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團圓,品松餅
韓國陰歷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壹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壹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歷新年)更隆重。
韓國的秋夕源於中國,但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變化。中國人過中秋,主要是家人團聚,不能團聚的也講究千裏***嬋娟。韓國人過秋夕,除了全家團聚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
秋夕的清晨,韓國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松餅、芋頭湯和各式各樣的水果祭拜祖先。韓國傳統上是由長子繼承家族的正統,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時,均是兄弟們到大哥家裏祭祖。祭典開始時,男人們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長子要先把家裏的大門打開,意指請老祖宗進到家裏來。然後回到祭桌前,燒香、獻花與獻酒,率領家庭成員行叩禮。在祖宗們享用祭品的時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紹祖宗的光榮事跡,然後蔔問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畢後,主祭者再率領家族成員對祖宗行叩禮,恭送祖宗。祭祖儀式完畢後,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後開始吃團圓早飯。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還有掃墓的習俗,壹般是在秋夕前壹天或前兩天舉行,近代則多在當天舉行。因為韓國人的祖墳壹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掃祖墳被稱為“上山”。秋夕“上山”是壹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誤了“上山”。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餅。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2/6
越南
兒童提鯉魚燈出遊玩耍
越南人也在農歷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節日由孩子“當家”。當晚,孩子們會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汙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手拉樹根,被帶上月宮受罰。到了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曾經有壹條鯉魚成精後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紮了鯉魚燈鎮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壹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裏,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近年來,在中秋節,許多年輕人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3/6
新加坡
親朋在中秋節互相饋贈月餅
新加坡是壹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壹年壹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壹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在那裏,可以免費品嘗各種式樣的月餅和參加有趣的遊園活動。另外,在壹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彩燈展示等活動。
4/6
馬來西亞
提燈籠遊行慶中秋
據了解,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和北京壹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壹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壹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5/6
泰國
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
八月十五,泰國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拜觀音菩薩和八仙。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神仙們就會“降福”。
泰國華人華僑過中秋節保留了許多潮汕人的傳統。比如,潮汕人在中秋節之夜要“拜月娘”,合家給嫦娥燒香祈福,並且要祭祖先、上供品,以保佑子孫福壽安康。
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的水果是柚子,壹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征“團圓”。
另外,月餅也是節日食品,其中,榴蓮餡的月餅,在中國是很少見的。泰國的月餅制成禮盒的較貴,4塊壹盒的通常要人民幣40元以上。不過,泰國很少有賣6塊壹盒的,因為泰國人認為“6”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