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介紹騰沖的壹種農副產品800字
雲南騰沖名小吃:大救駕 騰沖餌絲采用當地特產漿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為騰沖本地和外來客人所普遍喜愛的壹種方便小吃。餌絲壹般有煮吃和炒吃兩種吃法。煮吃法是將餌絲切成細絲,用滾水燙熟,加上鮮肉絲或火腿絲、肉湯或雞湯,佐以醬油、蔥花、芫荽及少許酸菜即成。 大救駕是雲南騰沖縣最出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是炒餌塊的壹種,制作的方法是將餌塊切成小片,加鮮豬肉片、火腿片、酸菜、蔥段、菠菜段、番茄丁、糟辣子、雞蛋等炒香,加入少量肉湯燜軟,再用精鹽、醬油、味精調味。最後用酸菜和肉湯再煮成壹碗湯,和裝在盤中的餌塊壹同上桌。 盤中的炒鉺塊紅、綠、白、黃相映,軟糯燙進食時伴之喝上幾口酸菜湯,食欲大增,胃口頓開,酸菜湯內的有機酸和酶類有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因此對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吃了“大救駕”同樣倍感可口,並無不適之感。 雲南騰沖炒餌塊又名“大救駕”的傳說 傳說,明末時期,吳三桂打進昆明,永歷帝桂王朱由榔逃往滇西。逃至騰沖,天色已晚,住在村子裏,主人炒了壹盤餌塊讓其充饑。這位落難皇帝本是深宮弱質,又經數月來長途奔波,歷盡艱辛的劫難生活,今天進食此物,如食山珍海味,遂言“真乃大救駕也!”從此,騰沖炒餌塊名聲遠揚,應譽改名“大救駕”。此點紅、綠、白、黃相映,餌塊細糯潤滑,鮮香美甜,油而不膩,膾炙人口。80年代初已在昆明落腳生根 雲南餌塊的吃法很多,可炒、可煮、可蒸、可鹹、可甜:"大救駕"即是先將卷軸餌塊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鮮肉片、火腿片、雞蛋、香蕈、胡蘿蔔、西紅柿、豌豆尖等輔料及各種香辣作料在辣鍋中爆炒而成,其色五彩斑斕,其味滿口流香,滑嫩不膩,令人食而不知饜足;將餌塊切成餅狀在炭火上烤黃,然後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漿裏,叫稀豆粉粑粑;鮮肉、鮮湯、鮮菜、鮮餌絲在小鍋上壹滾而就,叫小鍋餌絲。尋根溯源,騰沖餌絲、餌塊以城東近郊胡家灣所產最為馳名。其精制產品,擇料極嚴,工藝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點是柔軟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燙可食,口感細糯。 如今,騰沖餌絲這壹地方名特食品早已走出高黎貢山,在春城、京城及許多大都市安家落戶,並備受食客青睞。而其新壹代產品--"雲騰快餐餌絲"則分別在1994年、1995年、1997年榮獲"雲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稱號及"第三屆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會優秀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