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壹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來說,壹年四季都沒有不適合吃火鍋的季節。
火鍋是開胃菜。當妳覺得生活很無聊的時候,火鍋是最好的調料,刺激妳的味蕾,通過食道直達妳的胃,讓妳神清氣爽。
當然也屬於療愈系統。當妳感到壓抑和沮喪的時候,不妨走進壹家火鍋店。它不苦,但它是壹種良藥。治愈妳空虛的肚子,點亮妳黃色的心靈。
看著沸騰的紅湯翻滾,有壹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在YOLO體驗這種感覺就是在YOLO體驗生活。
在四川,無論是美食城還是居民酒店區,都充斥著火鍋店。有各種各樣不同名字的商店。點菜涮鍋的叫涮鍋,用竹簽做飯的叫串串,直接做飯端上桌的叫冒菜,沒有湯的叫幹鍋,重慶人喜歡叫老火鍋。但它們從不離開鍋的主線,要用火煮才能吃,所以幹脆統稱為火鍋。
妳不用擔心同行太多,競爭那麽激烈,妳壹個朋友都沒有。即使附近的中餐館很少,這些火鍋店外還是排起了長隊。火鍋店的調酒師總是找不到休息的機會,店主卻樂了。
壹般火鍋店的價格都比較適中,很多店都在搞各種親民活動。主食免費,酒水半價,湯底免費等。,來吸引大眾的味蕾。
說來也怪,真的要去火鍋店才能體驗到吃火鍋的感覺。作為壹個火鍋的死忠粉,我經常會去買壹些火鍋底料自己在家做,借鑒店家的樣子,慢慢熬湯,然後做自己喜歡的菜。但無論怎麽煮,怎麽吃,都折騰不出熱鬧的場面。
就像我們的生活壹樣,不支持打折,不能走彎路。如果妳想偷懶,生活壹定會給妳報壹個大打折扣的優質體驗。
說起火鍋,首先要說說湯底。無論走進什麽樣的火鍋店,無論是裝修很高的還是路邊大排檔的,貴的還是便宜的,點餐的還是自助的,壹進店,小二首先問妳:客官要什麽鍋?這個鍋指的是湯底。壹般只有三種鍋:清湯鍋、紅湯鍋、鴛鴦鍋。清紅湯就不用解釋了,鴛鴦鍋大部分人都知道清紅湯並存,各湯半配。鴛鴦當然要配對,大小搭配。
其實不是的。大部分地區的火鍋真的是這樣設置的。照顧各種口味。他們辣不辣不重要。在四川,青紅堂的兩只鴛鴦看起來不那麽般配。壹大鍋湯上來了,幾乎全是辣湯,中間有壹小塊區域,還有壹點清湯,清紅鴛鴦的比例是壹比六。對於四川人來說,這個比例就足夠了。
對我來說,吃火鍋沒有紅湯,就像過著沒有熱點的平凡生活。
川外,我要最辣的紅湯。吃完了才覺得最熱。其實不是很辣,頂多有點鹹。如果我在四川,我還是會點紅湯,只是換成了微辣或者中辣。當然,不同的店對味蕾的挑戰會有所不同,視情況而定。
大部分人吃火鍋的時候都會點壹份鴛鴦鍋,壹般是為了照顧同行,可能不太適合吃辣。火鍋,幾乎沒人壹個人去吃。大多數情況下是壹家人,甚至是壹群人,至少兩個人。火鍋店好像有規定壹個人不得入內。但是,我們總不能想吃火鍋的時候再找壹個人陪著吧。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
四川人充分發揮吃的文化和吃的形式。壹個人不能吃火鍋。不,我們發明了壹種專門為壹個人烹飪的火鍋。於是,就出了壹個叫“冒菜”的東西。是的,妳是對的。冒菜是壹個人的火鍋,當然火鍋自然也就成了壹群人的冒菜。
如果妳恰好是壹個人在壹個非常寒冷的冬天,那麽不要猶豫,點壹碗冒菜,讓它溫暖妳的胃,妳的心,這個冬天,溫暖妳的生活。
