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又名蘇東坡,傳言東坡肉是蘇軾任杭州知州時,杭州人民得知他喜歡吃豬肉,便紛紛送豬肉給他。而蘇東坡將這些豬肉經過烹飪後與人們分享。而後此菜被命名為“東坡肉”。
東坡肉以五花肋肉為主要食材,壹半為肥肉,壹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其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這道菜的訣竅。
2、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這道菜又酸又甜,相傳在宋家叔嫂遭惡人陷害時,宋嫂讓宋弟逃跑,在臨走前做了這道菜,目的是讓他在生活甜的時候不要忘記今天的辛酸。後來宋弟考取功名,懲辦了惡人。
此道菜選用西湖草魚作原料,烹制前壹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壹兩天,使其排泄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燒好後,澆上壹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鰭豎起,味道鮮嫩酸甜,帶有蟹味,肉滋別具特色。
3、宋嫂魚羹
宋高宗登禦舟閑遊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壹賣魚羹的婦人宋五嫂,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贊賞。從此,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肴。宋嫂魚羹是將主料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佐料烹制而成。魚羹色澤油亮悅目,鮮嫩潤滑,味似蟹羹,故又稱"賽蟹羹"。
4、叫化童子雞
相傳,古代有壹個流落到江南的叫化子,壹天由於饑寒交迫而昏倒,難友為他偷來壹只小母雞卻又苦於缺鍋少竈,就用泥把雞包起來放入火堆中煨烤,剝開食時,竟意外地發現此雞香氣四溢,味道極好。
後來經廚師的不斷改進,在傳統制作方法基礎上加以改進,選用肥嫩越雞,以竹箬殼、鮮荷葉包裹,最外層包上酒壇泥,先用猛火,後改文火煨成。現制現吃,清香撲鼻,鮮嫩可口。
4、榴蓮酥
榴蓮酥的大名對許多人都已經十分熟悉,金黃誘人的榴蓮酥以新鮮榴蓮果肉配制的軟滑餡心,配以層次分明、異常松化、做工精細的酥皮,令人食指大動。吃完後淡淡的榴蓮味卻讓人大有“榴蓮”忘返之感。
5、雀巢鳥窩
雀巢鳥窩名字聽起來很好玩,不過做起來可不是那麽簡單,精選澄面、豬油、鹹蛋黃、鵪鶉蛋、細沙等多種原料,鵪鶉蛋營養豐富,鹹蛋黃味道鮮美,加上豬油、細沙更是讓這道點心百吃不厭。
6、麻球王
麻球王粒粒透著光澤的芝麻,形如氣球,色澤光亮,皮薄透光,香甜可口,壹上來就讓人愛不釋手。這吃可有講究,要先弄破壹塊表皮,讓裏面的熱氣先透壹些出來,不然壹不小心就會燙著嘴唇。最表皮薄薄的壹層是極脆的,接下來就嘗到糯米的潤軟,並不時飄出勻勻的、淡淡的、香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