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縣城在滹沱河南岸,這邊的人吃餃子都是蘸醋,年輕時候,有壹段在河北岸生活的經歷,才發現由於滹沱河之隔,兩岸風俗習慣卻大相徑庭。
河北岸吃餃子待客,不是蘸醋的,和吃面條壹樣,是澆肉鹵的,碗裏盛上餃子,上面澆上大肉片子鹵,大家可以試著吃壹次,別有壹番風味的。
我的媳婦是大山裏的人,結婚後包餃子吃,也讓我大開眼界,她們包的餃子,要求包的餃子,餡兒要特別瓷實,壹咬餃子嘎嘣兩半兒的感覺,還特別喜歡煮爛的破餃子,有時候還故意把餃子攪爛,澆上餃子湯,說這樣像面片湯,比餃子好吃。
現在人流量大了,見過吃餃子的習慣花樣百出了,比如我妹夫他們村口味重,吃餃子都是蘸醬油的,我閨女吃餃子必須蘸“老幹媽”,有的人吃餃子蘸香油,還有人蘸辣椒醬。
總之人們生活富裕了,餃子的樣式,餃子的吃法,越來越豐富,大家都在嘗試不同的吃法,比如我在網上學習了壹種新的吃法,感覺很不錯的,就是把煮熟的雞蛋打碎,加上蒜泥,再倒上醋,這樣蘸著吃餃子,非常好吃。
把“吃餃子蘸醋”也算個問題來問,這本身就很奇葩。我吃餃子常用蒜汁混上芥末,這個吃法算奇葩嗎?
沒錯,吃餃子蘸醋的人最多。
但也並不是吃餃子時只能蘸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生抽、老抽、剁椒、蒜泥、辣椒油、味精等等,這些都可以調餃子蘸汁!
餃子,人們餐桌上最經常吃到的食物之壹,屬於大眾 美食 ,且家家戶戶都會做。
餃子蘸汁,那是為了使餃子更加爽口、利口、好吃而調的配料。餃子蘸汁的種類也很多,最傳統、最基礎的蘸汁就是“醋”。當然,也可以根據人們口味隨意調制。
記得30多年前我五、六歲時,家裏吃餃子,俺爸總是用醋、醬油、味精、辣椒油、香油做成混合調料,蘸餃子吃。然後我也要壹起蘸,可那個時候我不會吃辣椒,蘸了壹口就被辣椒嗆住了,然後開始咳嗽。俺媽看到後,不讓我吃俺爸調的蘸汁,給我倒了點“醋”,讓我蘸著吃。吃餃子只蘸醋,也就吃了二次,然後就改成了“醬油和醋”的混搭,再後來就變成了和俺爸壹樣的調料,“醋、醬油、味精、辣椒油、小磨香油”的混搭。
“醋、醬油、味精、辣椒油、小磨香油”混搭的餃子蘸料我吃了近20年,然後吃餃子時加入了“生大蒜”,偶爾還會加點“芥末油”。再後來,開始用“剁椒醬”吃餃子,覺的偶爾用剁椒醬吃餃子也挺好吃。有時不想吃“蘸汁”,還會用蔥花、香菜、蝦皮、紫菜、醋、鹽、味精、小磨香油調配成“酸湯餃子”,覺得也挺好吃!
“醋、醬油、味精、辣椒油、小磨香油”混搭的餃子蘸料我已經吃了三十多年,現在依然很喜歡用這種方法吃餃子,只是現在偶爾還會就幾瓣生大蒜,如果下午不上班,還會倒二兩小酒,因為我們這裏的人常說:“餃子就酒,越吃越有”。
所以說,吃餃子蘸什麽調料,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來調配!
在北方,餃子是最常見的壹種 美食 ,它的做法和吃法很多,至於說蘸什麽,這要看是什麽餃子,不能壹概而論。
在東北,比較普遍的有蒸餃煮餃和鍋烙。根據使用的餡料的不同,蘸料也不盡相同。白菜豬肉、酸菜豬肉的大蒸餃,餡大皮薄,這樣的餃子最好蘸蒜泥。我同學教我做過壹種白菜香菇梅花肉餡的大蒸餃(和面和餡都是有講究的),蘸料必須是用祘罐搗出來的蒜泥,配上釀造的母油,我兒子壹口氣能吃二十多個,這不是吹牛,是真的好吃!還有牛肉芹菜餡以及蘿蔔牛肉餡的蒸餃,蘸蒜泥也非常好吃。
如果是韭菜雞蛋蝦仁的,我們叫素三鮮,如果是韭菜雞蛋豬肉的,我們叫肉三鮮。無論素三鮮還是肉三鮮,蘸料最好是醬油混合陳醋。有的人不喜歡放醬油,只蘸醋,口感也不錯。
東北的餃子,可以做餡的東西很多,比如茄子角瓜蘿蔔茴香青椒豇豆等,可以放肉,也可以配上粉絲木耳凍豆腐胡蘿蔔等做成素餡的,我個人感覺,肉餡蒸餃蘸蒜醬比較好,素餡煮餃蘸醬油醋比較好,我吃鍋烙喜歡蘸蒜泥。還有的人,吃餃子是用醬油和醋做蘸料,然後把蒜瓣咬著吃,老人們把這吃法叫牙搗蒜。還有的人,喜歡用辣醬、蝦油、香油等做蘸料,只要自己喜歡,怎麽吃都可以。
餃子是北方的 美食 ,逢年過節是必不可少。吃餃子蘸醋是民俗吃法,也確實口味不錯。有人開玩笑的說:吃餃子醋蘸著好吃,但要和餃子餡時把醋倒在餡裏,餃子就不好吃了。北方人吃餃子吃法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南方人吃餃子確不同,我在部隊時,四川、湖南兵吃餃子就蘸辣椒醤吃,他們說不辣不好吃。還有壹個兵吃餃子不嚼,把餃子放嘴裏整個咽下去,吃完問他餃子什麽餡的,他搖搖頭說:不知道。
蘸芥末油,辣椒油,醬油,就蒜瓣的都有。
湖南省懷化市沾辣椒油吃!
我們內蒙的壹般蘸牛奶,單日蘸蒙牛,雙日蘸伊利
見過蘸辣椒油的,不可思議
必須吃蒜瓣!山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