壹鍋紅色的湯端了上來,這個煮鍋也是各種各樣的,圓形的,方形的,甚至橢圓形的。有不銹鋼鍋,銅鍋,砂鍋,壹群人用的大鍋,只有壹個人用的小鍋。
湯的內容也不壹樣,有的是骨頭湯,有的叫雞湯,有的直接是開水。無論什麽樣的湯摻了紅油火鍋調料再煮,什麽樣的湯都差不多,壹般人都分不清。
最大的區別就是油層,簡單來說就是壹層油。我們每天吃各種油,動物油,植物油,地溝油等等,很正常,也很新奇。說起來也不容易,油煙味這麽飄在妳身上,回家要洗三次澡才能恢復體香,就是這麽任性。火鍋油最常見,但清油和黃油也混在壹起,還有所謂的舊油和新油。
聞名中外的重慶火鍋,就是用壹種所謂的老油煮的火鍋。老油,顧名思義,就是用了很久的油,反復使用的火鍋油。傳說這種油越煮越香。重慶老火鍋之所以這麽迷人,是因為功夫都在這層油上。
想到這些湯都是別人壹遍又壹遍的吃,想到吃完後自覺不自覺的把剩下的雜物倒進湯裏,甚至扔紙巾擦嘴擦鼻子,我還是不寒而栗。這些經歷是幾年前重慶的朋友告訴我的。我們在吃老火鍋的時候,他跟我們分享了所有重慶人什麽都懂,還願意去享受的奧秘。
壹開始妳要耐心等待,紅油覆蓋的湯底會在熾烈火焰的熱力中逐漸升溫。妳壹直在評論平靜的面湯,卻什麽都沒發生。妳開始有點焦慮了。壹個欲望總是影響著妳,讓妳忍不住去撓煤氣爐的火苗。其實這個時候,平靜的紅色油層表面已經開始有雜音了,它就像穿了壹件外套,讓妳不容易看到它內部的漸變過程。時機成熟,突破這層皮,整個湯鍋開始翻騰。
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桌子看了好久,終於可以開始上菜了。
火鍋裏的菜真是五顏六色,奇觀。只有想不到,沒有點。不管是鳥還是動物,去火鍋店都不會浪費任何壹個部位。雞腸鴨腸太普通了,連鴨舌都能做。只要是無毒無害不知道怎麽做不知道怎麽吃的食物,都可以用火鍋煮。
火鍋裏的菜看似不講究,但選料、制刀、儲藏、保鮮等方面的文章很多。每壹步都影響妳的品味。我不是專業賣火鍋的,我只追求好吃的享受,所以暫時不討論怎麽做,怎麽註意。
但是如果妳必須吃,妳必須點菜。火鍋的菜不僅做的精致,點的和吃的也很精致。
愛吃肉的人不能點全肉,不僅油膩,更重要的是上火。其實火鍋裏煮的東西沒有不上火的。只是為了平衡口味。更何況,放在火鍋裏煮吃,口感清爽的不是肉。
當然,素菜也不能隨便點。首先不能吃太多,不然吃多了會覺得什麽都沒吃,很浪費。綠葉蔬菜是需要的,但不要太多。壹份就夠了。如果妳真的喜歡吃它們,妳最多可以吃兩個。此外,葉菜通常在最後烹飪。如果壹開始就煮葉菜,不僅整鍋的油會被葉子吸走,而且沾滿辣椒油的葉菜也沒那麽好吃。
無論如何,無論什麽時候吃火鍋,總有幾道必點的菜,就像人生總有幾道口子。
再說牛肚,壹輩子的最愛。如果進火鍋店不點牛肚,這火鍋無異於白吃。這種東西,牛肚,好做,入味快,吃起來酥脆可口。
但是,什麽牛肚,牛肚,牛肚,我們總是又傻又糊塗。這裏來個小科普。這個叫牛的家夥個子很高,而且他有四個胃。所以妳在不同的桌子點的牛肚很可能是不同的形式。並不是店家故意想騙妳。其實都叫爆肚(具體請拿出手機問度娘)。
只是燙牛肚也是有技巧的。需要煮到香味十足,但不能燙太久。燙的時間太長,肉會變老,牙齒不好,可能就咬不動了。當然,妳吃不到脆脆的味道。保持恰到好處的平衡並不容易。這就像在談壹場戀愛。如果兩個人的關系過於熟悉,就會失去神秘感。關系過於梳理,就不會有親密感。雙方都能把握好愛的溫度才能長久。
