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學校最近的夥食格外的好,周五晚上還給我們做了燒得紅酥的東坡肉。壹大盤油光水滑,鮮紅欲滴的東坡肉顫顫巍巍地躺在盤裏,在燈光的照耀下炫耀著自己色香味俱全的優點。輕輕蘸了肉汁咬下壹口,那東坡肉薄皮嫩肉,色澤紅亮下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嘴裏咬著東坡肉,腦海中卻浮現了那位傳奇壹般的蘇東坡。
“蘇東坡,原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謚文忠,是我的男神。”前幾天,我們部門的楊校長在與我們輕松的聊天中笑著說。在他輕松幽默、深入淺出的引導下,我對這位傳奇的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充滿了興趣。
校長身為蘇軾的迷弟,壹提起他和他的生平就滔滔不絕。我們就在旁邊聽著,仿佛也被校長帶入了進去,激發了我們對蘇軾本人空前的敬佩和仰慕。
回到家中,我意猶未盡,繼續查找蘇軾的資料,想更深入地了解他。蘇軾,是壹個好官,壹位體察民生、憂國憂民的好官。蘇軾壹生三築蘇堤,有“東坡處處築蘇堤”的佳話,大家可能都只知道著名的杭州西湖蘇堤。另外兩條,是他在被貶之後修築的。第二條是他被貶潁州時,對潁州西湖進行了疏浚,並築堤。第三條是紹聖元年,他再次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年近花甲的蘇軾,日夜奔馳,千裏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當時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壹條長堤。為此,“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壹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壹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現在我身在嶺南,雖然足跡仍未踏上惠州的土地,但對蘇軾築的這條長堤有著極大的向往。
想到校長說到蘇軾時,眼睛裏閃著對前人的敬佩,畢竟蘇軾的蘇堤都是為了人民而築。蘇軾壹生三起三落,跌宕起伏,但他仍舊是壹心壹意為百姓,正如他詩中所吟:“兩袖清風朝天去,壹身清白在人間。”
蘇軾壹生成就諸多,身為豪放派的代表,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還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而蘇軾本人的性子也極為豪邁開朗。元豐二年,蘇軾因當時轟動天下的“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四年後,他的心境慢慢豁達,行事也不像在朝廷時那樣嚴格拘束,反而恢復本色,開始悠閑散漫了起來。吟誦著他筆下著名的《記承天寺夜遊》,體會到詩中承載著蘇軾當時太多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試想當時,蘇軾“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兩人漫步中庭,這裏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自比“閑人”,而所有意味盡含其中。詩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有生動形象的描繪,蘇軾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有份自我排遣的豁達心境。這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性格。
了解了蘇軾三起三落的漫漫人生路,我同時為蘇軾的驚才絕艷拍板叫好。
蘇軾這位大文學家不僅在詩詞方面有極大的造詣,他在杭州當官的時候,兼當業余美食家。他讓百姓將送他的豬肉切成小塊,配以少酒,燒至紅酥,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遂成當地著名美食—東坡肉,流傳至今。 我亦是壹介凡夫俗子,對這讓人滿口流油的東坡肉有著狂熱的熱愛。於蘇軾本人,更是滿懷仰慕、敬佩,尤其羨慕著他的那份豁達、灑脫。平常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能在教室、食堂、宿舍這三點壹線枯燥的初中生活中慢慢豁達起來,看看每天傍晚的雲卷雲舒,與朋友笑鬧成壹片,生活豈不有趣許多!也許學會蘇軾那壹份從容的心境,我們也能夠將自己緊張的生活變得詩意壹些。
腦海中仿佛又出現了蘇軾那有些清瘦的容貌和壹派清風的飄飄白衣、須發,以及他那爽朗的笑容。
風雲變化中,他處事泰然。任世事變遷,他壹笑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