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作為三國重鎮之壹,具有得失隴右、保關中安全的作用。它是蜀、魏的必爭之地,也是壹個有爭議的歷史地名。街亭在哪裏,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或者認為街亭是甘肅秦安縣龍城東北60裏的街泉閣古鎮。或者街亭在三國時期的隰縣境內,也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的街亭鎮;甚至有人說街亭是隋代漢川縣西郡的街亭山,位於今天的陜西勉縣。
以上三種說法,根據現代人的研究結果,最後壹種是完全錯誤的。在陳克偉先生對街亭的考證中可以看出,街亭位於今天甘肅天水的古鎮,但這種說法很可疑。
據陳先生考證,街亭位於甘肅省天水市街亭鎮,此地以東,渭水之南有壹條通往關中的古道。張泰率領的援軍從西街亭而來,馬謖的軍隊也想順著南山東進,奪取龍山,堵住魏軍西援的通道。這就是所謂的“陳倉-龍山-上托大道”。
如果說街亭鎮以東的渭水南部確實有壹條通往關中地區的古道,那麽《街亭考》中的上述說法顯然是有道理的。問題是街亭鎮以東的渭水南部沒有這條古道,這是我對街亭考產生懷疑的關鍵點。
古今道路的分布必然受到地形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在沒有現代生產條件的古代社會。今天的水仙縣北部,街亭鎮以東,渭水以南,是秦嶺北麓的黃土嶺紅溝壑區。多為厚厚的黃土覆蓋,地表起伏,溝壑縱橫。海拔在1100米到2000米之間。
秦嶺是壹條東西走向的山脈,這壹帶發源於秦嶺北坡的大小河流,由南向北流入渭水,沖刷成深谷。這些高山深谷嚴重阻礙了當地東西之間的交通。不要說10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就是今天,渭水以南也沒有壹條從街亭鎮通往關中的公路。現在沿渭河河谷修建的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也是壹條翻山越谷的險路。此外,每到雨季,巖石就會崩塌,因此鐵路運輸不得不中斷。即使是今天,在古代這裏更是無法通行。
至於街亭鎮東南的天水縣南部地區,則是北秦嶺。該地區山高坡陡,海拔1000米至2300米以上。天水縣東部山區是小隴山林區,今天這裏人口密度比較小。古時候是林區,沒有城市,東邊沒有通往關中的路。
現在天水縣東部的東泉到縣城東南部的李橋的路也是從李橋往南,繞過甘肅的兩當和陜西的鳳縣,然後大致沿著寶成鐵路線通往關中地區。這條公路並不從天水縣東部直接通往寶雞市。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受到山川的影響和制約。這也說明,在古代,街亭鎮以東的渭水南部沒有直通關中的道路。
上述論證表明,《街亭考》中所說的從街亭鎮向東沿渭水或秦嶺的“陳倫-龍山-上鸞大道”實際上並不存在。在那種情況下,張太的西援大軍不經此路到達天水地區,馬謖率領的先頭部隊也不會經此路占領龍山,阻斷魏軍西援的通道。這樣,街亭考中叫街亭鎮的街亭就失去了戰略重要性。
由於街亭鎮不在張步援軍必經的要道上,張泰和馬謖的部隊未必會在此相遇,兩軍也不會因此而激戰。即使兩軍相遇,激戰壹場,街亭之敗也絕不會導致諸葛亮出祁山全面失敗的嚴重後果。
此外,所謂的“陳倫-龍山-上灤大道”不僅在山川上不可行,在古代文獻中也是沒有根據的。許多史料記載證明,連接關中和隴右的古道,並沒有經過渭水以南天水縣的秦嶺,而是穿越了渭水以北的龍山和六盤山南段。而且這條連接今天的關中和天水地區,穿越龍山的道路,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成為秦人交流的通道。
可見,街亭考是甘肅天水街亭鎮的說法是可疑的。
要確定街亭的具體位置,有壹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諸葛亮第壹次離開祁山的時候,張太的西征援軍是從哪裏到達隴右的?據《三國誌》記載,張泰的軍隊是從關中經龍山去隴右的。
從魏國隴西總督的分析來看,如果蜀軍能切斷魏國西援的通道龍山,那麽壹月,隴西的官員就會不攻自降。由於蜀軍未能切斷龍山通道,魏軍去了甘肅,諸葛亮失敗而走。
可見,當時龍山路無論對魏國還是蜀國都是至關重要的地方。戰爭雙方都深明利害,對於足智多謀、精通兵法的諸葛亮更是如此。由於魏軍經龍山到達隴右,諸葛亮命令馬謖向渭水以北的龍山地區進軍,成為必然的軍事行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堵住魏軍西援的通道,奪取隴右諸郡。
所以可以成立,那麽張泰與馬謖兩軍激戰的街亭只能位於龍山地區的某處,而不是《街亭考》中所說的渭水以南,這就排除了街亭位於甘肅天水街亭鎮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諸葛亮初出祁山時,魏國的西部援軍從龍山進入隴右。但是古龍山有幾個通道。魏的援軍是從哪條通道到達隴右的?這壹點,我們可以從諸葛亮再來祁山時魏援軍的動向中找到壹些端倪。
《三國誌·張泰傳》說:
“諸葛亮回祁山,上書都督,將軍西去略陽,光仍護祁山,泰追木門與明兵交戰……”
這說明諸葛亮再來祁山時,司馬懿、張泰的援軍從長安到陜西千陽,再“行上兩日”到隴右漢陽,軍隊也經過略陽(今甘肅秦安縣龍城鎮)。如果渭水以南真的有壹條“陳倉-龍山-上官大道”的話,那麽司馬懿和張泰應該是向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挺進,然後順著南山向西到達上官。
但是司馬懿和張泰為什麽要潛入渭水以北的前水谷呢?而且,張太還進軍到了遠離渭水的甘肅秦安縣龍城鎮。有什麽解釋?
