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正月初四早上吃什麽飯

正月初四早上吃什麽飯

大年初四吃什麽呢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晉人董勛《問禮俗》載曰:“正月壹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

折籮

這壹天全家在壹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壹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壹起的大雜燴。

這天晚上,商店要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折籮”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區的壹個特有名詞。《北京土語辭典》解釋為:“酒席吃罷,剩下的菜肴,不問種類,全倒在壹塊兒……也叫‘折籮菜’。”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壹起燴食,殘羹剩飯有壹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北京郊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紅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雜 壹起由主家送給村裏的各家各戶。

北京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有專賣“折籮”的小飯鋪,頭天從大飯莊裏低價買來殘羹剩飯,第二天專賣給窮苦的“腳力”等下層勞動人民。

以此推斷,有錢人當然不吃“折籮”。其實也不盡然。我讀過孔子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老人所著《孔府內宅軼事》,敘及她的父親、第76代衍聖公孔令貽就極愛吃“折籮”(當地人稱“渣菜”)。據孔德懋老人回憶:她父親孔令貽喜珍饌美味,亦愛吃“渣菜”,問其為何?“說是有股酸味,好吃”。逢到曲阜城裏的大戶喜慶之筵,孔令貽還會派差人端著盆去索要“渣菜”。

近年來,我發現北京壹些餐館有類似的“折籮”形式出現,如某店有壹道飯雜以肉末、各色菜等,用醬油炒燴,味道不錯。還有某臺灣快餐店,有稱“缽飯”者,也是雜以菜、雞蛋,澆以紅燒小肉丁和肉汁,亦令人頗快朵頤,但均無“折籮”的隔夜酸味。

北京大年初四菜單

早:黑米粥、韭菜包子、雞蛋、獼猴桃

中:溜肝尖、京式麻醬腰片、糖醋胡蘿蔔絲、姜汁黃瓜、紫菜雞蛋湯、米飯

晚:炸醬面、炸醬面配菜、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