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城,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烹飪經驗,逐步形成具有蘇州地方特色的菜肴——蘇式菜肴。其特點是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有烹飪上擅長燉、燜、蒸、燒、炒並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淡。口味趨甜,配色和諧,烹制的河鮮、蔬菜尤有特色。著名的蘇式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燉菜湯、翡翠蝦鬥、荷花集錦燉等。
蘇州小吃亦聞名天下,密汁豆腐幹、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鹹糕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小吃,到蘇州不可不嘗。
蘇州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用料講究,制作精細。主要品種有:奧竈面,味美鮮醇,面燙、湯燙、碗燙,數九寒天食之也會冒汗;焐酥豆糖粥,將蠶豆與糯米分別燒煮,食時將豆酥拌入粥中,放入赤砂糖,有熱、甜、香和助消化的特點;桂花雞頭肉,以新鮮芡實輔以糖桂花、棉白糖制成湯羹,顆粒如珠,甜潤軟糯;鹵汁豆腐幹,色澤烏亮,營養很高;青團子,以漿麥草浸泡搗汁,拌水磨糯米粉揉制,用百果、豆沙等作餡,蔥綠如碧玉,油亮似翡翠,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清末曾列為貢品;血糯甜飯,以常熟特產鴨血糯米配以上白糯米蒸熟,加糖,油炒,撒上桂花制成,肥潤盈口,營養豐富,柔而香甜,可作為筵席名點。?
蘇州風味小吃收集
2. 江山米糕作文我的老家在衢州江山,那裏出產壹種點心,叫米糕。
米糕用純五谷雜糧做成,又健康又美味,外婆說每逢過節過年,家家戶戶都制作的。米糕主要原料是大米,大豆、芝麻等等,(要是喜歡還可以加點其他的雜糧)經過洗、泡、曬、炒、磨後,外加白糖、紅糖,調勻、上竈蒸,好了以後,切成片,美味的米糕就這樣做好了。
因為每戶人家用的材料可能不壹樣,所以做出來的味道也不壹樣,互贈米糕在我們家鄉頗受歡迎。 過年前幾天的清早,隔壁家的阿姨就已經做好了米糕,給外婆家送過來了。
外婆也忙著洗豆、泡豆、晾豆、……弟弟總問外婆,這是幹什麽啊等會吃豆豆嗎?這時舅媽聽到了,過來點壹點弟弟的頭,遞給了壹片米糕送進他嘴裏,笑罵道:“妳這小子,吃的時候妳就知道是個啥,咋做的時候就認不出來啦!?”弟弟對著舅媽扮了個鬼臉,轉身跑去享用米糕去了。 大年初壹開始,人們帶上米糕紛紛拜年去了。
“壹會兒去小姑家拜年,多帶些啊”。“妳家做了幾斤米糕啊?”“多著了……”人們口中談的,都是米糕。
初二,外婆帶著我們去姨婆家拜年。臨出發前,弟弟慌慌張張地對我說“姐姐,姐姐,前幾天做好的糕擱竈上不見了!”我說“那些是等會兒送人的,被爸爸拎車上去了.”弟弟突然有些緊張起來,“全送去?”“對呀。”
他大聲抗議起來“那不行,我也要吃,”“呵呵,騙妳的,家裏還有的,不信妳去看,在……”我還沒有說完,弟弟就壹溜風地跑進屋裏,出來時,他笑了。 現在坐下來慢慢品嘗從家鄉帶來的米糕,那味道,還真是任何點心都不能比的啊。
3. 怎麽寫蘇州小吃豆腐腦的作文500字這個。。。全讓別人寫就沒意思了,只能給個思路。建議先去吃吃看再說。。。(被pia飛,開玩笑的)
第壹段可以先總寫壹下,蘇州有這樣壹種小吃,叫做豆腐腦,讓人食而不忘,百吃不厭、回味無窮。或者是其他的話,反正就是自己為這種食物著迷之類的。幾句話就行。
第二段可以描繪壹下食物的外觀,從色香味各角度進行描寫。比如淡淡的豆腐香氣在鼻尖繚繞之類,用點比喻啊擬人啊美化下句子。
再下面可以寫寫制作方式,或是吃豆腐花的環境。比如,周圍有很多人,眾人都享受著這美味,感受著悠閑平淡的氛圍。
到這裏就差不多了,不過覺得還不夠的話可以升華主題。如:這不僅僅是壹種食物,其中凝結的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或者:它啟示我們的是壹種人生,平淡而樸素的生活。
結尾,我愛豆腐腦之類的話。
打得好辛苦,滿意的話加加分,回答沒有分數的問題還真是沒什麽動力的說。
4. 描寫蘇州風味小吃的作文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9303838”我們蘇州不但人傑地靈,而且小吃的歷史也十分悠久了,有充滿江南風味的鄉軟糯,滑鮮黃天源.朱鴻興的蘇幫面.粉小籠蟹包……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啞巴生煎。壹天,我和爸媽壹起去吃啞巴生煎。
我在等待的時候,看到了傳說中的大師傅,師傅名叫俞二媛,因為他又聾又啞,所以他做的生煎饅頭叫做“啞巴生煎”只見他手拿兩張白帕,轉鍋開蓋.撒蔥花.點芝麻.噴涼水.淋油……壹刻不停,火候到位後馬上起鍋裝盤,動作幹凈利落。服務員把生煎了端上來,只見蔥香芝麻點綴在白面金黃的表皮上,皮面很薄金黃的那面有壹些厚看上去比較脆。
生煎香味撲鼻,我迫不及待地夾起壹口生煎,輕輕咬上壹口,鮮香的湯汁就從薄薄的皮子裏流了出來,吃在嘴還有壹股芝麻和蔥的香味,鮮之外也有壹點點甜絲絲.肉質爽口。燙嘴的溫度將餡的精華順著身體裏的所有管道肆意地流淌,有往下流的,有往上沖的,各種復雜的感受交雜好像做上了神仙壹樣。
咬壹口肉餡,比加了面粉的炸肉圓還要軟滑,比不加面粉的魚丸還要韌有彈勁。在舌頭與牙齒的完美配合下享受著.快樂著.回味著.陶醉著……讓人感覺是吃上壹口就舍不得將筷子放下。
啊!啞巴生煎真是人間美味。啊!吃了之後令人翩翩欲仙.回味無窮,不愧為蘇州最好的生煎饅頭。
