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都很喜歡吃餛飩,在廣東福建那裏,餛飩叫做雲吞。到了瑞金二路上這家"溫州大餛飩",我們才知道,原來雲吞這個名字和朱元璋還有壹段淵源呢。據說有壹次他在溫州吃到了非常美味的餛飩,忍不住狼吞虎咽,才有了"雲吞"這個名字。
餛飩我們可以說是從小吃到大,可是四角形的、扁扁的餛飩大概只有這裏才吃的到。溫州餛飩的特點就是皮薄、餡鮮、色艷、湯清。這裏的餛飩用的是高湯,裏面還加了蛋絲、開洋、紫菜,還有鵪鶉蛋,味道非常鮮美。
光說了湯,其實餛飩的皮更有甚者講究,每張大約 12厘米見方,既薄又有韌性。它是用機器打出來的,壹般壹斤面粉可以做90
張皮,而本領高強的師傅可以打出160 多張呢。而且這皮很嬌氣,不能長時間保存,都是現做現包的。
四角形的餛飩是見識過了,長條狀的魚圓也不可以錯過。在溫州,黃魚、鰻魚都可以用來做魚圓,而且湯也有魚湯、清湯和高湯的區別。這裏的特制魚圓湯用的是黑魚和原味的魚湯,味道更純正。
妳知不知道什麽是"敲魚"呢?聽仔細了,這敲魚可不是魚,而是壹道菜的名稱。是由壹塊完整的魚塊,用木槌敲打成極薄的餅狀,然後切成壹條壹條像面條壹樣。三絲敲魚用的是海鰻,在溫州制作後經過冷凍再運到上海,三絲則是榨菜絲、蛋絲和香菇絲。這道菜還曾經出現在國務院的宴席上,是壹道國菜呢。
地址:瑞金二路 67號
電話:53061817
交通: 42路、地鐵壹號線陜西南路站
特色推薦:
溫州大餛飩(加 2只鵪鶉蛋)……6 元
特制魚圓湯……………………… 10元
溫州特色三絲敲魚湯……………8元
秘籍:吃魚圓湯的時候,如果加點胡椒和醋,味道會更好。
富春小籠——肉多汁更多的揚州小籠
"富春小籠"是壹家專門經營揚州特色小吃點心的店,但是它也並不完全拘泥於揚州的風味,而是融合了適合上海人品嘗的口味。比起揚州的小吃,這裏的東西也就更甜些,更精細些。聽說,著名滑稽戲演員王汝剛、李九松對這裏是情有獨鐘,每次經過必會進來壹飽口福。既然店名就叫"富春小籠",那這兒的小籠壹定最有特色了。富春小籠包制作的關鍵在於餡裏的那層皮凍,它是經過了前後五道工序才做成的。富春小籠包源自揚州,但是和揚州的湯包又不盡相同。它結合了揚州湯包餡料的做法,又發揚了上海本地小籠的包法,其中的微妙只有細細品位才能感覺出來。相比揚州的富春小籠,這裏的小籠包好象肉多些,不過汁也不少。如果不想吃帶油水的小籠,可以嘗嘗富春的甜點。棗泥拉糕、千層油糕、蘿蔔酥餅的味道都不差。或者來碗西米露,正好可以調劑壹下剛吃完小籠包的嘴巴。這兒的西米露是選用泰國西米,然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加工,再拌上煉乳、糖等壹些調料配成的,喝起來甜而不膩,還蠻爽口的。
地址:愚圓路 650號(近鎮寧路)
電話:62525117
交通: 62路、01 路
特色推薦:
鮮肉小籠…………2 元
西米露…………… 2元
棗泥拉糕…………1元
秘籍:西米露可冷可熱,冰凍以後更加美味。
老媽米線——料出雲貴 味在四川
