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 “民以食為天”, 其實除了餐飲行業,還有壹個被人們忽略的巨大消費寶藏,那就是餐具。
筷子對中國人來說就是必不可少的飲食工具。筷子最早起源於商周時期,至今已有三千年 歷史 。
可以說國人對筷子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它不僅是幫助人們夾起食物的工具,而且還被賦予了思念、傳承、守望等諸多含義。
筷子雖小,但在這個14億人的巨大市場,行業規模不容小覷。而且,隨著中餐影響力的擴大,海外市場對筷子的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強。
在這個低調但增長空間巨大的小行業,頭部企業正脫穎而出,A股也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筷子第壹股”!
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農夫山泉靠壹瓶水壹年營收200億,如今,雙槍 科技 靠壹雙竹筷成功上市。
說來也怪,今年A股迎來了各種大眾消費 “第壹股”的大賽。那邊有“剪刀第壹股”張小泉剛剛獲準註冊,這邊“筷子第壹股”雙槍 科技 已經敲鑼上市。
8月5日,雙槍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雙槍 科技 ”)在深交所上市,成為“筷子第壹股”。
此次IPO發行價格26.4元/股,當日開盤即漲停,報38.02元/股,暴漲44.02%,總市值達到27.37億元!之後2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今日報收46元/股,最新市值33.12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雙槍 科技 成立於2002年,是壹家領先的日用餐廚具供應商,致力於日用餐廚具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包括筷子、砧板、勺鏟、簽類和其他餐廚具5個大類,超過1000種單品。
全球最大的筷子生產企業、奧運筷、世博筷-----各大榮譽,更是多不勝數! “筷子第壹股”到底有多牛?
招股書顯示, 雙槍專註筷子等日用餐廚具品類,做了20年,目前壹年銷售量超3億雙。每年大概有3.2億雙筷子、1千多萬片砧板、900萬個勺鏟、80億根牙簽,以及300萬個其他餐廚具都產自雙槍 科技 。
值得壹提的是,如今那些充滿市井氣息的行當裏正誕生壹個個IPO——有著400年 歷史 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即將締造“剪刀第壹股”;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的預制菜品牌味知香今年4月上市,最新市值65億;還有靠著夫妻店賣包子做起來的巴比食品,上市後市值達到了90億.....這些公司都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卻幾乎都沒進入過VC機構的視野,堪稱戲劇性的壹幕。
貳
壹家靠筷子起家的企業,究竟能做多大?雙槍 科技 的答案可能超乎妳想象。
2018年至2020年,雙槍 科技 營業收入分別為6.08億元、7.18億元、8.3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597萬元、7184萬元、8976萬元,營收、凈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7%和39%,增勢強勁。
而從行業角度來看,隨著居民消費水平升級,對於環保、 時尚 等更高消費層次需求不斷提升,餐具作為剛需品類,替換升級預期強烈,行業規模與增速想象力巨大,未來發展可期。
雙槍到底有何神通,能把小小的筷子做成8個億的大生意呢?
