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述意見所指出的,閱讀是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全民閱讀是時代之必然、現實和長遠之需要。因此,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以來,“倡導全民閱讀”連續7年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公***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圖書館法等有關法律,都明確提出推動和保障全民閱讀。
如今,中央宣傳部印發相關意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在全社會大力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引導人民群眾提升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不斷增強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各地應該雷厲風行,開展積極而全面的行動,提升參與深度與廣度,高質量推進本地的全民閱讀走向深入,使這項工作成為文化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政府部門是主導,群眾是主體與受益者,社會力量則是重要外援,是構建全民閱讀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畢竟,包括推進全民閱讀在內的公***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是巨大工程,政府部門的力量與資源是有限的,單靠政府部門的力量難以實現均等化、深入化。而多多吸納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則可以豐富公***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總量,比如圖書供給、閱讀推廣活動供給等。在參與深入推進全民閱讀過程中,社會力量也可以宣傳自己。
因此中宣部在上述意見中,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全民閱讀公***服務。《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也鼓勵社會力量支持全民閱讀促進工作,比如,鼓勵和支持文化團體、教育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發展專業閱讀推廣機構並提供公益閱讀服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確保出版物和設施質量的基礎上對全民閱讀給予捐贈、贊助,並提供全民閱讀服務……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需要更多外援。這些年在個別地方,有餐飲連鎖企業攜手出版社,以“美味+書香”為設計出發點,推出“悅讀食光”閱讀主題餐廳,提供給大眾的不僅有美食,還有精神食糧;有在線旅遊網站攜手政府、書店,推出“帶壹本書去旅行”免費送書活動,將旅遊和讀書有機結合;還有商家出資扶持寫作、出版、宣傳、捐贈、表彰、研討等活動……這些外援行動都不同程度地推進了全民閱讀,釋放出崇尚閱讀的信號,也給相關部門帶來更多信心。
總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既是每個個體獲取知識、成才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全民閱讀“火”起來,離不開外援來“添柴”。(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