其次是鴨腸。小時候家裏殺雞鴨的時候,腸子基本都是直接扔給貓吃的。真的沒什麽吃的,也不好收拾。沒想到,在火鍋店裏,這種不起眼的浪費居然成了壹道菜。鴨腸洗凈,直接剖開,放在盤子裏,加壹個放在湯鍋裏幾下,鴨腸的切邊就會開始微微卷曲,就可以吃了。是的,世界是美味的。
雖然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種火鍋鴨腸的吃法,但作為壹個沒有耐心的懶人,我也恨不得壹筷子湯等好幾遍才能吃壹根,所以我總是把很多根放在壹起直接丟到鍋裏煮,時間夠了再撈出來壹起吃。雖然感覺每次都扔進去壹大坨,但也只能抓兩三個。其他人都去哪裏了?目前還沒有公布。這樣的吃法壹直持續到我再次走進壹家火鍋店。
那天,我壹如既往地品嘗了我最愛吃的鴨腸。多多少少感覺到有壹種眼睛在看著我,但是對食物的渴望還是掩蓋了壹切外界的影響。我在鍋裏釣啊釣。我正納悶怎麽弄不出來,壹個陌生男子走了過來。他二話沒說,直接拿起我的筷子,從盤子裏夾起壹根鴨腸,在湯鍋裏涮了幾下,然後放進我的碗裏。他慢慢地說,再試壹次。
我當時很生氣,覺得他鄙視我不吃鴨腸。但僅僅壹點修養就讓我忍住了怒火,笑著對他說:“帥哥,我知道怎麽吃,但是我懶得壹個壹個燒。”我看著他的表情從平靜變成了熱烈的憤怒。我明明看到他嘴角的“妳明顯是在浪費生命”這幾個字,他卻壹直不說。他放下我的筷子,徑直走了。
說來也怪,我嘗了他的湯的鴨腸,感覺味道真的不壹樣。突然覺得那些年吃的鴨腸都打水漂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用大鍋煮鴨腸了。慢慢燙,慢慢品,鴨腸的味道自然不壹樣,生活的味道也不壹樣。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很多時候,我們就像吃鴨腸壹樣。雖然我們知道怎麽吃,但還是嘗不出生活的味道。或許,偶爾我們需要貴人或路人的指點。
我們來談談肉卷。其實我對吃不是很專業,也不屬於那種整天滿大街找零食的人。只是每隔壹段時間,貪婪的蟲子就會爬出來侵蝕我的胃,擾亂我的精神,挑戰我不知道的信念。就像桌上的壹盤盤肉卷,吃壹個肉卷就像打敗了壹只貪吃的蟲子,是壹種勝利的喜悅。
那些肉卷整齊劃壹,結實挺拔,橫著擺在盤子裏,像壹排排邊防軍,貼著桌子中間的那鍋湯,守衛著刺激味蕾驅趕貪吃昆蟲的人的三觀。
十幾年前,我和幾個朋友去了壹家自助火鍋店。那時候大家還是學生,荷包基本癟了,有點癟了。但還是抵擋不住火鍋的誘惑。我們決定吃自助火鍋,因為不管妳吃多少,妳只需要支付固定的費用。於是我真的體驗並證實了“扶墻進,扶墻出”的傳說。
也是在那家自助火鍋店,我目睹了肉卷的全過程。壹般肉卷的價格會貴壹些。在自助火鍋店裏,老板想出了壹個奇怪的招數,防止人們煮了很多肉卷,過早地吃掉店裏的東西。拿壹大塊凍肉來說,不知道是羊肉、牛肉、豬肉還是什麽肉。反正是巨大的,幾乎有半只豬那麽大,而且沒有脂肪的排列,沒有皮,沒有骨頭。
因為肉卷供應慢,喜歡的人又多,所以這壹大塊凍肉前面有壹個半米高的架子,架子後面排起了長隊,彎彎曲曲,排起了長隊。
主人有壹個像砍刀壹樣的工具平放在架子上。平頭彎刀只是前後移動。它每動壹下,就形成壹卷肉,然後推到最後的盤子裏。盤子也比較小,大概五六卷肉裝壹盤。排隊的人可以拿走壹個盤子。要再來壹盤,還得從長長的龍尾巴尖排隊。