老媽米線是在四川很有名的壹家米線店。在上海的四川路上開分店,也許是因為他們的四川情結。要說米線是雲南、貴州的特色小吃,怎麽會由四川人來發揚光大,這當中的故事要從老媽米線的創始人老媽說起。
第壹位老媽是中國第壹代的女大學生,她在上個世紀20
年代,隨丈夫從四川到雲南做生意。後來生意失敗,老媽就在雲南學做米線,並把米線帶回了四川。
第二位老媽從母親的手裏繼承了做米線的技術,並加以改進,才逐漸形成了現在風味獨特的老媽米線。
"料出雲貴,味在四川"是老媽米線的典型概括。將雲南貴州的特色米線和四川風格的烹飪手法結合起來,這是老媽的創舉。老媽米線進入上海之後,又結合南方人的口味,把川味的麻辣湯成分減輕了壹點,突出了川味的濃香特點。
香菇壹般都是用來吊味道的,但老媽的香菇燉雞米線裏頭放了很多很多的香菇,又香又嫩,而且沒有澀味和苦味,簡直可以把香菇當菜吃,再加上雞的鮮嫩和米線的爽滑,確實不錯。香菇燉雞米線雖然不辣,卻深的四川人的喜愛,曾創下了單店日銷1000
多碗的記錄。據說,吃這個米線特別耐饑,上午吃壹碗,下午都不會餓。
這裏還有壹大特色:鐵板餃子。餃子的包法,鍋貼的做法,就成了鐵板餃子。既可以嘗到餃子的味道,又可以嘗到鍋貼的味道,還有保溫的作用,真可謂壹舉三得。
地址:四川北路 2118號(近魯迅公園)
電話:56712335
交通: 21路、18 路
特色推薦:
香菇燉雞米線………7 元
鐵板餃子…………… 5元/8 只
貼心關照:鐵板餃子以韭菜蛋黃為餡,如果飯後有重要約會,則不宜點食。
喜多多——用米最講究的炒飯
"喜多多"的老板才三十出頭,以前是兩家著名快餐店的店長。
他平時在家就喜歡給自己搗騰壹點雜七雜八的各式炒飯,是個地道的炒飯愛好者。自打準備獨立創業後,他就翻遍了各類烹調書,尋找各地炒飯的配方。還自費去東南亞旅遊,不吃別的,專點炒飯。兩年前,他在大木橋路茶陵路口開了這家以炒飯為特色的"喜多多"。
"喜多多"壹開間的門面並不起眼,但店裏卻經常人滿為患,很多附近的居民和學生都愛到"喜多多"來吃炒飯。原本以為小的飲食店可能會臟壹點亂壹點,可這家店雖然小,卻並不亂,而且在墻壁上還掛了幾幅很漂亮的裝飾畫,給人的第壹印象就不錯。做炒飯最講究的是用米。電影《食神》裏提到,做炒飯最好用隔夜的米飯。因為米飯隔夜之後,壹部分水分被收掉,做炒飯幹濕適中。"喜多多"當然不會讓顧客吃隔夜飯了,他們用當天煮的米飯,經過冷水沖擊之後來做炒飯。在試了很多種米之後,"喜多多"的老板選定了江蘇大米。因為做炒飯的米,既不能太糯,也不能太硬,因為太糯會粘在壹起,太硬會影響口感。江蘇大米硬度適中,正好適合做炒飯。愛吃辣的朋友到" 喜多多"來,可以點印尼炒飯和重慶炒飯。口味重的朋友到這兒來,可以點臺南炒飯和上海炒飯,想都嘗嘗也行,不用擔心價錢。透個底,這裏最貴的龍鳳炒飯也就
10塊錢。
地址:大木橋路440 號
電話: 64032466
交通:41 路、45路、 104路、128 路
特色推薦:
喜多多各式炒飯………7-10 元
秘籍:吃炒飯,奉送壹碗可解油膩的清湯,也可選擇可樂,另外還奉送泡菜壹碟,如果覺得味道好,可向老板再要壹碟。
阿娘面館——上海最好吃的面
在淮海路、思南路口溜達了兩圈,也沒有找到那家號稱"上海最好吃的面" 的阿娘面館。左顧右盼,最後問了街邊的路人,才知道眼前這家泰和飲食店就是我們要找的大名鼎鼎的阿娘面館。