5. 誰有壹篇作文,是寫蘇州小吃的啊,只要壹段,要詳細的油炸臭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時候,壹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裏有幾個錢的時候。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
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總是挑壹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壹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壹疊小盤子,還有壹個罐頭瓶,裏面插著幾雙筷子。後面壹個箱子安放著壹只小煤爐和壹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壹圈。
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麽兩樣,但壹入鍋再壹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壹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 *** ,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壹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壹個吃,其他的人***同行註目禮。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壹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壹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
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
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壹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壹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
壹塊臭豆腐壹分錢,吃完壹塊,這壹天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麽,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裏跑,怕自己的眼睛裏會長出鉤子來。
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壹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裏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瞇瞇地炸壹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壹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壹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裏,和它壹起出現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頭粥 我只吃過壹次肉骨頭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壹個星期日的早晨,壹向節儉的舅母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頭粥。
我受寵若驚,壹路屁顛屁顛地緊跟在她身後,生怕她又突然改變主意。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市,拐進壹條小巷。
遠遠看見壹個小鋪子飄出陣陣白霧,還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舅母領著我走進這間鋪子,鋪子裏已經座無虛席。
大家都在唏哩嘩啦地喝這叫肉骨頭粥的東西,好象這東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們領進裏間的竈旁,滿臉歉意地說:“就在這裏吃吧。”
老板娘是壹個40來歲的女人,頭發齊耳,壹絲不茍地用黑色的發卡別在耳後。我生怕舅母臨陣脫逃,趕緊自做主張說:“可以可以。”
結果招來舅母兩個白眼。“好吧,來壹碗肉骨頭粥。”
老板娘壹手抄起大鐵勺,壹手揭開大鍋蓋,頓時壹股熱浪席卷著肉粥的香味撲鼻而來。她用大鐵勺在鍋裏攪了攪,盛了壹大碗粥遞給我。
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經煮得不見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骨頭。我小心翼翼地嘗了嘗,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
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這樣站在大竈旁,端著大碗,呼啦呼啦地喝著有生以來第壹次肉骨頭粥。
最後還像小狗壹樣把那幾塊肉骨頭啃得幹幹凈凈。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錢。
後來,舅母告訴我,煮肉骨頭很麻煩。先要把肉骨頭(連著些肉的骨頭)煮上幾小時,然後再把新米淘好放進去,再煮。
