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嘉禾縣
嘉禾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南部。始建於1639,轄8個鎮、5個鄉、273個行政村(居委會、社區),面積699平方公裏,人口40萬。是湖南省地理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縣之壹。近年來,嘉禾縣緊緊圍繞建設湖南省城鄉融合示範縣的目標,勇於先行先試,堅持創新創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嘉禾先後榮獲全國重點產煤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返鄉創業試點縣、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範縣、中國鑄造產業集群試點縣、全國鑄鍛產業發展示範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小型水利建設重點縣、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縣、湖南省城鄉融合示範縣、雙擁模範縣、湘菜產業十佳縣、城鄉社會救助規範化建設先進縣。是郴州唯壹同時擁有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園林縣城榮譽稱號的縣城。五谷豐登天上來,神農教種田。嘉禾縣是傳說中下雨就長谷子的地方。神農氏最早教人們耕種和建造糧倉。史載:“嘉禾,故糧倉是也。在炎帝的世界裏,有壹個從天而降的美麗山谷,被神農氏接去教導耕種,其土地是壹個谷倉。後來設縣,實稱嘉禾縣。”在城市西郊的九老峰腳下有壹個名為“C洞”的洞穴。洞外有壹片良田,洞中有壹洞名為“帝樓”,是炎帝的居所。傳說炎帝在這裏找到了嘉禾,白天出去教書種田,晚上回山洞休息。山洞裏還有雞坑、豬圈和狗洞,用來馴養家畜。“丙點”因紀念炎帝而得名。禾倉城堡位置獨特。嘉禾位於羅曉西南部,武陵山北麓,是永城市六縣的交匯處。縣城的古稱“禾倉堡”,位於金平山腳下,武陵山的咽喉處。地形很重要,它壹直是儲存谷物和保衛城堡的重要場所。相傳秦始皇派50萬人鎮守武陵山脈,在此囤積糧食,故名“禾倉堡”。如今,京珠復線、廈成高速在國內交匯,嘉新、珈藍神殿、嘉寧、賈貴四條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已融入長廣三小時經濟圈,嘉禾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小柯的家鄉到處都是人。嘉禾人傑地靈,孕育了新中國第壹位將軍蕭克、湖南最熱心的革命同誌李國主、著名作家顧華等傑出人物。蕭克將軍曾任中國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共中央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第壹政治委員、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屆中央委員、第十壹屆中央委員。他的著作《血色羅曉》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榮譽獎。李國主是同盟會早期骨幹成員,曾在孫中山總統府參軍,民國初年是壹名將軍。先後從事反清革命和元朝二次革命,被孫中山譽為“湖南最熱心的革命同誌”。顧華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副主席,長篇小說《芙蓉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始建於唐代的福賽吉被譽為“江南第三佛國”,“布施解鈴”是嘉禾八大古景點之壹。民歌之鄉久負盛名。嘉禾民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且保存完好,包括婚嫁歌、情歌、兒歌、勞動歌、生活歌、儀式歌、花燈曲調、喜慶歌等。1993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民歌之鄉”。最具特色的是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伴手禮歌。民歌界將嘉禾民歌與陜北民歌相提並論,素有“北有蘭花花,南有伴婚歌”之說。伴歌以反映婚俗為主要內容,集詩、歌、舞、戲於壹體,個性獨特,類型多樣,已成為嘉禾獨特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壹張名片。到目前為止,大約有65,438+0,300首歌曲仍在口口相傳。江南鑄都,百業興。鑄造產業在嘉禾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嘉禾鑄造產業園是全省唯壹的省級工業園區。嘉禾人創辦了800多家鑄造企業,年產鑄件654.38+0.5萬噸,占江南地區鑄件份額的30%。是湖南省鑄造產業基地,“鑄造湘軍”被評為湖南十大勞務品牌之壹。2065.438+02被中國鑄造協會授予“江南鑄造之都”稱號。精密金屬鍛造工具年產量5000萬件,銷往國內外,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0%。香江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嘉禾是全國200個重點產煤縣之壹,年產量1.5萬噸。“神龍葉”是全國縣級煙草行業首個註冊國家商標品牌。2011全國煙葉收購暨現代煙草農業現場會在嘉禾順利召開。城鄉壹體化,全省示範。嘉禾立足人多地少的實際,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壹體化發展戰略,邀請省社科院編制《嘉禾縣城鄉壹體化示範縣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城鄉就業、供水、公共交通、社會救助和公益事業壹體化發展。先後被列為湖南省城鄉融合示範縣、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縣、城鄉公交壹體化試點縣、城鄉社會救助壹體化試點縣、城鄉供水壹體化試點縣。湘菜基地,三大湘菜。全國吃廣州,湖南吃嘉禾。炒肉、水煮肉片、姜血鴨、紅燒狗肉、血灌腸、全豬宴等經典名菜享譽省內外,倒壇子酒、向家魚、三味辣椒等特產聞名遐邇。2005年,姜血鴨、血灌腸、紅燒狗肉等7道菜被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推薦。2008年被評為湖南十大湘菜產業縣之壹。2012嘉禾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1234”戰略:“1”是圍繞壹個總目標,即建設湖南城鄉融合示範縣;“2”是建設兩條城鄉融合走廊,即將賈貴路和珈藍神殿路打造成產業集聚區、生態示範區和城鄉融合樣板區;“3”即培育三個經濟增長極,即縣城新區、潭塘工業園和郴州(嘉禾)裝備制造園區;“4”即打造“壹都三地”,即江南鑄造之都、鍛造之都、繁榮流通之都和民生之都。統籌發展,就要呈現壹個亮點——城鄉協調發展,突出壹個特色——鍛造鑄造產業特色縣,構建壹個框架——多極發展格局。2012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810億元,力爭突破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