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離開平遙古城時又不知道去哪了?
其實,平遙距離西安也就500多公裏,壹口氣也就開回去了。只是好不容易跑這麽遠,高速免費,這麽好的機會,就這麽回去心有不甘。
只是這雨下的,全世界都是濕漉漉的。後來,整個山西的文物不同程度遭受了水災。山西大院多,文化多。
2021年10月,持續高強度降雨使得山西17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不同程度遭遇險情。其中,縣級、登記文物等受損更為嚴重。文章裏說“十三五”時期以來,中央和山西省級財政用於古建築類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和搶險保護資金達10.6億元。雖然文物保護經費連年增長,但對山西2萬多處古建築文物而言,頗有杯水車薪之感。
文物多成了無形的負擔,左右為難。
這些是插話,言歸正傳。我拿著地圖向著家的方向,直覺是直接到洛陽,洛陽古城雍容華貴,現在建設的不錯。可是地圖顯示,洛陽古城周邊總是堵得壹塌糊塗,紅得發紫。思磨了半天,算了,不敢冒險。可是,再去哪裏呢?
目光盯在了運城,運城壹座陌生的城市。連忙上某音,現在人人相紅,人人都是自媒體,壹部手機就是壹個小宇宙,能力超級巨大。結果某音上這幾日來最熱門的是運城新開的簋街。
運城簋街的各種視頻鋪面而來,官方介紹、電視臺我推介、美女親自打卡等等,把人鼓動的,就像到這地方去。而且官方顯示,國慶期間壹些景點免票,免費。
走,到運城去,就這麽堅定的決定了。
誰知道,壹切美好,都因為不停歇的雨,過猶不及,雨將許多原本安排的活動打濕了,停辦了,讓人只好嘆息。
中原地帶人多,城市密集,剛下運城高速不久,就開始行駛緩慢,路上滿是車,距離不遠,卻走了好久。
到了簋街附近,可就是找不到能停車的地方,轉了壹個大圈,望見了簋街氣派的大門,只是沒地可停車,繼續繞著兜圈子。網上說,鹽城區政府的院子裏可以停車,向社會開放,免費停車的,可是我到了這裏後,門口有擋車桿,攝像頭照著我的車,提示我無效,沒有登記之類。看來網上的消息不準確。
還好,繞了壹個圈子,我們繞回來了,到了簋街北門了。
在簋街的最北端,壹條路面多坑,路況不佳的馬路上,我倆決定停車。許多車挨著路邊停靠,我和楊膽小,不敢停車。加上旁邊有警車閃著燈,警察在執勤,更是不敢停靠了。內心那個糾結呀,只是這麽多車停。楊說,人家是本地車,咱是外地車,怕不行。
剛挺好,壹擡頭,頭頂有個攝像頭,更是心虛了。只是,我看對面的車胡亂停著,警察也沒管,再說雨天,應該沒事。自己裝著沒事吧,自己安慰自己了。
新修建的簋街大門氣派,高大雄偉,古香古色,現代建築工藝與古代建築風格的結合,似乎描繪這些物事,大致只有這些詞了,也許是自己能力水平不行,不會用更優美的詞語來描述。
簋街並沒有某音視頻裏那麽的熱鬧,三三兩兩的人,旁邊有的店鋪使勁叫賣,但是拜訪的顧客不多,都是遠距離瞅兩眼。也許是雨天的原因,許多活動取消了,想來的人挪回了邁出的腳步。本想在這裏吃飯,可是瞅瞅兩旁,似乎沒有什麽讓人驚喜的美食。也可能是稀稀拉拉的人群,影響了我們的興致,覺得似乎很壹般。