不能煮焦,關鍵是要掌握火候,細火慢熬才行。最後放上鹽和味精。
所以,壹般家庭是不做肉骨頭粥的,費時費力還不經喝。她還警告我,街上的肉骨頭粥不能多吃,因為有的老板為省錢把客人吃過的骨頭,又重新放進鍋裏煮。
也不知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肉骨頭粥,不是因為害怕不衛生,而是口袋裏的錢還不夠分配的呢。
不過,我還是經常到那家肉骨頭粥鋪去,主要是想看看她們怎麽處理吃完的骨頭的。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圖,總是笑瞇瞇的招呼我:“小姑娘,來吃壹碗啊。”
然後,我撒腿就逃。 陽春面 陽春面名字挺好聽,很高貴的樣子,其實是江南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面食。
《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夥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面,可見,陽春面是屬於勞苦大眾的專利。至於為什麽取這樣壹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裏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壹家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帶領全家到鎮上的面館去吃陽春面。兩個表弟興高采烈,但我卻很不喜歡。
陽春面上除了撒壹些蔥花就沒有別的了,光溜溜的,壹點味道都沒有,吃了第壹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沒有方法把壹碗陽春面吃完,我總是旁敲側擊地提醒舅舅還是吃餛飩好,至少還有點肉味。
但舅舅堅決不肯。
6. 迷人的蘇州作文怎麽寫不知不覺中,經過了10幾個小時的顛簸,最終我們來到了位於蘇州境內的寒山寺。
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這首詩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壹句就是描寫的,夜晚,張繼駕著小船,在河心聽到了寒山寺夜晚的鐘聲。
但這壹結論並未被證實,因為寒山寺夜晚是不敲鐘的,至於張繼是從那裏聽到的鐘聲就無從考證了。進入寒山寺的庭院,只見墻壁上寫著三個大字:寒山寺。
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三個字是由兩個人***同完成的。其中,“寒山”是由祝枝山寫的,“寺”是由陶浚宣寫的,原因是:這個寺廟的主持找祝枝山寫,祝枝山要90兩銀子,但主持卻給了他60兩銀子,結果祝枝山就只寫了兩個字,縣令壹看就著急了,缺壹個怎麽辦?最後幹脆自己寫了最後壹個字。
所以這三個字就是有兩個人所為了。進入寒山寺的所在的寺廟,那裏東西和中間各有壹個香爐,上面徐徐散發出壹陣陣煙霧還伴隨著香氣。
正中間就是著名的寒山寺了,寒山寺高約7、8米,寬約4、5米。轉過寒山寺,後面就是供奉寒山和拾徳這兩位聖賢的塔樓了,名曰:寒拾殿。
右側便是寒山寺的鐘樓了,原來是敲108下,現在只敲3下便可以了。坐上車趕往了下壹站。
第2篇:雨中隨想盡管已經三月了,但這裏還是沒有春天般溫暖的感覺。春天,在我的印象中,又或許說是想象中的,應該是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到處是綠樹紅花,就連風也應該是如輕輕的撫摸般柔軟。
但是,這兒的“春天”倒是走另類路線,非但沒有暖洋洋的溫度,風還是冷得可以讓人寧願蜷縮在教室裏,也不願出去走動。每壹天,天空灰得像哭過壹般,到處都布滿陰霾,壹層接著壹層,似乎濃得都化不開了,如果不是在視野周圍都還有些光亮,恐怕白天與黑夜都沒有什麽區別了。
前壹段時間陽光還熱得如夏天壹般 *** ,甚至每壹個人都把夏裝都重新找出來穿上,但還是汗如雨下。而如今,每壹個人都把冬裝找了出來,重新變回“臃腫”的身軀,陽光不曾見過壹絲壹毫。
灰蒙蒙的雲層是越積越多,似乎是雲堆得太擠了,壹不小心就擠出了水。水珠們似乎也是極不情願,它們都扭扭捏捏,猶猶豫豫,懶懶散散,當壹起降落到人間時,成了朦朦朧朧的細雨。
如煙如霧,飄飄灑灑,自由飛舞,讓人壹下分辨不出東西。當它們調皮地落到地上時,壹下子化成了壹灘水,如壹面面小鏡子倒映著整個城市。
我每壹次出門時,都要和這些小精靈們“親密接觸”,有的藏在我發梢,有的打在我的臉上,有的沾在我衣服上,弄得我狼狽不堪。它們在我的臉匯聚成壹顆小水珠劃過我臉頰時,涼意壹點點襲來。
我騎著自行車緩緩穿過雨幕,透過蒙蒙細雨,發現周圍的事物都變得朦朧起來,景物也柔和了許多。我喜歡這片刻的朦朧美。
心靈如洗滌般晶瑩透徹,拋掉煩躁與浮華,回歸最真實的自己。此刻,我不知覺地想到了江南。
江南。水鄉。
煙雨朦朧,才子佳人輩出的地方。那是我壹直非常向往的,心中充滿無數美好希冀的境域。
甚至有些可望而不可及的聖地。不知道我什麽時候開始喜歡依山傍水的地方了,只是心中覺得只有那些地方的事物才我是所向往的。
也許只是因為它的寧靜,也許只是因為她的靈性,也許也只是因為她的溫婉,沒有浮華的煩躁,只剩空明的寧靜。符合這些條件的地方,我僅知道廣西的桂林,湖南的鳳凰,浙江的杭州,江蘇的蘇州。
可惜,我僅僅只去過桂林而已。聽別人說,其實那些地方沒什麽好玩的,無非就是山水,也就沒什麽可玩的地方了。
我只是笑笑說,有山水就夠了。也許生活在依山傍水城市的人,不管那城市有多美,看久了,也會膩的。
直到最後評價自己的城市時,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有的僅僅是山水而已”,同時自己也不斷憧憬著外面的世界。我應該也如此吧?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呆膩了,就對外面的城市充滿向往,對那的壹切充滿希望。
