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冬日暖陽拔“牙”記(二十)裏斯本:邂逅驚艷七丘夜城

冬日暖陽拔“牙”記(二十)裏斯本:邂逅驚艷七丘夜城

去過歐洲的朋友都知道,相比起國內精彩紛呈的夜生活,在這裏的大部分城市都顯得比較冷清,壹過了晚上8點鐘,商店、餐廳就會紛紛關門,大街上也人潮減退,令人大嘆:好山、好水、好無聊。

而位於南歐的壹座主要城市,卻擁有無比迷人的夜,這裏入夜之後,燈火通明、熱鬧熙攘,有咖啡,有 美食 ,有七彩霓裳和璀璨燈火,更有蕩氣回腸的文藝表演,被譽為“歐洲最精彩夜生活”,這裏就是葡萄牙的首都裏斯本 Lisbon。

自由大街Avenida da Liberdade——光復廣場Pra?a dos Restauradores——羅西奧廣場Pra?a Rossio——中央車站estacao central do Rossio——奧古斯塔街凱旋門Arco da Rua Augusta——聖胡斯塔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

作為葡萄牙的首都,裏斯本 Lisbon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壹,是壹個古老而繁華的港口城市,更是壹個讓靈魂自由的城市,毫無門第之見。

裏斯本依山傍水,整個城市分布在7個小山丘上,所以被稱為“七丘之城”。在七座山丘之間的平坦土地上,有壹條貫穿市中心的中軸線——自由大道Avenida da Liberdade。

我們預定的酒店就在自由大道旁。放好行李,已是華燈初上時分,我們便信步走上裏斯本的中軸線。

自由大街,是壹條繁華的商業街,長約1.2公裏,道路很寬,中間是六車道,兩邊是連綿無盡的林蔭步道,步行道上鑲嵌著由黑白兩色馬賽克拼成各式花紋的漂亮地磚,漫步其中愜意悠然。

裏斯本大部分道路都是這種葡式碎石路,壹種延續百年的鋪砌工藝,流行於曾經的航海王國和它的殖民地,進而成為葡萄牙的另壹張名片。如今,極盡各色花式的黑白碎石拼砌的藝術品,卻是依附在大地上,以馬路的形式展現出來,絕無僅有的供車碾人踏的藝術品。

瓷磚是葡萄牙建築的永恒特征。走在裏斯本大街小巷上,瓷磚的裝飾隨處可見,即使是在壹些“大戶人家”,如今仍保留著使用瓷磚的傳統。

自由大街建成於裏斯本1755年的大地震之後,被看成是裏斯本重建 歷史 上的傑作。在大道兩側的林蔭道中,散落著有許許多多城市雕像,使得整條大道像壹個帶狀公園似的。

自由大街上林立著多家酒店、各種 時尚 商店,被稱為葡萄牙的“香榭麗舍大道”。

自由大道上還有不少高級餐廳和劇院,是享用浪漫夜晚的好去處。

行進中,最先吸引我的是道路中間的大型雕塑:第壹次世界大戰陣亡紀念碑。壹個士兵俯身半跪,右手緊握手雷,腳下滿是手雷,面容淒苦,凝視前方。身旁的母親左手懷抱旗幟,目光似在安撫戰士。白色的石雕基座下鮮花圍繞。這幅巨大雕塑異常精致的雕琢,讓它在夜色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紀念碑後面是西班牙駐葡萄牙大使館Embaixada da Espanha。

***享經濟現已在裏斯本悄然流行起來,不僅有***享單車,甚至還有***享滑板車,這多少有些讓我感到驚訝。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所有的***享單車停靠站都有免費無線網絡供人們連接。