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雙槍 科技 誕生於浙江,創始人是有“筷子大王”之稱的鄭承烈。
鄭承烈,1970年出生於浙江慶元的壹個偏遠的小山村裏。—家中六兄妹,條件艱苦,大姐又因病英年早逝,鄭承烈在大姐墳前痛哭流涕,心中發誓,要出人頭地,改變家人的命運。
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鄭承烈,靠勤學苦練,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成了當地的學霸,還擺脫了天生口吃的毛病。
高考過後鄭承烈如願地考入了浙江工業學校,畢業後還被分配到了慶元當地成為了壹名建築施工員。
彼時,鄭承烈的夢想是在建築行業幹出壹番成績,成為百萬富翁。但現實卻與夢想相差甚遠。面對建築公司全年無休薪水壹個月卻只拿幾百塊工資的窘況,他決定,還是得靠自己做點什麽。
三
膽子大、下手快、肯吃苦是浙商身上***同的特質,鄭承烈也不例外。他毅然決定辭職加入到下海經商的大潮之中。
從1994年開始,鄭承烈開始了自己的經商之路,先後賣過香菇原料、開過食雜店、化妝品店、書店、服裝店......幾乎什麽生意都做過,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後來接手了哥哥手頭上瀕臨倒閉的小筷子廠。
當時市場上筷子廉價且同質化嚴重。鄭承烈決定提高筷子質量,於是借了2萬元高利貸,買來廠房設備,最後研發出12雙工藝筷子,壹***生產了120箱。
結果卻無人問津,鄭承烈終於聯系到義烏的壹家商人願意“先代銷、後結款”後,送到義烏商家,誰知義烏商人家人又強烈反對進貨壓庫,最後從下午軟磨硬泡到晚上21點,才同意入庫。
此時已無搬運工,鄭承烈壹人,趕夜搬貨120箱竹筷,並再提壹要求,在倉庫小睡。為的不是省賓館費,而是飽含著對120箱竹筷的濃濃情分,對產品如此,情何以堪。打動了天、打動了地、不知道是否也打動了義烏經銷商和萬千用戶,第二天鄭承烈回去後就接到義烏經銷商電話,120箱竹筷全部售馨。
從此以後,雙槍竹筷,供不應求。
憑借產品的差異化,鄭承烈做的高端工藝筷也迅速在整個筷子市場中成為了壹枝獨秀的品牌,收入連續6年增速達到了60以上!
2002年,鄭承烈正式成立雙槍 科技 公司,專註於餐廚工具制造,把品類擴大到砧板、鏟勺、簽類等餐廚具,並花費幾千萬元改進生產線,同時引進了信息化管理。
不僅如此,雙槍 科技 還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6年杭州G20高峰會議禮品筷供應商,讓高端中國筷子走進了世界的視野中。
肆
回顧20多年創業史,有人曾問過鄭承烈:“累嗎?”鄭承烈的答案是:“創業真的很累,心累。但創業路上懷揣著壹個偉大的夢想,雖苦尤甜。
也是,從接管壹家瀕臨倒閉的筷子廠,到每年賣出超3億雙筷子,鄭承烈、葉麗榕夫婦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但苦盡甘來的ta們也終於實現了財富自由。
從股權結構看,雙槍 科技 又是壹個典型的家族企業。
截至IPO前,創始人鄭承烈直接持有公司 8.38%的股份,通過天珺投資間接持有 34.99%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 43.37%的股份;葉麗榕直接持有公司 6.30%的股份,通過天珺投資間接持有 8.75%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 15.05%的股份。鄭、葉夫婦合計持有公司58.42%的股份,為公司的***同實際控制人。
按今日市值計算,鄭承烈家族身家超19億元!
今年壹季度雙槍 科技 的業績更是亮眼。2021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9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47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7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90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4.50%。
究其根本是,壹場突如其來疫情的,使宅家生活變成了日常,面對突然多出的大把空白時間,許多年輕人開始自己做飯、研究 美食 ,這也給 美食 產業鏈上下遊的廚具、餐具等帶來了機遇。
另外,相比廚具,餐具的消耗速度更快,需要更換的頻率也更快,尤其是筷子。
資料顯示,按照每戶家庭3-5年更換壹次砧板的頻率測算,每年我國砧板需求量將達到1.15億片左右。而按照每人每年更換壹次筷子的頻率測算,每年我國筷子需求量將達到驚人的14億雙左右。
並且,隨著中餐影響力的擴大,海外市場對筷子的需求量不斷增強!可以預見,日用餐廚具行業市場前景廣闊,雙槍 科技 未來可期!
參考資料:
天天IPO《浙江夫婦,靠3億雙筷子撐起壹個IPO》、
深藍 財經 《筷子背後的“隱形冠軍” ,雙槍 科技 登陸深交所主板》、
野馬 財經 《雙槍 科技 賣筷子、砧板年入6億,老板曾幫人套取公款放高利貸》、
全天候見聞《首日上市漲幅44%觸發臨停,3億雙筷子能撐起雙槍 科技 嗎?》、
渾水調研《“筷子第壹股”雙槍 科技 上市,鄭承烈如何成為“筷子大王”的?》、
環球老虎 財經 app《“筷子第壹股”雙槍 科技 登陸深交所主板:壹年3億雙,做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