運城的簋街,名字是從北京城搬運來的,設計思路、風格是借鑒了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網上說運城這裏,是照西安大唐不夜城打造的網紅街,在開街前宣傳時就以“河東的不夜城”為口號。
關公原來和運城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
寫道這裏,我在網上搜尋資料時,發現自己竟然把簋和盬弄錯了,簋讀gui,盬讀gu。運城這地有個湖,稱作鹽湖,有中國死海之說。盬,就是鹽池子。盬街就是鹽街。只是鹽街不賣鹽。
盬街南門口有個網紅烤小串。某音上說的,說是必打卡之地,我們湊個熱鬧。看來慕名前面的人不少,門口不是有人來,三三兩兩的。
我想盬街最終就像平常小店,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裏去,然而兼有休閑娛樂功能,不壹定壹定要成為網紅、知名景點。
客觀說盬街中心的設計用心精巧,有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韻味,但是壹些燈光、造型藝術性是超越了西安的,而且這裏是關公的故裏,有豫劇流傳,必經曾經的鹽道。小橋流水裏有著當地的風土人情。只是受制地面建築限制,沒有大唐不夜城的寬廣和規模之大。
我們看到盬街南面似乎有許多小店,大致是老街吧。我倆決定去走走。
果然沒讓人失望,只是好奇的是,兩旁的小店有好幾家都掛著大盤雞的招牌,而且似乎宣傳的好像很正宗的樣子,而且似乎每家的生意還都不錯,都不像新店。
自己心裏好奇,大盤雞不是新疆的小吃嗎。後來再網上搜索了壹下,大盤雞還真是運城的特色,運城人在新疆大盤雞的基礎上,融入當地氣味,按照當地人的習俗愛好進行改造生機,成了壹道叫得響、吃的好、傳的廣的美食了。
這條街真的很熱鬧,有大商場,有舊市場,有美食老店,盡管路上濕漉漉的,但是行人不少。最大的開心是我們發現了壹家老店,壹家當地人的美食。晚餐有著落了,但是心不甘,還想往前走。
前面有未知的世界,也許什麽都沒有,就是平常街道,甚至很冷清呢,但是不去看看怎麽知道呢。有個老商場,我們進去了,只記得人很多, 很熱鬧,但是我們什麽也不能買,是不願意成為提在手裏的重量。
路邊,擺了不少美食小攤位。我覺得,讓擺攤位的城市都是溫暖的城市,盡管這種小攤位有很多問題,畢竟這也是壹種生存、生活方式,斬斷了,許多人只能靠苦力了。畢竟買小吃的,還是壹門手藝呢。每天流動的攤位,也許背後養活著好幾口人呢,也許有年老的父母,也許有正在關鍵學業時期的孩子,也許有正在住院需要錢的親人,如果家裏有礦,誰願意風餐露宿的,在夏夜了、在冬夜裏,在深夜裏,風裏雨裏這樣吹著、淋著,不就是為了吃完飯麽。
路邊攤有賣烤面筋的,我喜歡吃烤面筋。決定嘗嘗山西運城的烤面筋咋樣,和西安的味道有什麽不同。客觀說,價錢差不多,只是味道壹般,沒有西安的配料多,也許我選擇的這家烤串攤位不對,但是感覺不想新開的,如果味道不行,怎麽可以長久呢。
馬路對面有個老市場,晚上還有好多店營業,我倆走進去,覺得很有意思,只是天色太晚,匆匆的,我還準備買市場口的什麽餅子來著,被楊攔住了。
運城的另壹大特點就是麻辣燙,也被改良了。例如,這家張二毛麻辣串店,我們路過時就被它吸引了,裏面人川流不息,走壹波來壹波的,我還到裏面考察了壹圈,主打麻辣串,有稀飯,有餅子,有鹵雞翅、雞腿等等。所以再遇到什麽,我倆就沒有多少興致了,心裏就惦念上了。