明明是飲食店,怎麽會是面館呢,原來店主人自己叫阿娘。
阿娘是寧波人,她的孫子管她叫阿娘,於是來吃面的人也叫她阿娘,阿娘面由此而被傳開來,原名泰和飲食店反而被淡忘了。可阿娘是個倔脾氣,說什麽也不願意把泰和飲食店改名為阿娘面館,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年頭還能守住這份平和,不容易。阿娘面館裏面最出名的面,也是這裏的招牌面叫黃魚面。這個黃魚面,是每天阿娘自己早上3
點鐘親自去弄湯料,5點鐘去水產市場買野生黃魚調制的。
黃魚面上來以後,如果加上壹份辣醬澆頭,就什麽都齊全了。如果您也是來這兒吃招牌黃魚面的話,那您可得做好流著口水苦苦等待的心理準備。
阿娘面館的生意,天天都是這麽好。除了回頭客,還有不少千裏迢迢慕名而來的。還有兩位香港朋友按圖索驥捧著李純恩寫的《吃在上海》慕名而來,這裏其實連上海本地人都不太容易找到。
地址:思南路 19號(近淮海中路)
電話:53066604
交通: 42路、地鐵壹號線陜西南路站
特色推薦:
黃魚面……… 12元
蝦腰面………12元
蟹蝦面………25 元
秘籍:過橋裝,就是澆頭和面分開盛,點面的時候別忘了告訴阿娘。
貼心關照:去阿娘面館,黃魚面和蝦腰面是不得不嘗的美味。但妳千萬不要晚上去,因為阿娘面館晚上是不營業的。
老街湯團——安徽人做的湯團不比寧波人差
在七寶是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在古鎮最主要的老街上,開了不少店鋪,老街湯團就是其中之壹。聽老街上的人說,這家湯團店是這兒最出名的壹家,也是生意最好的壹家,好多七寶人都愛吃這兒的湯團。而且開這家店的老板不是上海人,也不是寧波人,而是壹個安徽人。
這是壹家典型的夫妻老婆店,丈夫來自黃山,在老家從來沒有做過湯團,自從跟了城隍廟的壹個老師傅學做湯團後,才自己開店賣湯團。他家的湯團能得到上海人的認可,倒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妻子則主管下湯團。
這兒的湯團從水磨粉開始,到拌料做餡,全部是手工操作。聽說這兒最受歡迎的是最傳統的黑洋酥湯團和鮮肉湯團。外面很糯,但是壹點都不粘牙;裏面的肉餡很緊,配合湯團的軟,很值得細細品位。
這個七寶地區家喻戶曉的湯團店其實很小,樓上樓下加起來,估計也就能坐下二十多號人。據說他們現在的名氣大了,有人從市中心特地來這兒吃湯團,甚至還有帶了老外來的。看來真是店不在大,好吃就行。
地址:七寶古鎮南大街 26號
交通:92路、旅遊壹號線、旅遊十號線
特色推薦:
鮮肉湯團…………0.5元/只
黑洋酥湯團………0.5 元/只
貼心關照:店裏有兩只貓咪,怕貓的朋友要小心了。
七寶酒坊——在妳眼皮底下釀出來的酒
在老街湯團的對門,有壹家賣酒的店,叫七寶酒坊。七寶酒坊確實和七寶大曲有點關系,這兒做酒的師傅以前都是七寶釀酒廠的工人,不過現在他們做的是全手工操作的老酒。這裏是前店後鋪,您可以親眼目睹釀酒的全過程。壹進店,就可以聞到壹股酒糟的香味。這個就是他們蒸酒的設備,每天中午都會有新釀的酒出爐。這兒的酒壹到嘴裏,就像壹根線壹樣下去了,喉嚨裏沒有很辛辣的感覺,做得很不錯。
