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雜燴(英文名:LiHongzhang Assorted Dish)也稱為李鴻章大雜燴,是壹道傳統名菜,屬合肥菜,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相傳與晚清名臣李鴻章有關。李鴻章雜燴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水發海參、油發魚肚、水發魷魚等輔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將多種原料合配燒燴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膩,鹹鮮可口的特點。
2、曹操雞
曹操雞也稱為逍遙雞,始創於三國時期,為安徽省合肥市地方傳統名菜。三國時期,曹操屯兵廬州逍遙津時,因軍政事務繁忙,操勞過度,臥床不起。治療過程中,廚師按醫生囑咐在雞內添加中藥,烹制成藥膳雞。曹操食後病情日趨好轉,後常要吃這種藥膳雞。這道菜流傳開來,被人們稱為“曹操雞”。
3、吳山貢鵝
又名吳王貢鵝,起源於吳山鎮,是安徽合肥的傳統名菜,色澤清爽, 香氣濃郁, 味美醇厚,回味無窮。名菜典故由來,唐末五代十國期間,吳國的創立者楊行密攻廬州(今合肥)、克淮南、伐江夏,後占有淮河以南、長江以東的三十余州地盤,被唐昭宗封為吳王。他為官清廉,人民安居樂業,並以身作則,使屬下均能如此,實屬難得。
4、包公魚
包公魚原名紅酥包河鯽魚,是安徽省合肥市的壹道特色傳統名菜,屬於冷菜類。因取材於包河中的壹種黑背鯽魚,人們看到它,聯想到鐵面無私的包拯而得名;也因毛澤東的品嘗而聞名。該菜通常取鯽魚、蓮藕、冰糖等食材,上鍋用旺火燒幹後,改用小火燜燉,下鍋冷透後,覆扣大盤中,淋上芝麻油即成。成菜後,骨酥肉嫩,回味無窮。
5、肥西老母雞湯
據有關資料記載,肥西老母雞餐飲店的前身是壹家百年老店。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合肥西鄉束氏曾祖元勝在合肥至六安古驛道旁楊大墩開辦老母雞湯店,專營肥西老母雞湯。由於選優良雞,用古井水,自制秘方,精火熬燉,烹飪的老母雞湯溢鮮飄香,誘人垂涎。可謂路人聞香下馬,食客擊案稱鮮,壹時名震廬陽,譽滿江淮。?
6、廬州烤鴨
是壹道安徽的傳統名菜。原系宮廷禦膳美食,明時流入豪門至民間。該產品選料嚴謹,加工考究,香氣濃郁、皮酥肉嫩、鹹淡適宜、肥而不膩、味道鮮美,膾炙人口。?
7、懷胎魚
安徽合肥的壹道地方傳統名菜。今日烹飪大師們,根據壹個美麗的神話故事,選用豆腐衣、豆腐幹、土豆等創制了“懷胎魚”這道名肴,以懷念漁姑母子為民辦善事的恩德。?
8、洪武豆腐
又名“鳳陽釀豆腐”,是鳳陽傳統名菜,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幼時,因家境貧困,靠乞討度日,壹日好在鳳陽城內壹家飯館討得壹塊“釀豆腐”,食後感到美味可口,便常到此飯館討食,合肥菜中壹絕,合肥家常菜中常見的壹種特殊佳肴。?
9、禦筆黃鱔
相傳宋仁宗曾就合肥有何特產進貢相問包拯。為了減輕家鄉父老鄉親歲貢負擔,包拯命人將瘦小的黃鱔和老鱉做成了兩道菜“箭桿黃鱔”和“馬蹄鱉”呈獻給仁宗皇帝。宋仁宗看到這菜中黃鱔細小、鱉如馬蹄,不想這鱔細鱉小,可味道卻是鮮嫩異常,不禁吃興大增,高興地接受了將這兩樣菜作為合肥的歲貢。包拯原本是想以此為家鄉百姓免點賦稅,不想皇帝卻很賞識,還為此兩樣菜賜名“禦筆黃鱔”、“金錢鱉”。
10、金錢鱉
金錢鱉這道菜在開封、合肥等地廣為流傳,特別是每年的端陽佳節,合肥人多喜歡吃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