再往前走,路燈有些黑。我們就往回撤了,時間不早了,終有告別的時候。街道很長,很多,走是走不完的,路很多,不能所想到的就全部走完,總要離開,分別麽。
我們直奔張二毛麻辣串,他家店已經成了名店了,這裏已經是好幾家連鎖店中的其中壹個店了。進了店,觀摩了壹陣子,吃啥呢?看人家吃啥,我們吃啥。墻上貼著AB套餐,我們選了B套餐,壹碗麻辣燙、壹小份麻辣串、壹個烤餅,壹碗米湯(其實就是稀飯),麻辣燙味道鮮美,烤串很勁道,我感覺味道沒有那種驚艷,但是平常味道中余味悠長,就是後味很足,有原材料的余香,烹制沒有淹沒食材天然本色。
當然這次嘗鮮,還是吃到了美味,就是這家他家的餅子,真是滿口噴香。我作為從小吃面食長大的陜西人,真真驚到我了。山西人不虧吃做面高手,餅子怎麽那麽香,比我在西安吃的餅子都香。麥香還是什麽香,總之那種香是深入精神的,讓人渾身愉悅。楊也驚嘆,餅子怎麽這麽好吃。最後我倆幾乎異口同聲說,再買壹個餅子吧。於是我排隊再買了壹個餅子,收銀員小妹妹有點驚奇,怎麽就買壹個餅子呢。
往回走的路上,有個小攤位,是個三輪車,攤主是個小女生。車上的東西惹人喜愛。壹個大盤,裏面全是湯料,冒著熱氣,鍋裏有豆腐皮等等之類的串串。盆地下又爐子加熱。我好奇,這是祖傳嘛?女生的打扮看著也很時尚,約莫20來歲,是自己擺攤還是替父母呢,也許是女生的營生吧!哎,光憑揣測,可以有無數個答案。
我倆忍不住買了5塊錢的串串,楊說味道沒有張二毛的好吃。也算是體驗了壹把,開心的滋味,心裏是滿足的。
走著,有個地下1元超市,大喇叭廣告的賣力,我倆又被吸引了。說實話,裏面東西真實惠,只是我們暫時用不著,想買又不想買,好糾結的。但也逛得不亦樂乎,就是不知道應該買啥。
我們返回了盬街,門口的戲樓正在演出鳳陽花鼓,壹個女演員同時扮演女兒和媽媽,聲音清脆,真是好聽,我倆壹直聽到結束。什麽娃娃呀!媽媽呀!娃娃娃娃呀!媽媽媽媽呀!可有趣了,那種聲音的穿透力,悅耳聲現在還能回想起。
再返回時,我們又細細打量著盬街,燈光亮起,盬街的夜色很美,高大威猛的關公 威懾四方,中間流水石橋,雕花,鹽運歷史等等場景,壹壹展現,很值得慢慢欣賞。
旁邊壹家沒有聽說過名號的快餐店播放廣告,雞腿、雞翅什麽10元幾個了,吸引著人往裏面走。我倆也去湊熱鬧,買了三個雞腿,壹桶飲料出來了,好像占了什麽便宜。
真的要走了。正在打開車門時,不經意向旁邊壹看,有家烤餅店。哎,沒有出息,從小就吃面,吃饃,以麥子為主食,從小幾乎沒吃過大米,這叫初心不改,就是喜歡餅子,熱騰騰的餅子剛烤出來,真的香氣四溢呀!
我連忙沖進去,店主是壹個男的,正在慢條斯理的做著餅子,旁邊壹個熟人正在陪他聊天。案板緊挨著爐子,爐子有烤盤,烤餅專用,不是電爐,是碳火爐子。他家的餅子有特點,每張餅子就像壹個手鐲模樣,中間孔,四周的圓環烤的金黃金黃的,還有其它餅子。就買圓環餅。
我興匆匆拿上車,我倆趕緊咬了壹口,哇!真的,太好吃的,太太太的好吃。忍不住讓人喊出聲來。
本想著在服務區再耗上壹晚,明早去陜西的潼關咥個肉夾饃。只是家越來越近,新聞上壹些地方遭水災的消息不時有,而且預報明天的雨更大、更密集。還是早早回家為妥,走吧!回吧!這個國慶之旅告壹段落,明天回西安看看西安的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