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酥燒餅安陽縣水冶鎮東大街關家精工制作,向以薄、香、酥、脆著歷史悠久稱。特點是皮酥裏軟,味香可口,在安陽地區頗有名氣。曾在鄭州展銷並獲好評,被錄入河南省風味小吃。
水冶酥燒餅的正宗是“關家燒餅”。創始人是安陽縣水冶鎮東北街關吉星、關吉成兄弟倆人。
1905年,十二歲的關吉星,十歲的關吉成就失去了父母,為了生活,關吉星給人家當小工,關吉成給別人賣燒餅,盡管兄弟倆人起早貪黑地幹活,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看到別人做生意能吃飽穿暖,他們倆就商量自謀生意的念頭---打燒餅。關吉成每天賣完燒餅,就跑去看師傅怎樣打燒餅,後來他就試著打了幾個,拿到街上去賣,壹下就賣光了。這就增加了哥倆做生意的念頭,他和哥哥拼命幹活省吃儉用,攢錢準備開燒餅鋪子。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1927年籌備齊全,並正式開業,他倆不因循守舊,敢於創新,把原來只有兩層皮的燒餅逐步做成多層的油酥燒餅。油酥燒餅外面酥脆,裏邊像千層餅,中間是油酥餅心,有甜有鹹的,老少介意。
1930年,水冶鎮百余家燒餅展開競賽,結果關吉星,關吉成兄弟倆的油酥燒餅別具壹格,居燒餅之魁。從此“關家燒餅”在彰德府壹帶名聲大振,生意興隆。
解放後,隨著合作化運動的開展,關家燒餅鋪停業,為不使手藝失傳,水冶鎮飲食服務公司招聘關吉星到國營食堂傳藝,關吉星的叔伯侄兒關樹只跟其學藝。
關吉星、關吉成去世後,由於左的思想潮流,關家燒餅屢遭劫難,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為了挖掘這壹民間名吃,水冶鎮飲食服務公司又招聘關家燒餅的傳人關樹只到國營食堂傳授技術。
1980年,“關家燒餅”在省會鄭州展銷,受到與會名師壹致好評,並將制作方法匯入“河南風味小吃”壹書。
1983年,在水冶鎮人民政府的關懷下,關吉成的女兒關娥只重新掛出了“關家燒餅”的牌子,由她和兒子喬三,女兒喬新芳經營,他們在制作技術上精益求精,使“關家燒餅”名聲又起。現在“關家燒餅”不僅在水冶到處可見,在安陽時也開設了店鋪,成為安陽市的風味小吃了。
2010年9月10日,安陽市政府印發文件,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安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冶酥燒餅制作技藝被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