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
李白
噫籲,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①,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②有鳥道③,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④
上有六龍回日⑤之高標⑥,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⑦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石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呼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⑨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⑩。
註釋
①蠶叢、魚鳧:都是傳說中古蜀國國王。古代的蜀國本與中原不通,至秦惠王滅蜀(公元前三壹六),始與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嶺主峰,在今陜西周至、太白縣壹帶。舊說因其冬夏積雪,故名。太白山在當進京城長安之西,故雲“西當太白”。
③鳥道:極言山路險窄,僅能容鳥飛過。
④地崩句:相傳秦惠王嫁五美女與蜀,蜀遣五個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見壹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結果山崩,五人皆被壓,五女上山化為石。
⑤六龍回日:相傳太陽神乘車,羲和駕六龍而駛之。此指高標阻住了六龍,只得回車。
⑥高標:立木為表記,其最高處叫標,也即這壹帶高山的標誌。
⑦捫參句:意謂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壹路所見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壹區域,都劃在星空某壹分野之內,並以天象所示來占蔔地上屬邑之吉兇。秦屬井宿分野,蜀屬參宿分裏。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⑧子規:杜鵑鳥,蜀地最多。相傳蜀帝杜宇,號望帝,後其魂化為子規,啼聲悲 ?淒。
⑨錦城:即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嘆息。
簡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壹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壹唱三嘆,回環反復,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子夜秋歌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①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②情。
何日平胡虜③,良人④罷遠征。
註釋
①搗衣:將洗過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搗去堿質。這裏指人們準備寒衣。
②玉關:即玉門關。
③虜:對敵方的蔑稱。
④良人:丈夫。
簡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皆不脫邊塞詩的風韻。
將進酒①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①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④饌玉⑤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⑥昔時宴平樂⑦,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⑧沽取⑨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⑩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註釋
①會須:應當。
②岑夫子:詩人的壹位隱居朋友。壹說名勛。
③丹丘生:元丹丘,隱居不仕,與詩人交好。
④鐘鼓:泛指音樂。
⑤饌玉:泛指美食。
⑥陳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為陳王。
⑦平樂:觀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故城西。
⑧徑須:竟須,猶只管。
⑨沽取:指買酒。取字語詞,無義。
⑩將出:拿出,拉出去。
簡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沈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壹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壹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壹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詩深沈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沈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壹,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壹瀉千裏。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詞人憂愁的原因是什麽?
詩人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等不幸遭遇,處境淒慘,內心極其悲痛。
詞人又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
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沈哀婉,遂為絕唱。
賞析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淒苦。下片進壹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象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沈哀婉,遂為絕唱。
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等不幸遭遇,處境淒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征,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裏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壹樣了,國破、家亡、夫,她對壹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壹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壹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裏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下片壹轉,另辟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裏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並不是貪戀美景、遊賞心切,而是要尋求壹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沈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壹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所以被詞論家稱贊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詞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內在情感方面更加細膩,更加深邃。有人評價說“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追問:
有另外幾首嗎 比較少人知道的 謝謝
回答:
看壹下這些,希望對妳有幫助
關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③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註釋
①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
②胡:這裏指吐蕃。
③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簡析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壹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①,煙濤微茫信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③五嶽掩赤城④。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⑤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註釋
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閃電。
⑥摧眉:低眉。
簡析
這是壹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沈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壹段新愁。
意譯:
太陽已經爬上了窗臺,銅香爐裏的香料已經耗盡了,我才懶洋洋地起床了。起床後,頭也懶得梳洗,床上的被子也懶得去整理。我日漸消瘦,不是因為貪杯飲酒過度,也不是觸景生情,而是因為生來就怕過這離別的苦日子,而且近來,那麽多事情招人心煩。
罷了!罷了!這回離別,陽關曲我唱了千萬遍,也沒有能留住我思念的的人,眼看著他離我而去。只剩樓前的流水陪伴我,憐念我。在他走後的日子裏,每天,我都倚著窗兒凝望他去的方向。癡癡的盼望著他從遠方歸來。可我望穿秋水也沒盼到我思念的人。空留下壹段段讓我心煩,讓我心碎的怨愁。
對於文章我們要提兩個問題:
壹、 女人是愛美的,特別是過了三十歲的女人尤其愛美。太陽升起老高了, 可為什麽李清照,還懶得起床呢?。起床後,任寶奩塵滿,卻又懶得去梳洗呢?
二、 如果說詩詞中的句子寫自己對遠方的丈夫思念之情,情之切切。那麽“多少事,欲說還休”“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這些地方,露出了對自己丈夫的抱怨。有什麽事情讓李清照話嘴邊,欲說還休呢?丈夫趙明誠“去則難留”又要去那兒了呢?為什麽會拋下自己的妻子,其中又有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呢?