走著走著,便來到了光復廣場Pra?a dos Restauradores。在這裏自由大道被壹分為二,且在中間部分圍出壹個狹長廣場。

廣場中央高聳入雲的方尖碑豎立於1886年,這塊方尖碑是為紀念1640年葡萄牙在經過西班牙60年統治後重新獨立而建立的獨立紀念碑。

在方尖碑基座的南北兩側各豎有象征著“獨立”和“勝利”的青銅雕像。

光復廣場周圍最引人註目的是建於17世紀的古建築福茲宮Foz Palace,內部裝飾華麗,著名電影《裏斯本秘境》曾在這兒取景。現在是國家 體育 博物館。

繼續前行,馬路左邊是葡萄牙最重要的演出場所,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瑪利亞二世國家劇院Teatro Nacional Dona Maria II。

轉到國家劇院正門,只見門廊由6根愛奧尼亞式柱子支撐,相傳取自於地震中倒塌的各聖方濟修道院。門廊頂部的三角形頂飾,左邊的雕像是代表悲劇的墨爾波墨涅;右邊的雕像是代表喜劇的塔利亞;中間的雕像是葡萄牙戲劇之父——吉爾文森特Gil Vicente。

國家劇院的正面即是羅西奧廣場Pra?a Rossio,是人民舉行慶祝活動、鬥牛和進行處決的地方。

廣場路面是由細小的黑白碎石拼成,花紋呈現水波紋狀態,頗具過去大航海時代的精神。

羅西歐廣場是裏斯本的交通樞紐,南北各有壹座精美的歐式噴泉,簇擁著中間的高大立柱。

廣場中央高高聳立的是佩德羅四世紀念碑,白色的大理石柱上,是壹尊佩德羅四世站立的青銅雕像,他內著軍裝,外披皇袍,頭戴皇冠,手持憲章,體現了他在 歷史 上的多重身份和重要地位。

銅像下方的基座上是4尊人物雕像,分別象征古希臘思想中的義、智、勇、節四德。每壹面各有4個盾徽,代表了葡萄牙的16個城市。

漫步在波浪起伏的羅西奧廣場上,環顧四周景色,好像回到了十八、十九世紀壹樣。

從復興廣場走向羅西奧廣場時,我們註意到馬路右邊有壹座非常漂亮的建築。離開羅西奧廣場,我們專程前往看個究竟。

原來,它就是被譽為全球最美的火車站之壹的裏斯本的中央車站estacao central do Rossio,也稱之為羅西奧火車站。

火車站是壹座米白色的方形建築,夜晚時分,在黃色燈光的照射下,更顯高貴、典雅的氣質。

其馬蹄形的大門相當奪目,相互交纏的M形外圈綴飾著精美的雕花,配上紅銅色的鐵藝門窗,更顯優雅,屋頂正中還有壹座鐘塔,充滿18世紀的風格,跟給人以繁忙印象中的傳統火車站的完全不同。

羅西奧火車站是通往葡萄牙各城市的交通樞紐,至今仍然在使用。

裏斯本就是這麽錯落有致,順著這蜿蜒曲折的樓梯可以上到火車站的二樓。

二樓大平臺是等待出租車的地方,在這裏可以看到裏斯本特有的山坡上的小街道。

站在這裏,透過街道兩側樓房的縫隙,還可以望到羅西奧廣場上高高的立柱。

記得在上樓梯時,看到有壹家餐廳的櫥窗裏掛著壹條碩大的海魚,下面整齊地碼放著魚蝦等各式海鮮,看著很新鮮。於是,我們折返回去,推門走進了我們平生第壹家葡萄牙餐廳。

走進餐廳,第壹眼就看到吧臺上方貼滿了各國的紙幣,看來這裏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客。

來之前就聽說,葡萄牙的海鮮飯似乎比西班牙更衣缽正統。據說,每家葡式餐廳都有海鮮飯,和西班牙海鮮飯不同的,葡式海鮮飯更像海鮮粥,湯汁很多,整鍋飯像是用各種貝類的湯汁燉煮,每壹顆米粒都吸飽了湯汁,又鹹又鮮。

當壹鍋黃澄澄、金燦燦的葡式海鮮飯端上桌來時,我們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頤。說實話,這壹嘗徹底刷新了我對海鮮飯的看法。葡萄牙海鮮飯雖然名氣比不得西班牙大,但飯卻絕不夾生幹巴,而是軟綿香彈,濃湯汁水,用料也十分慷慨。 

