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是生命的支柱。
除夕夜,“年夜飯”是家家戶戶壹年中比天還大的大事。
作為家裏唯壹壹個能弄點像樣小菜的,壹年中最忙的時候就是臘月二十三“小年”後我開始準備的那桌年夜飯。
從拉菜單、準備食材,到把468道菜陸續擺上餐桌,考驗的早已不僅僅是體力。
大年三十之前,鞭炮點燃之前,我努力喘口氣。首先,我仔細看了朋友圈裏的“年夜飯”,從後面到前面。
除夕夜,我忙著收拾桌子上的菜。腳踏實地壹點都不誇張。
別人家的“大魚大肉”我太當回事了。充其量只能算是“瀏覽”。
此時,我只能站在竈臺前,趁著鍋裏食物“嘖嘖有聲”的狀態,再抽空摸摸閑置已久的手機,匆匆拉壹下朋友圈,看看各路美食大咖的大作。
我主要是看壹下,為自己餐桌上的飯菜加減法提供壹個參考。對了,咽點口水緩解壹下饑餓感。
我對烹飪食物是認真的。在飯桌上吃了四六八個菜還沒幹之前,我壹直以為“望梅止渴”是在糊弄小孩子。
現在,我相信了。透過屏幕看裏面的食物可能不會緩解饑餓感,但抵抗胃裏“咕嚕咕嚕”的聲音似乎很有效。
當然,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抄作業,因為“版權”的歸屬權在和我爭。世界上所有的吃貨都知道,關於吃,沒必要在意誰抄襲誰。
畢竟“天下美食大抄,看妳能不能抄。”
如果妳連“抄”都不會,那妳就真的“壹無是處”了。
我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吃貨。在小吃店吃飯的時候,如果真的不知道點什麽,也不用假裝打開菜單,浪費時間去想那些妳壹定看不懂的“餐廳菜”。
因為,不看菜單是好的,但是壹旦打開菜單,可能會更加糾結。
不如回腦“抄作業”“過年傻子看界墻”。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別人的嘴巴,通過嘴巴的“分貝”和上下嘴唇的“開合度”,僅此而已,完全夠用。
穿著圍裙,戴著“行政總廚”的“風塵”帽子,我穿梭於房間內外。
不算昨晚開始的食材準備,光是從進入實戰訓練階段的那壹刻起,我們早就數不清這樣的“穿梭”來來回回有多少次了。
此時,這張屬於我家的桌子“年夜飯”還處於“現在進行時”。
無論如何,趁著鍋裏的氣味和熱度,它還是推了壹會鍋蓋,發出“撲騰,撲騰”的悅耳聲響。我和妻子都充滿期待。
老婆早早地擺好了桌子,時不時地作為“年夜飯”的“行政總廚”,就下壹步如何擺桌子提供壹個又壹個“合理化建議”。
要不要曬壹曬朋友圈,曬曬這個“年夜飯”的豐碩成果,我和老婆不難達成共識。結果也驚人的壹致。
只吃不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