如果是現在,我肯定不想加入那種興奮。但當時真的覺得這是天上人間難得的美食。不管排了多長的隊,不管花了多長時間,所有的血汗、煩惱和幹燥都會融化在那個肉餅裏。
火鍋不是菜。不僅僅是湯和涮菜的口感和感覺,那壹碗小沾菜的內容也是極其精致的。
在北方,大多數人喜歡壹種叫做醬的調味品。芝麻醬,花生醬,醬油,各種醬,都特別甜。火鍋的菜沾壹點醬就好吃了。在南方,火鍋蘸醬以油碟為主。總之,各有各的前途,各有各的口味。
在火鍋遍地的四川,火鍋的蘸醬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俗話說,只有妳想不到,沒有它我也發明不了火鍋蘸醬。在火鍋店,小二通常會解釋:客人,蘸醬就在妳右手前方十米處。然後,妳有意無意地朝他給妳指的方向看去:很氣派,兩平方米多的面積裏暫時堆滿了各種叫做容器的東西,每個容器裏裝著不同的調料,最多的時候有20到30種。
這麽多種調料,妳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如果妳在這種情況下還沒有選擇難度,那就證明妳足夠強大。比如我現在:妳可以選擇幾千萬,我只拿老三樣:香油、花椒、蒜泥。壹定要有足夠的蒜泥,在花椒粉和香油裏攪拌,拿壹個熱肉卷,泡在這種簡單又香的蘸料裏。只是大蒜的氣味會在接下來的24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裏牢牢地與妳的口腔共存,無論妳用多麽先進的漱口水都無法趕走它。
在北方生活過壹段時間,偶爾會約上三五好友過個火鍋癮。尤其是冬天,總需要壹點溫暖,暖胃暖心。不過那時候我們吃的火鍋總是不那麽辣,蘸的醬基本都是芝麻醬。
還記得當時宿舍的朋友買了壹個小電飯鍋,大概是壹個大碗的大小。周末,出去買些蘑菇和蔬菜,加壹袋火鍋底料,回到宿舍,鎖上門,開始壹頓美味的火鍋餐。
吃飯的時候,要警惕是否有人敲門。如果管家碰巧來發現,那就完了。不僅這頓好吃的吃完了,就連煮火鍋的鍋也會被拿走。關鍵是要全校都在通報批評。傷害人,傷害人,真的讓人受不了。所以這樣的火鍋註定是壹場傷腦筋的戰爭,隨時準備收拾鍋碗瓢盆,壹旦有敲門聲,馬上行動,先收拾好鎖在櫃子裏再開門。
這讓我想起了我奶奶講的那些荒年。政府不允許人們開火做飯和吃飯。他們只能在人民食堂喝粥,說是粥,其實幾乎都是水。人受不了餓,就到處找東西做飯吃。晚上偷偷做飯吃,白天不敢生火。壹旦他們家的煙囪裏有煙的痕跡,全家人都難逃政治批判。那時候我吃不飽飯,還要忍受各種非議。我哪裏受得了?
這兩個偷吃的場景有多壹致?不同的是,我們是在21世紀。偷吃只是為了多享受,而奶奶是為了填飽肚子。他們在生死邊緣掙紮。同樣的恐懼,同樣的恐懼,不同的年齡詮釋了不同的人生意義。
YOLO紅湯的鍋還在翻騰,各種食材,無論紅肉白菜,壹起在裏面翻滾,煮出不同的味道,填滿不同的胃,滿足不同的需求。能填飽肚子,也能填飽肚子。滿足妳刺激味蕾的需求,也修復妳孤獨壓抑的靈魂。
在YOLO吃火鍋是壹種跌宕起伏的生活。我們渴望這種燃燒的興奮,熱愛這種豐富多彩的生活。
開心就吃火鍋,不開心也吃火鍋;要當no.1想吃火鍋,用火鍋慶祝生日。朋友聚會要吃火鍋,升職加薪要吃火鍋;餓了,想吃火鍋,饞了,想吃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