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亞茹?張南
編輯張燕
吳昕(化名)在長沙經濟開發區東方趙誌港等待午餐。很快,他收到壹條短信,提醒他有壹輛無人送餐車正在為他送午餐。戴上口罩下樓,無人車正好走在他前面。拿著飯,上樓,不要碰任何人。
壹輛充當外賣小哥的無人車每趟最多可以運送200份餐食。工作人員將盒飯裝進無人車後,選擇目的地,車輛會自動規劃送貨路線“送貨上門”。
在疫情氛圍較為緊張的地區,智能配送機器人正在為患者配送藥品和生活用品——壹個機器人可以代替兩個人,大大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節奏,也將“剛會走路”的無人車推向了大面積推廣。敏銳察覺到變化的企業迅速行動。除了像美團、菜鳥和JD.COM這樣的大型企業之外,像智行哲、高新興和時宇科技這樣的公司也將他們的產品銷往中國各地。配送、消毒、測溫,壹系列以前需要人工操作的服務都實現了“無人化”。
制表師/億歐汽車分析師?張南
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資本的追捧。而當普通人不再用好奇的眼光看待這款“外星人汽車”時,它會曇花壹現還是經久不衰?
01
去武漢,去全國
在武漢,壹場以無人車助力抗疫的行動早已展開。
2月6日,壹名“快遞小哥”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終於成功將醫療物資運送到武漢市第九醫院——這是武漢智能配送的第壹單。此次送貨由具備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機器人完成。
在這次救援行動中,無人車公司的名單還在增加,包括百度、JD.COM等大公司,壹些創業公司也已進入武漢。
制表師/億歐汽車分析師?楊亞茹
大年初二上午,知行CEO張德昭感受到了形勢的緊迫性。當年,武漢版“小湯山”火神山醫院正在24小時緊急施工中。於是,張德昭緊急召集幾位留京過年的同事商量對策,決定將以前的環衛清掃車、送貨車升級為可清洗消毒、適用於醫院等場景的無人車。
智行者消毒清潔車/圖源企業提供
幾天後,智行被壹些投資者和朋友介紹,需求不斷上門。隨後,它與合作夥伴和慈善機構捐贈的車輛壹起開始在上海、北京、四川、浙江和貴州的醫院投入使用。
在進入火神山之前,智星特意招募了兩名誌願者。“沒想到當天有這麽多誌願者響應需求,很快我們就找到了兩個合適的人選。”這讓張德昭感動不已。此前,武漢壹直只對醫療用品和生活用品開放。拿到通行證後的第二天早上,智興派出了三輛清潔消毒車。2月25日,智行哲的座駕在火神山醫院正式運行。
在此期間,白犀牛的首席執行官朱磊也心情沈重。
“我不是醫生和護士,所以我不能去壹線治療病人。我的專業是無人車物流配送。我們能做什麽?”他問自己。於是,我連夜和團隊開了電話會議。經過反復討論,全公司做出了壹個決定——駕駛無人車前往武漢,用無人車代替部分人力工作運送物資。
而對於派誰去,朱磊自然成為了不二人選,並與另外兩名同事組成了壹個團隊。據官方數據顯示,2月6日,武漢壹夜之間新增病例超過65438萬例,這讓朱磊感到有些頭暈。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朱磊不得不與妻子溝通,並最終獲得了她的理解和支持。
2月6日,朱磊的團隊從北京出發,壹路驅車前往武漢。離武漢越近,三人越緊張。進入武漢,壹座空城出現在三人面前,不安的情緒在空氣中蔓延。
隨後,經過多方聯系和安排,2月19日下午,在朱磊的帶領下,白犀牛車隊無人車正式開進武漢光谷方倉醫院,承擔起從安全區到危險區的藥品和物資配送任務。
不僅是武漢,無人車也進入了全國各地。
湖北省黃岡市中心醫院機器人運送的物資/圖源企業提供。
除夕之夜,普渡科技CEO張濤接到了來自杭州和深圳的兩個電話。客戶的需求是將普渡的自動送餐方案應用於隔離病房,為疑似患者送餐送藥。
從深夜到第二天早上的動員大會,下午,普渡的工程師們奔赴壹線,將6臺機器人送到了深圳壹家酒店的隔離點。次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集中醫學觀察點,普渡科技的三臺智能送餐機器人正式上崗。
截至目前,普渡機器人已在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安徽、北京、上海、重慶等十余個省市的6543.8萬+多家醫院和集中觀察點落地。與此同時,數百臺機器人的需求正在安排中。