此外,還點了壹份牛排飯,中規中矩,沒有什麽亮點。

晚餐後,我們沿著奧古斯塔步行街繼續前行。只見步行街兩邊商店林立,繁華而喧鬧,咖啡館與高檔商店並肩,流浪藝人與流動攤販為伴,華燈高射,情侶婆娑,裏斯本的夜真的很包容、很浪漫。

行進中,我們發現兩旁還有許多保持著當年模樣的雜貨店,屋內堆滿了食品和日用品。不經意間還可以欣喜地看到寫著中文招牌的商店。

和同胞在異國的土地相見,更多的是相互間的問候;他們的話語卻讓漂泊海外的我們平添幾分親切和感動,拉近了與這座陌生城市的距離。

走著走著,壹扇巨大的凱旋門靜默地矗立在夜色中。和法國巴黎的那座凱旋門的紀念意義有所不同的是,裏斯本的凱旋門是紀念這裏大地震後重生的壹個象征。

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奧古斯塔凱旋門Arco da Rua Augusta,正對著奧古斯塔步行街方向有壹座巨大、精心雕刻的鐘,相較於英國倫敦的大本鐘那種外觀較為保守、傳統的設計風格之下,這大鐘則顯得比較精致。

時至今日,大鐘仍兩個月就要人工上發條壹次,真正的“充電5分鐘,待機2個月”模式。

奧古斯塔凱旋門最初的設計是壹座鐘樓,但因工期經過壹個多世紀的拖延,最終演變為精雕細刻的拱門結構。站在凱旋門下,擡頭仰望精雕細琢的凱旋門內頂,仍能感受到肅穆感。

夜色裏,從凱旋門延伸出來的拱形長廊頗具富有文藝氣息,歐式垂燈照射在長廊上形成壹道道有層次感的光影,使得長廊更有韻味。

穿過凱旋門,來到商業廣場。回望裏斯本的這座勝利門,壹道精致的白色拱門,由6根11米高的圓柱支撐,上面裝飾著各種 歷史 英雄人物的大理石雕像,中間是葡萄牙國徽。

最高處女神代表著榮耀,站立於三層寶座上,手持兩頂冠冕,象征兩側的美德和天賦,上面葡萄牙文:榮耀為天賦和勇氣加冕。

此外,柱頂還有四尊雕像,右側的兩尊為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和龐巴爾侯爵,左側的則是達·伽馬和韋裏亞托。兩個斜臥的人物象征流經葡萄牙的兩條大河——特茹河和杜羅河。

