巧妙地為人們服務。”

馬在繪畫方面的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連續三次為《馬湘蘭畫蘭花》作詩,共七句,被曹寅的《洞庭記》記錄下來。在《歷代畫史傳》中,對她的畫技評價為“青綠仿紫姑,竹中仿仲基,皆能攻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還有馬史的《雜蘭冊》,獨具光彩。她的畫在國外壹直被視為珍寶。馬史在文學方面也很有天賦。曾著有兩卷《藍翔詩集》和《三生傳》劇本。馬史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擅長唱歌和跳舞,還能自編自導自演。在教學車間裏,她所教的戲班可以表演《西廂記全集》,用它學習技巧的人可以得到壹本真傳。

馬史在南京長大,不幸的是,自小就落在了塵埃裏。然而,她心胸寬廣,看不起騎士精神,經常花錢幫助青少年。她住在秦淮勝境,吸引了許多遊客,並與江南才子王有著密切的友誼。她寫給王的信被收錄在《歷代名人信劄》中。在王70歲生日時,馬雲籌集資金買了壹艘載有數十名藝伎的船,並前往蘇州為他的生日買酒。他“連續幾個月大吃大喝,載歌載舞”,但回來後卻生不起病。最後,他在57歲時去世。他死後,馬被葬在他的豪宅裏,靠近白鷺洲公園的碧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