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1、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壹,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壹山”之稱。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復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擡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切帶為其主要特征。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復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壹。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巖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沖,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擡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系。
2、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壹,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位於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
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壹山”的說法。華山是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這壹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立“中華民國”。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3、衡山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嶽、壽嶽、南山,為中國“五嶽”之壹,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亙於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主體部分位於衡陽市南嶽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
衡山的命名,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
衡山以壹塊大花崗巖巖石為基礎,由於表層沈積遭到沖刷和強烈剝蝕,花崗巖有較大面積的出露。巖內穿插有偉晶花崗巖,石英巖脈很多,寬狹變化較大,寬的可達40厘米,這些巖脈對於花崗巖的風化有加速作用。基巖的上覆紅壤中含有大量石英沙粒,證明是由花崗巖風化來的。
包圍在花崗巖外圍的巖石分3類,誌留奧陶紀紫色頁巖及礫狀石英巖,泥盆紀沙巖及頁巖,第三紀紅色砂巖及頁巖。以性質而論,礫狀石英巖最硬,紫色頁巖最軟,在同期巖層上表現為不同之地形。由於氣象氣候的關系,流水、風、熱等風化、剝蝕作用,形成了現代衡山的奇特景觀。
4、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
恒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距大同市市區62千米。北嶽恒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恒山是經歷次造山運動和歷次地殼升降運動形成的壹座斷層山,巖層為古老的寒武紀奧陶系石灰巖,距今已有五億年。基巖面積裸露,風化破碎嚴重,峰巒均呈尖形,溝谷切割較深,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
整個山脈由東北向西南延伸數百公裏,被譽為“峙中華之坊表,鞏神京之翊衛”的寒疆第壹山。恒山山脈始於太行山,橫跨塞外,東連燕山,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
東西綿延五百裏(橫跨今山西寧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
5、嵩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介於東經112°56′07″~113°11′32″,北緯34°23′31″~34°35′53″。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裏,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
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功夫之源。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
百度百科-五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