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扇位於北緯31°、東經120°30’,在吳江市西南部。東接平望鎮顧扇村;西連廟港鎮(今七都鎮廟港社區)富聯村;北瀕宛坪(現今橫扇鎮宛坪社區)鎮南湖、新湖村;南鄰梅堰鎮玉堂村。橫扇鎮區傍於滄洲蕩西,北距東太湖約三公裏;去平望鎮12公裏;到震澤9公裏;赴市區約19公裏,位置優越,往臨近大鎮便捷。
橫扇地處太湖沖擊平原,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久譽“水鄉澤國”、“魚米之鄉”。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僧廟道在充浦村(今廟前村)建崇吳教寺。宋以前,該處已有西北——東南走向的石子街了,自成市井。明代,歸範隅上鄉四都管轄。
明中期以後,這裏逐漸物聚人眾起來,中心開始自充浦西移於此。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太湖漁業逐年興旺,據原鄉公所壁碑上記載:“蘆葦灘畔(當時滄洲蕩畔蘆葦叢生)漁民以鳴榔為號,則群聚以為市,間設二三酒肆,以享漁戶。常曬帆補網於其間,漁農雜處,各安生理。”又按乾隆《震澤縣誌》載:“橫扇有上(港南),下(港北)二扇。按下橫扇舊止三四酒肆,民家亦少,自雍正以來,居民輻輳,貨物並聚,其盛不減市。”
乾、嘉年間(公元1736—1820年)橫扇街市日趨繁榮,成了太湖邊壹個集農、副、漁產品的交易中心。於道光年間,河南省有些難民逃難來此,在太湖南灘墾荒種地。太湖壹帶,天然肥料足,水源充沛,難民們辛勤勞作,收成頗豐,最終定居下來。豫民圍墾湖田的成功,無疑對橫扇的經濟發展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促進作用。 宣統二年(即公元1910年)置橫扇鎮。民國20年前後,橫扇進入吳江縣“七大鎮三小鎮”之小鎮行列。
2011年12月22日,經江蘇省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橫扇鎮,將原橫扇鎮行政區域並入吳江濱湖新城(松陵鎮)。 東西為“橫”,南北為“直”,這是自古的稱謂。橫扇的“橫”的由來是該地有條名為“橫港”——鎮西端有條直港(北前村10組)可作佐證;“扇”是田畝的壹種計量單位,擴義後即為村落單位。這是橫扇由來的壹種假說。另有地方吳語歌謠為證:“滄洲蕩畔貫橫港,螞蟻漾邊鎖扇形”,此歌謠又為“橫扇”冠名提出了論據。橫扇的“扇”,在20世紀60年代前都被寫作“土扇”。
橫扇鎮82.028平方公裏,距吳江市區19公裏,處太湖沖擊平原,北瀕太湖,南貫太浦河。氣候溫潤,綠水繞宅;土地肥沃,湖光旖旎,歷為漁米之香,富庶之邦。 橫扇鎮歷史源遠流長。1960年春季,考古學家陳邦福曾於壹處古墓中發掘有殘銅數片,後經考證,其為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0年)越王鐘殘片。足見橫扇地區早在春秋時代不但已有先民聚居,繁衍生息,且初夯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石。
再據文物普查,橫扇境內既有太湖新石器時期文化痕跡,又有實打實的四都、充浦歷史遺址。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充浦(今四都村——舊名廟前村)崇吳教寺的興建,乃為橫扇歲月悠久的標識。
由於崇吳教寺的規模龐大,引來四方善男信女的拜謁進香,所以充浦逐漸演變成為橫扇地區的中心,自成市井。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突發大水,四都充浦沈淹後,街市才逐年西移至滄洲蕩畔。因由吳語“滄洲蕩畔貫橫港,螞蟻漾邊鎖扇形”典故,故後來約定俗成,稱謂“橫扇”。至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橫扇漁業逐年興旺,滄洲蕩畔形成為太湖水產的集散中心。為漁業交易人們提供商業服務的其它行業、商號、及其人員適時的開始增多。到了乾、嘉時期,隨地區農、副、漁各業的進壹步發展,街市日趨自蕩畔往西綿延繁榮,由雛形而具小鎮的風貌與規模。終於促成在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正式置橫扇鎮。民國20年前後進入吳江縣“七大鎮、三小鎮”之小鎮行列。
橫扇地區北部(今宛坪社區),清朝中期以前,還是壹片荒蕪的太湖灘塗。道光年間,黃河流域連年天災人禍,壹部分難民流離來此墾荒、圍圩、耕耘,經他們年深月久的含辛茹苦,勤奮創業,至民國時期已開墾造田8-9萬畝。依仗生存條件的具備,外來的求生定居者日趨增多,據20世紀90年代的統計,該地域總人口超1.5萬人,分別來自全國16省(市)、114縣(市);11個民族。 1997年,橫扇的面積為50平方千米,人口2.8萬,下轄星字灣、七家村、施家、倪家扇、廟前、石塘、北橫、北前、旗桿下、淪洲、姚家港、輪牛、聖堂港、亭子港、葉家港、徐河灣、大家港、厙港、韓家灣、打弓灣、漁業21個村委會和橫東街、橫西街、橫南街、大橋路4個居委會。
2003年,進行了新的區域調整,將橫扇、菀坪兩鎮合並設立橫扇鎮,下轄1、北橫村2、厙港村 4、星字灣村 5、滄洲村6、四都村7、 姚家港村8、 聖牛村 9、葉家港村10、 雙灣村11、 大家港村12、漁業村 、13、戧港村14、 王焰村15、 新湖村16、 誠心村17、 同芯村18、 安湖村 19、菀南村 和橫扇社區、滄浦社區以及菀坪社區。
2011年12月22日,經江蘇省政府批準同意撤銷橫扇鎮,將原橫扇鎮行政區域並入松陵鎮;將松陵鎮的奧林清華、水鄉、新園、蘇河4個居委會和長安、蘆蕩、捕撈、聯團、高新、吳模、梅裏7個村委會區域劃出,設立濱湖街道,辦事處駐鱸鄉南路1407號 。
橫扇現有不少歷史人文陳跡,如古村落四都、厙港、呂家浜等;還有崇吳教寺、玉隆道觀、施相公廟等。
橫扇地處太湖南畔,不但富有天然的太湖水產,更有歷代勞動者創造培植發展的,早被蘇州城鄉人民譽為“太湖貨”的蔬菜瓜果。
以上的闡述,令人贊嘆——橫扇,不愧是方風華寶地。但是由於路人皆知的歷史原因——她的交通長期落後閉塞,便成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艷閑淑女。全仗建國後60年的滄桑巨變,橫扇人民得以創造出壹個光彩的新天地。壹舉成為針織羊毛衫工業與工業縫紉機制造產業的名鎮。現今無論經濟基礎的雄厚;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小康程度及其對更高精神文化層次的追求等方面,都令人嘆為觀止。
在盛世之年,又有了“太湖漁灣”美食休閑集聚區的成功實踐運營和“太湖綠洲”生態農業觀光園的開發與籌建,這些創舉,充分證明了橫扇人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與時俱進、科學利用和整合自然資源,發揮其地域優勢,要在第壹、二產業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創建第三產業,努力將橫扇打造成集觀光休閑、旅遊、美食於壹體的有壹個“人間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