位於廣州的另壹家從事基於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的產品研發和應用的公司高新興推出了“121N”——“1大腦+2網絡+1人+N終端”的疫情防控體系,以及由其研發的體溫巡檢機器人。
“請佩戴口罩,註意個人衛生。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在南京路步行街上,高新興的警務巡邏機器人不停播報防範提醒。
02
走進日常生活
“我本打算10返回北京,但我的家人已經被禁止入境,我根本出不去。在家工作了半個月,終於聽到了松綁的聲音。2月26日,我趕緊買了29日晚上9點去北京的機票。”張曉唯(化名)的家遠在東北,他早就有了返京的打算。
2月29日上午,壹切似乎都已安排妥當,張曉唯(化名)算了算時間,準備6點鐘乘火車抵達機場,但還沒出門,她的手機就收到了航空公司提前登機的信息。結果,這次無縫復工之旅失敗了。
事實上,復工復產的話題壹直不絕於耳,企業復工復產的時間也壹改再改。很多人在等待復工通知的同時,也在計劃返崗。然而,由於當地的禁令,仍有大量人員滯留在老家。這也導致企業遭受經營打擊,人員密集型企業往往只有少量人員復工。以某汽車行業的上遊產業為例。華盛輪胎相關負責人告訴億歐汽車,目前壹家工廠的復工率在30%左右。
針對企業復工問題,時宇科技提出了壹種新思路,通過無人車技術為部分企業用戶提供配送服務,從而解決企業用戶因人員短缺而放慢工作節奏的問題。
“在香港機場,人流相對密集,即使在春節期間也是如此。這個時候,我們關於行李運輸的無人配送車正好派上了用場。”時宇科技的吳甘沙向億歐汽車宣講。在其他企業復工的過程中,時宇科技還與五菱汽車達成合作,幫助企業解決工廠內特定環境下的貨物運輸問題。
港航機場時宇科技無人車/圖源企業提供
此外,與大多數無人車企壹樣,時宇科技基於自研的U-Drive智能駕駛系統,已快速完成兩款無人送貨車的原型車搭建,並逐步投入醫院、社區、工廠車間、高校、工業園區、寫字樓等封閉場景。,實現重點防疫場所貨物的無接觸運送和解決企業的部分用工問題。
除了JD。COM在物流方面的投資,為了解決“騎手”短缺的問題,美團還在北京等地投資了無人配送車的“神奇袋子”。據悉,這款無人送貨車的續航裏程約為100公裏,壹次可運送100公斤貨物。
在億歐汽車與美團公司的溝通中,美團認為無人配送確實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更好地保證安全。因此,在順義區相關領導的指導下,美團分別展開了室內場景、醫療救助場景和社區場景的探索。
據美團方面介紹,截至目前,美團CRRC車隊擁有約30輛車。為應對此次疫情,美團已緊急優化和調試CRRC,並在北京順義和海澱落地。
美團無人車/圖源企業官方
美團在順義區的落地主要結合了買菜場景。針對這壹場景,美團對車輛進行了改裝。比如在餐盒方面,過去外賣的配送主要是標準餐盒,因此餐盒的配置是標準化的,而蔬菜的購買主要配送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疫情期間,購買和備貨的需求很大,因此餐盒等部分在落地前進行了緊急改裝。在實際配送過程中,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目前,美團無人車壹次可配送3-5單,幫助騎手承接壹些更重、更遠的訂單。
臨近人們日常生活的尾聲,關於無人配送的場景也在不斷豐富。此時,無人車的價值正在不斷顯現,直接走近普通人的生活。
疫情發生後,杭州西溪華府物業公司主動找到菜鳥網絡,尋求無人車送貨快遞服務,以減少業主在小區指定地點自行取快遞的次數。物業負責人表示,無人配送車壹次可配送16件快遞,改善了居民聚集排隊情況,緩解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小區壹位居民說:“我接到電話後就下來了,取件過程還挺順利的。”
“無人配送肯定會是今年的熱點,這個需求確實存在。”吳甘莎告訴億歐汽車。美團還表示,未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無人配送可以與騎手合作並提高配送效率,這是補充運輸能力的重要方式。
03
疫情“催熟”無人車?
