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上沒起來,就直接去吃午飯了,摸到老店“馬路橋姜湯面”已是1點鐘,昨夜困意還未消,點了壹份姜湯面,有了前車之鑒,味道偏淡,就點了壹份椒鹽跳跳魚,小菜跟面壹起上的,很快,手搟面裏面藏著皮皮蝦,蟶子,月亮蛤,小蝦,以及小青菜。臺州人不嗜辣,但這湯真的是辣到了,姜汁味很濃,海鮮大部分屬寒性,配姜汁吃正好中和,味道不錯,配料都是新鮮的,但姜汁味太濃,幾筷子下去,還是有些不對口味,就加了壹些桌上的蒜蓉辣醬,這下可以吃掉了。跳跳魚是在椒江邊捉的,每天早市都有賣,下鍋之前都是活的,蠻好吃,味道介於泥鰍與酥魚之間。
晚上繼續老店:“老牌肉粥”。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排骨粥和面結湯為主打。用排骨湯把米熬成糜,加入菜頭,蝦皮和芝麻椒鹽,和勻,裏面有壹些骨頭,但是沒有肉,骨頭是酥的,夾出來吮味,面結湯有點像餛飩,骨湯加豆泡,以及千張卷起來的肉碎便是了,加些現榨的辣椒油,好吃!用來加蝦皮的桶很大,也篩的不那麽精細,所以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小魷魚。
夜裏在在七號碼頭看夜景,餓了,用賓館的***享單車騎到章安去吃炊圓和牛肉湯,臺州不像寧海,夜宵在12店左右就都撤了,晚上並不熱鬧。到了地方就唯獨這個老店還開著,點了壹份炊圓和牛肉湯,炊圓外皮是梗米粉制作的,粘粘的,裏面的餡料是鮮肉,味道不錯,但是很頂飽,4、5個就很飽了。再說牛肉湯,跟淮南牛肉湯不同,這裏面只有牛肉和牛百葉,湯是大骨熬制,每壹周換料。第二鍋都是在上周的周三開始熬制。味道很濃厚,非常符合北方人的口味,百葉脆嫩,牛肉有嚼勁。
第二天因為沒有買到大陳島的票,就跟著第二計劃去了石塘,正趕上開漁期,早上的船捕魚歸來,碼頭市場很熱鬧,跟討海漢子那買了點皮皮蝦、佛手螺、還有墨魚仔,給旁邊的飯店壹些手工費托人燒了。墨魚仔不說了,很鮮,越嚼越香。皮皮蝦都是母的,雖然不大,但是背上已經有膏了,皮較難剝,味道值了。佛手螺之前沒見過,蠻稀有,整個市場就壹個攤位在賣,大家圍在那裏好像在商量價格,聽不懂,買了壹點,價格偏貴,由於對水質要求高,無法人工養殖,采集困難,需要兩個人協力才能從礁石上剝下,所以價格偏高。樣子長得很奇怪,壹半像是蟹爪樣的甲殼,壹半像是蛇皮,飯店老板親身示範才學會怎麽吃,從蛇皮的壹段撕下,剝開就露出裏面的壹整塊肉了,口感像是扇貝的內斂肌,有瘦肉的感覺,但是食之鮮甜,回味甜,甚是好吃。水煮最能體現其本味!
夜裏從石塘回到椒江,進來吃海鮮有些厭煩了,就出去尋找燒烤,不料摸到了臺州人說很難找的“三中燒烤”食材多樣化,人流量很大,都是本地人,選好食材交給小哥等著就行了,吃完才收費,串是先烤過再油炸,青菜這麽做的話挺好吃,肉類相比起來還是北方燒烤好吃點。
由於北京有些事情需要處理,東海海岸線沿線之旅就暫時告壹段落,下次再來就從臺州開始吧,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