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鄉,少不了親朋好友的團聚,更少不了家鄉特色的美食,今年過年,妳們家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呢?
1、餃子
餃子是我國壹道傳統美食,所以在春節這種傳統節日內自然少不了餃子的身影。
此時為兩年之交、辭舊迎新的時刻,“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吃餃子有“更歲交子”之意,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形狀和元寶相似,並且餃子有餡,這樣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進餃子裏面,所以春節吃餃子還有“招財進寶”之寓意。
2、春卷
春卷流行於全國各地,在江南壹帶尤為盛行。
春卷是將韭菜、豆芽、肉絲、芹菜、豆腐絲、雞絲、香菇等食材合炒,然後用薄餅將合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代表“有頭有尾”。
有些地方則是吃炸春卷,油炸後的春卷看起來像是壹塊塊金條,有“黃金萬兩”的吉慶寓意。
3、年糕
春節吃年糕,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風俗,福建的紅/白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北方的粘粘糕等。
因為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吃年糕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壹年比壹年高。
4、粘豆包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包的年餑餑。
粘豆包大都是黃米面做成,餡是豇豆、紅小豆或綠豆的。黃米面是由糜子磨成,糜子品種也不壹樣,有黑糜子、紅糜子,他們的粘度色澤大不相同,最好的造型是底寬上窄,光滑圓潤,小巧玲瓏。要整整齊齊擺在蓋簾上,口感香甜軟糯。
5、湯圓
湯圓,因為它“飄”在碗裏,像是壹輪明月掛在天邊,象征團圓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愛吃的春節食品。
在糯米粉中包以豆沙、果仁或肉餡等。舊時在江浙地區還流行在湯圓中包壹個小錢,誰吃到,誰就有“好運道”。
不少地區都流行吃湯圓,但以寧波湯圓和成都湯圓最為有名。
6、糍粑
“打糍粑,過新年”在湘西地區尤為盛行。
糍粑是用糯米制作的,粘性很大,過年吃糍粑可以把家人們用於“黏”在壹起,寓意人們對新年的團圓之意。
7、粽子
過年包粽子吃粽子是廣西、浙江等壹些農村才有的習俗,寓意“包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大都會包壹些,用來預祝自家的孩子將來能“高中”。
8、酥糖
酥糖是壹種傳統的春節應時糕點,呈長條和麻將形,塊型整齊,用蠟紙包好,酥糖霄中均勻分布著麥芽糖骨子,吃時酥糖入口即化,香甜膩口,還記得那種滿口留香的感覺。
9、糖蓮子
廣東人過年愛吃糖蓮子,白白的蓮子外裹上壹層糖霜,蓮子的內芯有點苦,但裹上糖後,甜甜的,既好吃又不會上火。
10、炸麻葉
炸麻葉兒是很多地區必不可少的春節小零食。
麻葉是面食經油炸制成,口味分鹹、甜兩種,在和面時加鹽或糖。做好的麻葉,因外形似葉子,上面布滿芝麻,故稱「麻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