店裏的酒,就在店裏包裝。有小瓶裝的,可以送人,也有零拷的,壹斤、半斤隨意稱。不過到店裏,哪怕是不會喝酒的人,就是看看做酒的過程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聽人介紹,這兒的七寶糟肉做得很有特色。酒坊裏面做糟肉,好象有點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感覺。這個糟肉,據說是用他們的秘方糟出來的。甜鹹適中,滿嘴的酒香和肉香。這種小壇子裝的糟肉,拿回去蒸上二十分鐘,就能吃了,十分方便。
酒坊裏還賣糕點,七寶方正糕外面是糯米做的,裏面有豆沙,剛蒸出來的時候是軟軟的,放壹會之後就會變硬。方正糕在將硬未硬的時候是最好吃的,甜度適中,口感細膩。
雖然看上去是個小店,但酒坊在老街上已經算得上是規模比較大的了。熱壹壺酒,點兩個菜,小酌壹番,感覺肯定不錯。
地址:七寶古鎮南大街 21號
交通:92路、旅遊壹號線、旅遊十號線
特色推薦:
小瓶酒……………15元
七寶糟肉…………16 元
七寶方正糕……… 5元
秘籍:方正糕除了蒸之外,還可以煎,或是放在泡飯裏面吃,味道絕對出新出奇。
溢湘樓湘菜館——湖南菜裏的水煮魚
溢湘樓坐落在湘菜館密集的虹橋路,老板、廚師都來自衡陽。當今的上海灘時興對各大菜系進行改良,而溢湘樓卻埋頭做著自己獨特風味的家鄉菜。
從墻上掛著的湘西手工雕板,可以看出他們的鄉土氣息。但店堂的裝修卻不是土土的,這壹點倒是有點像新派湘菜。
以前,湖南當地的漁民在洞庭湖裏打上魚後,就把活魚直接拌了辣椒,放在鍋裏煮,在當時就被稱為"活水煮活魚"。溢湘樓的招牌菜"水煮活魚"就是從這個民間土菜演變過來的。它的做法和川菜中的水煮魚是不壹樣的。
川菜的水煮活魚滿世界都是,而湘菜的水煮活魚卻不多見。水煮活魚挺講究原料的選擇,據大廚說,四斤左右的青魚最合適做這個菜。大了肉質就顯得粗糙,小了又比較松散,沒有彈性。
"吃飯噠",湖南人就是這麽叫開飯的。水煮活魚的吃法有點講究,壹般可以先喝湯,後吃肉。但湖南人則會把大的魚塊夾到碗裏,用筷子搗碎後,加點魚湯,這樣吃可能更入味。湘菜主要是以長沙、湘潭和衡陽的菜為主流。而衡陽的湘菜則是以原料的相互搭配、滋味的相互入味著稱。水煮活魚很講究主料和輔料的比例,這個比例的掌握則完全要看廚師的水平了。水煮活魚的特點是鮮、嫩、辣,但是它的辣是湘菜中講究的"蓋味而不搶味",所以菜中既有令人興奮的辛辣,又能嘗到魚的鮮嫩。
地址:虹橋路 1112號(近中山西路)
電話:62098648
交通: 48路、73 路、141路、 748路
特色推薦:
水煮活魚…………… 28元
秘籍:水煮活魚的魚肉吃完後,還可以在魚湯裏加粉皮或是大白菜,有點像我們上海菜中的魚頭粉皮湯,不過是有點辣的,這樣吃,味道也很好。
貼心關照:水煮活魚有白湯和紅湯兩種,如果妳的舌頭能夠承受,不妨壹試紅湯,要不然,還是保守壹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