也許就是所謂的“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卻想進來”吧。但不管結果變成怎麽樣,即使它們的樣子僅僅是我的幻想也罷,我還是喜歡那些地方。
壹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對於蘇州,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小學學過的壹篇課文——《蘇州園林》,文章描寫蘇州園林十分精致清幽,能住在裏面更是了不起。
這使我對蘇州的園林建築頗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從眾多的散文大師的文筆中,更能感受到蘇州的魅力。
壹種寧靜安詳的魅力,壹直緊緊地吸引著我。也許只有在那,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才能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而且才子佳人都多誕生於此,可見所謂的“天地靈氣”還是存在的,不管怎樣都要到那去吸壹口啊!如果下起溫柔的細雨,那豈不就是壹副潑墨山水畫了!關於杭州,那最喜歡的莫過於西湖了。在搜索圖片時,她依舊是那麽美。
西湖,被無數詩人誇過的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它靜如明鏡,倒映著兩岸的綠樹紅花。
又如壹塊碧綠的翡翠,沒有壹絲瑕疵。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湖底歡快地舞動。
青山綠水,小樓軒榭,構成壹副和諧而精美的畫卷。沒有太多的修飾,美的是自然,自然就是美。
也許那的女孩,會撐著油紙傘,徘徊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忽然壹轉身的回眸,嘴巴微微上翹,彎成壹個迷人的弧度,壹眨眼就消失在雨幕中。雨水打在臉上。
7. 蘇州的虎丘怎麽寫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裏。
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於此,葬後3日,便有白虎踞於其上,故名虎丘山,簡稱虎丘。此山高僅36米,但古樹參天,周圍有不少名勝。
山小景多,是虎丘的壹大特色,特別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遊覽勝地,蘇東坡說過:"到蘇州不遊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跡很多,傳說豐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韻,堪稱“吳中第壹名勝”。
虎丘的著名景觀有:斷梁殿、試劍石、枕頭石、真娘墓、千人石、劍池、天下第三泉、孫武亭、望蘇臺等。 入虎丘後,沿山路而上,壹路可見著名的虎丘十八景。
這些名勝古跡都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十八景中,首屈壹指的是雲巖寺塔,也就是虎丘塔。
虎丘塔是建於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磚塔,***7層,高47.5米。由於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開始向西北方向傾斜。
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其塔頂偏離4.4米)。1956年在塔內發現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窯蓮花碗罕見的藝術珍品。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鐫刻著四個大字:"虎丘劍池"。據。
8. 寫“去蘇州”作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們要去蘇州旅遊了。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到了蘇州。路上,我沒看見壹丁點紙片,地面十分幹凈。遊玩的第壹站——蠡園,聽導遊說,這是越國謀師範蠡功成身退,與美人西施隱居的地方。雖然今天煙雨彌漫,卻壹點也不減我的雅興,還多了壹點兒情趣呢!走進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春、夏、秋、冬”四座亭。坐在亭子裏向湖中望去,波光粼粼的,雨點落在水面上泛起水紋,岸邊幾棵柳樹垂在湖面,好壹番別致的景色。接著我們來到了千步長廊,聽導遊說,如果走完這長廊就有壹千兩百步左右,所以被稱為千步長廊。而且,墻壁上磚塊拼成的圖案沒有壹個是壹樣的。我壹邊走著壹邊數著步數,壹邊看著墻壁上各不相同的圖案,走完了長廊,也數完了步數,看完了圖案。走出蠡園,我們來到了“神州第壹街”“七裏山塘,千年古街”。據說農歷元年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疏河築堤建成塘山街,所以又稱“白公堤”。“賞七裏景致,泛輕舟,閱盡姑蘇繁華,行山塘”,走在山塘街上欣賞著兩邊古色古香的街店,真有情調!突然我看前方有只石貍貓,我問導遊這裏怎麽有只石貍貓,導遊解釋說:“七裏山塘每壹裏就有壹只形態各異的貍貓。”
今天我們不僅去了蠡園,七裏山塘,千裏古街,還去了“安泰救火場”、“嚴家花園”等等,在回去的路上,我暗暗對自己說“蘇州,我要玩遍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