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鄉這麽多以面為題材的美食中,我最喜歡的是鐵鍋燜面。相傳,秦時為修長城,春坤山駐守過蒙恬的10萬大軍。蒙恬巡查周邊村莊時獲得啟發,讓將士們將飯菜壹鍋燴起來吃。‘壹鍋燴’均衡了營養搭配,增強了將士們的體力。後來,從各地征用的民夫、將士,又將這壹簡捷、美味的吃法帶回故裏。到了宋朝時‘壹鍋燴’開始廣泛傳播於民間。歲月更叠中,而我們聰明的山西人將這壹美食經過不斷的改良,創造出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鐵鍋燜面。鐵鍋燜面的做法極其簡單。準備五花肉,豆角或者土豆,西紅柿,手搟面或者鮮面條,蔥蒜少許。第壹,把豆角,西紅柿洗凈分別切成段和塊。第二,把五花肉切片。第三,把蔥蒜切成蔥花和蒜末。所有食材切好備用。起鍋燒油,油熱七成時放蔥花爆香,放入五花肉炒熟,再放豆角繼續煸炒,最後放西紅柿煸炒。放入調味品生抽,鹽,十三香,翻炒均勻加水與菜齊平。再把手搟面或鮮面條攤平在豆角上,給面條上淋少量的熟油。然後加蓋大火燜。鍋開後調小火,十分鐘左右揭開鍋蓋,把面挑壹挑,防止面條粘連。然後加蓋小火繼續燜五分鐘,出鍋前放入蒜末拌均即可。讓面與菜完美的融合在壹起。香噴噴的鐵鍋燜面就做好了。從味道來說吃起來比湯面更勁道,而且面中透著菜和肉的香味。卻沒有炒面的那麽油膩。從營養來講有菜、肉、面滿足了人體所有的需求。從色澤上看有西紅柿,豆角,面條所以有紅,綠,白顏色鮮艷有食欲。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壹道美食。
現在市面上鐵鍋燜面的品牌眾多,而我獨鐘愛‘媽媽牌’的鐵鍋燜面。記得小時候家境不富裕,每次都是央求媽媽很久,而且還表現好才能吃上壹次鐵鍋燜面。比如說考試拿了名次,星期天下地幫媽媽幹農活,諸如此類等等。媽媽會做壹次鐵鍋燜面獎勵我們。那個時候,我就懂得先苦後甜,苦盡甘來的道理。
讓我印象最深壹次吃鐵鍋燜面,是在2007年四月中旬的壹天,突然我的壹個朋友給我打電話。之前我們壹起在北京認識的。回去後很久都沒有聯系過了。那天突然打電話,我們寒暄幾句後,他說他現在在四川廣安做生意。承包貼壁紙的工程,由於活多招了不少員工,急需要壹個懂廚藝的給他們做飯。而且還承諾工資比之前的每個月多加五百。所以我就動心了。收拾行理去了。
壹路上顛簸了二十多個小時,中間轉壹次車總算到了。在車上我壹直在想掙到錢的好多種花法,孝敬爸媽,給自己買啥。往往事與願違,被他接到所謂的‘工地’,其實就是壹個單元樓,屋內東西亂七八糟的。還有幾個男女青年在另壹個房間打鬧。見他後稱他為‘經理’。我的心裏咯噔了壹下,怎麽感覺像傳銷窩點。我便詢問:“妳不是說的工程很緊,工作很忙?”他笑著說:“不著急,妳先歇歇。”於是被安排在壹個小房間裏,房間裏就壹張小床,緊挨著床有個小床頭櫃,非常簡陋。可能是路上太勞累,我躺在小床上竟然睡著了。不知道過多久睡醒後,我開門走出去。整房裏除了他沒有別人了,我正想趁沒人時想問問清楚。他倒是先開口了,笑著說:“下午我領妳去看看”答應了他絕說:“如果妳不走,明天我非走不可!”或許是他看我態度堅絕,或許是他良心發現。第二天壹早把我送上了返程的火車。在火車開動的那壹刻,我懸著的心才放下。可能是受到了驚嚇,我的精神慌忽。什麽時候錢包丟了都不知道。忍饑挨餓的堅持到下車。
到家後打電話,是爸爸接的我。媽媽已經在家做好鐵鍋燜面等著。剛壹進門,爸媽啥也沒問就招呼先吃飯。媽端來了我最愛吃的鐵鍋燜面。不知道是因為太餓,還是受過驚嚇,手顫抖著拿起筷子剛吃第壹口,就淚崩了。然後,爸爸就說了句:“別擔心,有爸在。”人有時候在外面遇到再大的困難都很堅強,而親人的壹句安慰卻讓妳泣不成聲。我就像是從死亡線上回來再見到父母,再吃到媽媽牌的鐵鍋燜面。有種劫後余生的感覺。這是我今生難忘的經歷,也是我最難忘的壹次吃鐵鍋燜面。對我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說:“如果妳不走,明天我非走不可!”或許是他看我態度堅絕,或許是他良心發現。第二天壹早把我送上了返程的火車。在火車開動的那壹刻,我懸著的心才放下。可能是受到了驚嚇,我的精神慌忽。什麽時候錢包丟了都不知道。忍饑挨餓的堅持到下車。
到家後打電話,是爸爸接的我。媽媽已經在家做好鐵鍋燜面等著。剛壹進門,爸媽啥也沒問就招呼先吃飯。媽端來了我最愛吃的鐵鍋燜面。不知道是因為太餓,還是受過驚嚇,手顫抖著拿起筷子剛吃第壹口,就淚崩了。然後,爸爸就說了句:“別擔心,有爸在。”人有時候在外面遇到再大的困難都很堅強,而親人的壹句安慰卻讓妳泣不成聲。我就像是從死亡線上回來再見到父母,再吃到媽媽牌的鐵鍋燜面。有種劫後余生的感覺。這是我今生難忘的經歷,也是我最難忘的壹次吃鐵鍋燜面。對我有非同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