在自動駕駛領域,本次疫情中使用的無人配送車多屬於自動駕駛市政環衛和最後壹公裏兩個場景。根據蔚來資本和羅蘭·貝格聯合發布的《場景制勝——汽車行業趨勢洞察》報告,兩個場景的市場規模加起來接近6543.8億元。更廣闊的開放道路場景下的同城物流、RoboTxi(無人駕駛出租車)和跨城物流(無人駕駛卡車)市場規模分別高達2500億元、3500億元和7500億元。
制表師/億歐汽車分析師?張南
“在正確的時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對疫情下無人車應用的最好描述。在這個過程中,無人車的作用恰到好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幾年——2016前後,無人車企業在中國創投圈掀起了壹波“巨浪”。當時,智行哲、時宇科技等無人車公司相繼成立。盡管它們的規模仍然很小,但它們所代表的“無人駕駛前景”已經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關註。目前,智行哲已經完成了大大小小五輪融資,吸引了包括百度投資M&A部、順為資本和京東數科在內的明星機構的加持。時宇科技在成立四個月後獲得了來自創新工場、真格基金和其他機構的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並在2020年初獲得了Tier1巨頭博世的關註。
無人車能否成為未來配送的常態化工具?科技巨頭也在思考。同樣是在2016年,美團和JD.COM先後成立了新的項目組和事業部,無人亮劍。有趣的是,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地用壹個字母命名了新部門——美團W項目團隊和JD.COM X部門。巨頭們的低調給這個新部門增添了壹份神秘感。
2016是中國無人配送行業的起點。此時相關企業剛剛成立,技術還不成熟,也沒有樣機,更談不上運營經驗的豐富。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此時爆發,無人駕駛汽車將無法“扛起大旗”。
經過四年的技術研發、實際道路測試和試運行,無人車企業已開發出原型車,並可在特定區域開展配送、保潔等無人化服務。同時,他們也積累了壹定的作戰經驗。因此,當疫情“黑天鵝”來襲時,無人車企可以及時應對,滿足“無接觸”配送和消殺需求。
在技術叠代過程中,企業甚至可以將相同的無人駕駛系統遷移到不同類型的車輛上,快速賦予車輛無人駕駛能力。這種技術移植能力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宇科技於2月6日復工,並派遣了兩三名工程師與合作夥伴壹起緊急開發幾款適用於配送和消毒場景的無人駕駛汽車。此前,時宇科技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無人物流、無人巴士和其他大型車輛上。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配置滿足需求的無人車,吳甘莎向億歐汽車解釋道:“它們都使用壹套系統,這就是我們的U-Drive智能駕駛系統,可以適應不同的車型,可以嵌入不同類型的場景。”時宇科技稱之為“交鑰匙解決方案”。
“交鑰匙”的另壹層含義是,汽車移交給客戶後,企業可以進行遠程檢查、運維、故障診斷等壹系列支持服務。這種遠程服務可以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張德昭告訴億歐汽車,“無人車交由醫院管理後,壹旦出現軟件層面的技術問題,公司可以與醫院管理人員溝通並遠程解決。硬件問題只能由現場的當地誌願者代替。”還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憑借實際的運營經驗、快速的技術移植和遠程支持服務,無人車企業四年的發展沒有白費。與其說疫情讓無人車“成熟”,不如說疫情為無人車提供了展示技術的大舞臺。碰巧的是,無人車企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相應的能力已經具備。
在展示自身能力的同時,各家無人車企業在疫情之下也面臨壓力。
“疫情對普渡的業務有壹定影響。由於2月份大多數餐廳都關閉了,我們的餐飲機器人業務受到了很大影響。”張濤說。
高科技新興體溫巡檢機器人/圖源企業提供
高新興高級副總裁吳東升告訴億歐汽車,公司的抗疫相關產品已經成熟,將繼續部署。隨著車企逐漸復工,公司也在加班加點“趕時間”。
對於疫情對公司既定年度計劃的影響,時宇科技的回應是“預測最壞的情況,做好最好的準備,把握和控制”。吳甘莎解釋說,如果疫情持續6個月以上,現金流是最重要的;如果上半年有所改善,下半年可能會有大量需求,因此公司必須準備最好的產品和技術來應對挑戰;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要做的是在最近幾個月無法拜訪客戶的情況下,服務好現有客戶。
“考慮後面是縮小還是維持還是擴大,這是我們現在考慮的問題。企業在恐懼和貪婪之間不斷平衡,但很難平衡。如果擴張不成功,那就是死亡。我們希望很快得出結論。”張德昭說。
無人駕駛汽車是由於疫情而推動技術發展的罕見行業。經過這次“疫情”之後,無人車在大多數公眾心中的印象已經從“噱頭”變成了“實用”。
四年前,無人車企業成立之初規劃的美好圖景實現似乎就在眼前。但“嘗鮮”在短期內不會成為“常態”。
張德昭肯定了無人車的應用改變了公眾的認識和使用習慣,但他指出,疫情過後,無人車仍面臨實用性和性價比等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後,行業才能迎來爆發期。此外,供應鏈的成熟、產品供應的穩定以及政府路權的開放也是行業爆發的關鍵因素。
美團還表示,目前來看,自動駕駛技術真正實現規模化落地還有壹定時間,美團希望在1-2年內實現無人車配送規模化運營。
文遠悅航Robotaxi/圖源文遠知行
這些問題也出現在RoboTaxi中。與本次疫情中無人車應用於醫院、園區、工廠等特定場景不同,無人出租車的應用場景是開放道路,其車輛速度快,因此保障乘客安全成為第壹要務,車輛對成本和政府路權的要求更高。這也是RoboTaxi在這次疫情中沒有出現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據國家道路測試管理規定,RoboTaxi必須配備安全員,這不適合當前疫情下無人車的需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讓更多人看到了無人車的實際價值。雖然行業短期內不會進入爆發期,但應用於特定場景的無人車已經開始在更大範圍內運行,潛在需求也在增加。張德昭預測,“明年會有壹些落地。”
無人服務取代人力的時代即將到來。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