1511年時,皇宮從聖喬治堡遷到此處,長達400年之久。直到1755年的大地震與海嘯被夷為平地,僅留下了中間拱門。

大地震後,重建裏斯本時,在原來皇宮的遺址上,開辟了這個大廣場,並命名為“商業廣場”,以擡高資產階級的地位,打壓舊貴族。

夜幕下,廣場正中矗立著地震時期的統治者阿方索壹世的騎馬雕像,黑色的青銅馬踐踏著兇猛的毒蛇。因馬身雕塑通體黑色,故而商業廣場得壹昵稱“黑馬廣場”。

如今,阿方索壹世壹直默默註視著曾經的出海港,那些葡萄牙曾經的勇士,熙熙攘攘終歸於平靜。現在有的只是微風習習,愜意的晚間漫步。

廣場三面環繞著黃色的市政大樓,曾經是葡萄牙王宮的所在地。1910年葡萄牙革命後,宮殿轉變成政府行政機構,顏色才由粉紅色改成今天所見的黃色。

凱旋門與商業廣場之間的小石塊路面,被歲月磨得油光發亮,半空中則是縱橫交錯的“蜘蛛網”(有軌電車線),不遠處壹輛百年有軌電車正緩緩駛來,頗有種穿越的感覺。

電車在老城裏穿梭,縱橫交錯、高低起伏的軌道是它的脈搏,不疾不徐。

夜幕下,百年電車的黃色車身與四周的黃色建築渾然壹體,成為裏斯本夜色中壹道流動的風景線。

有軌電車叮叮鐺鐺搖鈴駛過凱旋門,它猶如斯本最原始的心跳,又像裏斯本居民的搖籃曲,自1901年響起,至今依舊悅耳動聽,更讓這個安靜的裏斯本夜晚自帶浪漫氛圍。

精致古典的造型,明亮黃色的車身,裏斯本的電車或許比任何建築更能表達這座古城的風範。

盡管已是夜晚,但凱旋門前仍車水馬龍,古老的有軌電車和現代電車並駕齊驅,各色車輛穿梭往來,壹派繁忙景象。

凱旋門壹邊臨特茹河,壹邊通往升降機。沿著奧古斯塔街壹路往北,壹路從底部走上來,默默攀升了數層樓高的路途。這時我們才真切地感受到:漫步裏斯本需要很強大的腳力!

在兩座高樓之間,我們終於看到了那座開放至今已有百年 歷史 的聖胡斯塔升降機Elevador de Santa Justa,裏斯本唯壹向公眾開放的直上直下的電梯,幾乎是所有來裏斯本 旅遊 的人都必朝聖的地方。

其實這電梯真的很酷,它垂直高度達45米,大概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但由於夾在兩棟樓房的中間,周圍空間狹窄,人來人往,故而很難將其照全。

裏斯本是壹個山城,坡度都挺陡的,升降機可以將上城和下連接起來。乘坐升降機5歐/人,說實話真心感覺略貴,我們沒舍得花這筆錢。再加上夜晚時分,似乎已經停止運營,因為沒有了排隊的長龍。

裏斯本是壹個山城,老城的山路真不是鬧著玩的,有無數這樣的臺階,漫長而狹窄,往往好容易壹段臺階走到了頭, 眼前又是另壹段幾乎望不到頭的臺階。

走在高低起伏、鋪滿鵝卵石的小巷中,登上壹段又壹段望不到頭的臺階,與漸漸破敗的摩爾人房屋擦肩而過,仿佛置身壹部歲月感十足的老電影中。

即使在較寬的地段,其坡度也依然很大,因而,乘車感覺就像過山車壹樣的感覺。

在坡道旁,我們看到了這樣壹幅城市壁畫,它讓我愛上了裏斯本的電車。這也是由時間養成的經典,正如威尼斯的壹號巴士船,九龍及香港之間的天星小輪······

我喜歡有電車的城市,因為電車,壹座城市便仿佛還沈溺在壹些過去的時光裏。

保留壹些舊時代的經典生活方式,是美好的,不單只供我們這些遊客玩賞,對城市居民來說,也是壹種回憶的歸屬感。

大航海的輝煌 歷史 讓葡萄牙成為五湖四海文化交融之地,這裏既有北歐的禮貌,也有南歐的熱鬧,既有非洲的奔放,也有亞洲的謙讓。

當夜色降臨,裏斯本這座繁華熱鬧的古老城市又會呈現出另壹番景象。夜色爛漫而又神秘醉人,活力四射而又慵懶愜意,裏斯本的夜生活總是能存在著各種可能,能夠滿足世界上最挑剔的夜貓子的需求。

和國內大都市不同,裏斯本恬靜、整潔、舒適而優雅。大街上、商店裏沒有嘈雜的聲音,人們從不會高聲喧嘩。街頭藝人不時吹送著曼妙的音樂,我就想,尋壹把長椅,慵懶地躺在這溫柔的夜色裏,該是壹件多愜意的事啊!

裏斯本的老城,像是年過半百的老人,經歷了人生波折之後,生活漸漸歸於平靜,不急不緩,優雅從容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冬日暖陽拔“牙”記(十九)羅卡角:陸止於此,海始於斯

冬日暖陽拔“牙”記(十八)埃武拉:神秘的葡萄牙舊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