按照街亭考裏說的行軍路線,根本無法解釋。在我看來,司馬懿和張泰援軍的西進路線是:從長安沿渭水向西,再沿前水河谷向西北,再向西北,越過龍山,經略陽,再到漢陽。這再次說明“陳倉-龍山-上鸞大道”並不存在,也說明天水街亭鎮很難建立街亭。
總之,以上說法說明,諸葛亮再來祁山時,張泰等援軍是通過略陽以東的龍山路進入隴右的。這條路是東漢初年“削山開道,從徐帆到惠晶到略陽”的老路。在這種情況下,有理由認為諸葛亮初出祁山時,張的西征援軍也是通過這條路進入隴右的。原因如下:
第壹,雖然有幾條古龍山路,但是從長安到天水,雞頭路和瓦亭路都在北邊的大龍山壹帶,比較遠。龍觀所在的南面小隴山路雖然是最短的壹條,但卻是“高危巖障,無法通行的小道”,不適合軍隊通行。
所以相比之下,位於大小龍山之間的略陽以東的龍山路是壹條比較短的路。諸葛亮再來祁山,司馬懿認為去漢陽兩天就夠了,就是證明。
第二,龍山橫跨甘肅東部和陜西西部,正好擋住了關中和天水的去路。龍山是壹條南北走向的山脈,發源於其東、西坡的河流分別分為東、西兩部分,沒有穿過其河流。所以古人要想通過龍山,就必須利用地形,或者選擇比較長的山谷,或者利用東西坡有水源的山谷作為通道。
略陽以東的龍山地區,東坡有前水河谷,西坡有略陽川河谷(即流經今甘肅張家川、秦安兩縣的五營河)。這兩條河谷相對較近,作為通道在地形上是有利的。而且這條路是東漢初人工挖的,壹直作為軍事通道使用。所以,張太必然會利用這條路,既相對快捷,又適合軍隊通行。諸葛亮再來祁山的時候,張太靖就是這樣證明的。
三、略陽西漢屬天水郡,東漢屬漢陽郡,三國屬曹魏廣衛郡。東漢初,當略陽被來歙攻陷時,肖偉“意識到了它的公開包圍”。公孫述還派他去助李煜攻楊,壹個月也待不下。”雙方的激烈競爭,可見略陽的軍事重要性。
基於以上原因,可以認為諸葛亮初出祁山時,張泰的西征援軍是經由略陽以東的龍山路進入隴右的。
以上分析表明,當時魏、蜀雙方攻打略陽以東的龍山,是壹次戰略性的軍事行動。諸葛亮命令馬謖進犯略陽以東的龍山,既可以阻斷魏國西援的通道,支持“叛魏”的安定郡縣,又可以就地奪取略陽的糧草,解決蜀軍不繼的問題,為其奪取隴右數郡奠定基礎。
張泰進軍略陽以東的龍山,是壹次針鋒相對的行動,正是為了打破蜀軍的封鎖,保衛積重難返的略陽谷地,從而將蜀軍驅逐出隴右。
這種攻防態勢和利益決定了雙方在這壹地區必然會有壹場激烈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勝負對戰爭的全局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諸葛亮剛出祁山的時候就是這樣。這說明街亭是在略陽以東的龍山地區,而不是在渭水以南的天水街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