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古裝影視劇裏很多情節都會涉及到吃飯、美食的情節。制作精良、內容考究的劇集在拍攝之前導演、編劇們會翻閱大量的歷史文獻,研究當時的社會風貌、風土人情等內容,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裏出現有違常識、張冠李戴的歷史錯誤內容而得到觀眾的嘲諷。很多敬業的演員也會下功夫去模仿古代人物的言行舉止、用詞遣句、規矩禮儀等,就怕自己在表演時出現疏漏被觀眾批評。
二十年前香港拍攝的第壹部古裝穿越電視劇《尋秦記》就講了現代的人穿越到古代秦朝的故事。這部電視劇開創了穿越時空回到古代的劇集先河,就算是過了二十年的時間還是高居神劇榜端,可見這也是壹部制作精良的經典劇。電視劇裏反映出的社會風貌,對人物和環境的刻畫都基本符合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當時秦朝的社會環境、風土人情的介紹。跟我們所知的歷史知識相符就不會讓人跳戲。如果在劇集裏出現有人吃面條或者吃西瓜的情節就會讓人大跌眼鏡,進而嗤之以鼻。
古代秦朝的物產豐富程度是遠遠比不上現在的生活。那個時候的秦朝不是現在壹天三頓飯的習慣,他們只能壹天食兩頓,上午和下午各壹頓。秦朝的農具遠沒有現在發達,農業的收成也沒有現在高產,所以少吃能節省不少糧食。晚上沒有照明的東西,人們睡的都很早,日落而息,所以晚上也不用吃飯。
秦朝屬於北方,主要以粟做主食,也就是現在說的小米。偶爾也吃些黍、菽、高粱等雜糧,所以電視劇裏如果出現演員吃面條的情節那就是誤導觀眾的信息。面條起源於漢代時期,在當時也不是叫做面條而是叫做湯餅。秦朝時期就已經有了稻米種植,但是在北方的秦朝很少能吃到,因為南方是楚國的地界。
蔬菜、肉食的話,在秦的時候也不是很豐富。食材制作技法也沒有現在的煎炒烤炸這麽多花樣,只有蒸煮和烤,烤在那個時候叫做膾炙。食用油要到漢代才出現,鐵器當時到是有,但是產量極其稀少,怎麽可能去打造炊具,當時的炊具都是陶土制作。
秦朝酒和肉都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壹年到頭是很難吃到。家養的牲畜有些是勞動力,比如說牛,是耕地的主要勞力輸出,絕對舍不得殺掉吃肉。其他家畜都時要在祭祀的時候才能殺掉。不過有狩獵能力的可以打些野兔、野羊等野味兒來打牙祭。
蔬菜也只有葵、藿、薤、蔥、韭這些,現在的辣椒、芹菜、豆角、土豆等在現代超市、菜市場裏很普通的蔬菜都在往後的朝代裏跟外國有了貿易往來後逐漸傳入的。很多調料也是從外國傳入,比如說辣椒面、孜然粉這些調料。
很多人都覺得古代沒有空氣汙染、水源汙染,吃的東西都是沒有農藥的綠色食品,遠離現在的各種食品添加劑。但是沒有辣椒孜然就吃不到燒烤,吃不到火鍋,聞不到方便面、油炸食品的香味。整天只能吃小米,壹年到頭也吃不了幾頓肉食,壹天只能吃兩頓。沒有抽水馬桶,沒有手機電視,沒有電燈電話,適應了現代生活的人回到古代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要卷鋪蓋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