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姻緣講起。李清照的父親李恪非是當朝的太學博士,相當於國家教育司司長。李清照生活在這樣壹個家庭裏,並沒有因安逸的生活而沈倫。而是對生活充滿樂趣與追求,是個有夢想的年輕人。
通過下面兩首詞我們可以看到李清照的對生活的樂趣和追求。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從這兩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她活潑開朗的個性。特別是“綠肥紅瘦”的追問更說明了她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綠肥紅瘦”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1以花寫花:好花不常開。2以花寫景:好景不常在。3以花寫人:青春不常駐。4以花寫理:時光易逝。這樣壹個有時間觀念,對時間有著如此深刻思考的人,可能是壹個安於富足生活的人嗎?顯而易見李清照是個有夢想的人。
這樣的壹個有生活情趣,有理想,再加上家學淵源,文采出眾的女子,肯定是當時不少小夥子心儀的對象。心儀李清照的人其中就有趙明誠。趙明誠何須人也?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時任吏部侍郎,相當於今天國家人事部部長。與李恪非同朝為官。趙明誠是怎樣表達了他對李清照的心儀呢?這裏面有個有趣的故事。趙挺之要為自己的三兒子趙明誠找門親。壹天趙明誠,白天睡覺時做了個夢,醒來只記得三句,來找他父親問解。“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解閱:汝詞女之夫。趙挺之早已看穿了兒子的心思。尋遍朝中各位同仁誰家的女兒,有如此文采呢?唯有李恪非的女兒李清照是也。於是郎有情,妾有意。在兩家人的搓和下,在眾人的壹片祝福聲中,公元1102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和二十歲的趙明誠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兩人相親相愛相知相敬,可以說婚後相當長壹段時間,生活是幸福美滿的!
既然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是美滿幸福的,李清照那來那麽多的怨氣呢?趙明誠去則難留,又是去了那兒了呢?
1102 年宋微宗任用蔡京為相,趙挺之極力推崇。蔡京上臺後機力排濟保守勢力的元祐黨人,1106年元祐保守勢力已經基本上肅清,趙挺之和蔡京之間的矛盾出現了,1106年趙挺之得到了微宗的任用,壹年蔡京憑借其友人的幫助再次受到宋微宗的信任。1107年趙挺之被迫辭去了宰相之職。在這次勵時壹年的政治鬥爭中,六十八歲的趙挺之沒有能恢復體力,回家後壹病不起,五天後就去世了。隨後蔡京對趙挺之的友人和親人進行瘋狂的迫害。趙明誠兄弟也因此有了牢獄之災。後經親朋好友的多方營救才得以獲釋。三兄弟回到了青州老家,這壹呆就是十年。在這十年之間蔡京等陸續退出了政治舞臺。趙明誠兄弟又開始走上仕途。趙明誠在先後兩三年中做壹些地方小官,這壹次趙明誠被微宗任命為萊州知州。下是在這次離別時李清照寫下了這首詞。壹個知書達理的女人,與丈夫有著幾十年的恩愛生活,丈夫為了國家為了老百姓出去做官,李清照能不理解嗎?問題就出在這裏,那麽李清照欲說還休的事究竟是什麽呢?
這要說到趙明誠和李清照壹生的遺憾事:年近四十的李清照卻沒能生兒育女。人常說:不肖有三,無後為大。這讓趙明誠深感無子能保其遺余,每每為之嘆息。更讓李清照煩心的是:趙明誠做了萊州知州後身邊年輕漂亮的女孩子漸漸地多了起來,李清照年近四十,未免有點人老株黃的感覺了,敏感的李清照已經感受到了危機。實事上趙明誠確實冷落了李清照。在萊州的任上,李清照投丈夫來到萊州,已經明顯得感到丈夫的冷落了。看下面這首詩正好反映了李清照當時的心情。當時到任上時,趙明誠把李清照壹人扔下不管,李清照在屋裏桌子上看到壹本叫《禮韻》的書,約以反開見字為韻做詩。於是得“子”字為韻。詩曰: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竟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君,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知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從這首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趙明誠對李清照的冷落,甚至懷疑趙明誠移情別戀了。我們不用懷疑,實事上已經是實事了。在《金石錄》後續中李清照寫道:趙明誠臨時,取筆欲書,投筆而,決無分香賣履之意。“分香賣履”是個典故,說的是魏武帝曹操在臨把他的壹些細物分給了他的各位夫人,交待她們要學會做鞋,在他後好以賣鞋為生。趙明誠移情別戀既成實事,李清照此時的心情可以概括為兩點:1自己沒能為丈夫生兒育女,心理上有愧於丈夫。2看到丈夫和漂亮女子在壹起心理很不是滋味。所以才有了這欲說還休的煩惱。說到這裏我們才真正懂得了李清照用“武陵人遠”和“煙鎖秦樓”兩個典故的用意了。趙明誠真的是像劉晨和阮肇那樣遇到仙女樂而忘返了。想想當年的恩愛,看看現在的冷落,面對趙明誠的移情別戀,李清照能不寒心嗎?也難怪李清照無不糾心煩心的說:多少事欲說還休。也許下面的詩句能反映李清照此時的心情: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