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妳估計沒吃過的垛子羊肉,肉薄如蟬翼,曾是朱元璋最愛的美食!

妳估計沒吃過的垛子羊肉,肉薄如蟬翼,曾是朱元璋最愛的美食!

吃過羊肉的人不少,吃過豫品名菜垛子羊肉的人,卻未必有多少。 吃過豫品名菜垛子羊肉的人也有,吃過寧陵正品垛子羊肉的人,除了寧陵人,估計更少了。 垛子羊肉 現在,我就來告訴妳寧陵垛子羊肉的故事,看完故事,妳就更會迫不及待地想吃了! 河南省寧陵縣垛子羊肉乃是當地四大名吃之壹,起源於明朝時期,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據傳,當年曾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喜愛吃的名吃。其做法是:把去雜剔凈的羊肉和10多種佐料煮熟,用布包好,上壓木板和重物,過10多個小時即成。 垛子羊肉色澤淺紅,凈肉無雜,質地瓷實,用刀能片如紙,薄得透明,肉味鮮香,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寧陵垛子羊肉在祖傳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改進,又加入了名貴中藥材,具有強身補肝、腎、堅筋骨、益中氣、滋陰壯陽之功效,色、香、味、形極佳,成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食文化精華之壹。 河南省寧陵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古時期,東夷葛天氏部族在此休養生息,創作了有文字記載的中國第壹部歌舞——「 ”葛天氏之樂”;夏、商、西周時期為葛國(又稱葛伯國),春秋時期為沙隨國,戰國時期先後為信陵君、寧陵君封邑;戰國末,秦滅魏後置寧陵城,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始稱寧陵縣。 垛子羊肉,寧陵絕佳。 壹個地方,多因為壹種名吃,被大眾所記憶。凡到過寧陵的外地客人,總要慕名品嘗壹下寧陵的垛子羊肉,因為全國只有豫東寧陵才有這麽風味獨特的垛子羊肉。嘗過之後,總都會無限感慨的稱贊道:羊肉,原來也可以這樣吃! 羊肉有很多種吃法:蒸、烤、燉、炒等,但有壹種吃法最為「 ”神秘”,即配上各種作料,把整羊煮爛了,把骨頭全部剔除,熟後取出冷涼,用粗木棒擠壓成厚厚的壹坨,碼成壹垛,吃時用刀削成薄薄的片,夾在燒餅裏,吃到嘴裏香而不膩,而且氣形兩補,這種羊肉就叫垛子羊肉。 數百年來,寧陵 *** 垛子羊肉制作工藝代代相傳,知名度越來越高。 寧陵垛子羊肉,傳統制作工藝獨特,依靠當地特有的土壤、水質、氣候、人文等因素,從山羊屠宰、生肉切割、腌漬、鍋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鹽、用水以至加工的節氣時令等,都十分講究。制作時必須選用上好羊、上好肉,加工技術非常講究。 屠宰是第壹道工序 選用綠色食品專業基地本地飼養的1-2歲齡左右的山羊,宰殺剔骨後,整羊肉面不需切塊。 第二道工序是腌制 將精選的山羊肉先入缸腌制,每100千克羊肉用6千克食鹽、佐料粉250克混合撒於肉上,用手加以揉搓,使鹽和佐料散布均勻,入缸腌制夏季三天,冬季7天,每4小時翻動壹遍為宜 第三道工序是煮熟羊肉 腌好的羊肉洗凈後,整羊對折放入鐵鍋內烹煮,涼水入鍋,同時放入鍋內的料包為兩種,壹種為「 ”八珍料包”,包內含人參、天麻、冬蟲夏草、當歸等八種珍品料;另壹種為「 ”全料包”,包內含花椒、八角、丁香、白芷等多種調料。入鐵鍋後,先大火烹煮,水沸半小時後改為文火煨燉,從而使料味充分滲入肉質,半小時後出鍋。 第四道工序是壓制 煮好之羊肉,剔去膘油,整羊肉面逐個放在案板上碼放整齊,用細白棉布裹起後,用杠子壓實(現用機械擠壓),將水分擠去成為坨型,放入冷倉凝固,儲存12小時以上,即可用以切片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