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淮揚菜發源地為淮安,為何又有人說是揚州?

淮揚菜發源地為淮安,為何又有人說是揚州?

其實這種爭搶有點不必要,因為涉及到壹些歷史變遷,範圍也多少有變化,但如果從歷史源頭來說,發源於揚州的說法更有歷史依據。唐朝揚州有?揚壹益二?的說法,是全國著名的大都會,飲食文化必然昌盛。真正的維揚菜是鹽商菜,叫文人菜,是揚州鹽商生活奢侈之極而創立出來的菜系,淮陽菜譜裏面菜品達到幾萬之數。世界上認可淮揚菜的發源地還是揚州為主。

壹、淮揚菜的歷史

淮揚菜始於西漢,盛於隋唐,隋煬帝下揚州,在揚州花天酒地之時正是揚州菜系盛極時期。

明清之前,史書稱維揚菜系,也有稱淮揚菜,但這裏的?淮?與今天的淮安沒有關系,揚州古稱?維揚?或?淮揚?,取自於《尚書》?淮海東南惟揚州?的意境,惟、維,甚至淮三字那時通用。

元代以前,揚州是淮南道、淮南路、淮南東路等六個不同時代帶?淮?字的省級行政區域的首府,用省份和省城的首字形成?淮揚?,這就像姑蘇代表蘇州,秦淮是南京,錢塘是杭州壹樣,維揚淮揚就是指揚州。今天揚州城內最古老的河道仍稱為淮揚河,而今天的淮安那時叫山陽、楚州,而更早朝代的老?淮陰?屬於北方概念,所以明清以前淮揚等同於維揚。

明朝設立淮安府,明朝後期黃河全面奪淮,山陽壹帶水患嚴重,為保護南北水運大動脈,朝廷派遣諸多官府機構和勞力作坊駐紮於此,這附帶刺激了此地商機發展。隨著漕運恢復,作為南糧北鹽的集散地,淮安府逐年強盛,烹飪行業也不斷崛起。

清兵攻破揚州城後屠殺了八十萬揚州軍民並將城池付之壹炬,揚州開始衰敗,而此時淮安已經蓋過了風騷千年的揚州,江淮壹帶的官員、徽商和鹽商攜帶名廚紛紛向淮安府靠攏,有些文人開始論述?淮揚菜?的淮就是指淮安,而淮安此時確實用當地食材制作了不少名菜,據此不少名流認可淮揚指淮安和揚州。客觀講,這釋意完全合情合理,但揚州廚師自然不願接受。

康乾盛世的來臨讓揚州再度崛起,乾隆頻繁臨幸揚州,常年接駕從事?國宴?的烹飪界只稱維揚菜而很少稱淮揚菜了。

北洋政府時期曾短暫地設立過壹個?淮揚道?,治淮安,轄長江以北地區,不知這與?淮揚菜?爭執是否有關。

總之,從清代開始就有了?淮揚?的不同解釋和爭論,但即使有爭論,主流學派仍然認為淮陰菜屬於北方菜系,而劃入南方菜系的淮安菜並不等同淮揚菜,準確說應是淮揚菜的組成部分

明清前?淮揚?的含義與明清以後的政治版圖和烹飪格局差異很大,把淮揚菜局限在揚州菜或者淮安菜,都不符合時代精神,胸襟太小,作為四大菜系之壹,官方應作出權威解釋:淮揚菜指淮河、揚子江流域壹帶的菜系。

二.淮揚菜的特點

1、口味清鮮平和,鹹甜濃淡適中,南北皆宜。

調味清淡味,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色彩鮮艷,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別致新穎,生動逼真;菜式繁多,體系龐大。淮揚菜的原料多以水產為主,註重鮮活,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

2、制作精細,註意刀工

四大菜系中,淮揚菜刀工最精細,壹塊2厘米厚的方幹,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絲如發。冷菜制作、拼擺手法要求極高,壹個扇面三拼,抽縫、扇面、疊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擺難度極大。精細的刀工,嫻熟的拼擺,加上精當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揚菜如同精雕細鑿的工藝品。

3、講究火候

淮揚菜肴根據古人提出的?以火為紀?的烹飪綱領,鼎中之變精妙微纖,通過火工的調節體現菜肴的鮮、香、酥、脆、嫩、糯、細、爛等不同特色。淮揚菜擅長燉燜燒煮,因為這幾種方法能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揚菜以燉燜燒煮為主的名菜有蟹粉獅子頭、清燉圓魚、沙鍋野鴨、三套鴨、大煮幹絲等。

4、富於變化

就淮揚菜制作菜肴的工藝來看,富於變化,想象力豐富。壹款三套鴨,家鴨套野鴨,野鴨套菜鴿,用火腿、冬筍作輔,逐層套制,三位壹體。淮揚菜富於變化的特點,可見壹斑。淮揚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名菜多用當地產的普通原料,沒有居高臨下的氣派,也不平淡無味,無論是選料、刀工、調味等都中規中矩、精工細作、講求韻味,淮揚菜制作就像寫詩作畫,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