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壹念無明,是本來就有,並不是說有了第壹個無明以後,後續又出生無量無邊的無明,而是這些無明壹直都有,陪著妳每世生死輪回,但妳只要把它斷了,就不會再生死輪回了。略述如下:
我們先說壹念無明是什麼,再說為什麼這壹念無明本來就在。
第壹目: 何謂壹念無明?
壹念無明總括來說有四個: 1. 見壹處住地無明;2. 欲愛住地無明;3. 色愛住地無明;4. 有愛住地無明。但是根本還是見壹處住地無明,這個無明簡單來說就是我見,而我見的內涵就是把身體、感受、見聞覺知等六識心當成是真實不壞的自我。只要這個我見沒斷,永遠會讓眾生起念,而不肯讓自我永遠死盡不再出生。
舉例來說,無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間有實證四禪八定的凡夫,他們禪定功夫很好,壹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壹念不生,但是,只要這我見還沒斷除,就會促使他在不知道哪個時節,意識生起了壹念,也就是率爾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禪定而無法保持住壹念不生了。這就是說,只要我見還在,對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真的放舍,會執著自己、也就會造成他即便在最深的四禪、或是四空定中,突然就生起壹念,想要來反觀自我還存不存在,這就是我見還未斷除。
那麼,這些有四禪八定的人或天人,哪壹天他們要是聽聞佛菩薩的開示而斷除我見了,確認禪定境界虛妄無常、不可常保,而能入定的覺知心也壹樣虛妄不實,那麼他就當下取證阿羅漢,若他有四禪以上的功夫,當下就可以入四禪中,把自己的覺知心永滅,輪回下壹世的動力就徹底滅除了,生死已盡、不受後有。
第二目: 為何無明本來就有?
先直接開門的回答: 無明是眾生本有的真如佛心(有時在經典又稱作如來藏、阿賴耶識等),他本來就含藏的種子中的其中壹類。這眾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不只是無明種子,六道所有壹切形形色色的身跟種子他都具足,正因為如此,妳這輩子若是果報合該當男人,他就把男人身的種子拿出來用,若是女人,他壹樣有女人身的種子,甚至陰陽人壹樣有之;不僅如此,三惡道的種子、天界的種子都完整的具足,甚至,佛地功德的種子他也有,只要妳有辦法成佛,他壹樣把那些種子拿出來給妳用。所以,大乘密嚴經就說了:
大乘密嚴經卷中:
「阿賴耶識恒與壹切染凈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諸仁者。壹切眾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險難之處。阿賴耶識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眾生無始時界。諸業習氣能自增長。亦能增長余之七識。
... 世間諸眾生染凈等諸法,皆依於藏識為因而得生,...此因勝無比,證實者宣示,非與於能作自在等相似」
簡單說,壹切乾凈與不乾凈的種子,他全包了,貪嗔癡無明等通通壹樣不少,可是成佛種子也都具足。講到這邊,也許樓主聽了會覺得奇怪,那為什麼阿賴耶識既然含藏壹切種子,他為什麼不直接幫我們成佛,還讓我們壹直生死流轉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深,必須先從第七識末那識,有時又稱為意根,從這個心開始講起,這個末那識從無始以來就壹直與阿賴耶識存在,只有末那識是直接由阿賴耶識所出生,不需要假藉任何緣,而這個末那識,實際上他才是眾生真正的自我,可是這個心的了別功能很差,對於六塵幾乎是不知不見的,那個心的境界,說穿了就是我們睡著無夢的那個境界---暗無覺知。
但是呢,這末那識與無明相應,也就是他壹直都與我見相應,所以當他無法接觸六塵境界時,壹定會想要確定---自我是否還存在,因此我們才能在睡著後,意識斷滅以後又重新出生而醒來。乃至死亡後也是如此,我們死亡後,前六識、包含清清楚楚的這個意識心也滅了,但是末那識只要我見還在,他壹定會促使阿賴耶識出生中陰身,想盡辦法保持清楚覺知的功能,才有自我存在的感覺。壹直等到投胎後,末那識帶著阿賴耶識入胎,在全新的大腦還沒成形前,就像睡著無夢壹般,在胚胎中住著,等到這壹世的大腦初步形成後,全新的意識出生了,又繼續開始新的人生了。
所以,阿羅漢就是因為把這個我見斷乾凈了,末那識經由意識確認前六識、身體、種種感受、喜怒哀樂愛恨欲等等都是無常、苦、空,願意徹底否定自我、舍棄自我,那麼,阿賴耶識就會依於我見的斷除之緣故,永遠不再入胎、不再出生新的身體、不再出生新的六識心,連末那識也收回,讓他不再現行運作。這就是無餘涅槃。有經為證:
《本事經》:
「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已舍重擔。...,彼於今時。壹切所受。無引因故。不復希望。皆永盡滅。畢竟寂靜。」
有幾個重要關鍵字: 1. 無引因故;2. 不復希望;3. 皆永盡滅。
無引因就是因為我見這個無明徹底斷除了,那麼,隨後不久,末那識無始以來壹直帶著阿賴耶識受生三界輪回的動力,也就徹底止息了,這就是不復希望;那麼,這最後的壹生死後,連末那識自己也滅盡不現,就只剩下阿賴耶識獨存,可是阿賴耶識他又沒有見聞覺知、此心無形無色無相,他更不會反觀自己存不存在,他雖然有無明種子乃至各類種子,但不會被束縛,本來就解脫,只是對他而言,他連解脫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也沒有解脫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