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天沐溫泉有什麽好吃的_廬山特色美食_廬山特色菜_廬山特色小吃

天沐溫泉有什麽好吃的_廬山特色美食_廬山特色菜_廬山特色小吃

到天沐溫泉旅遊的遊客,最關心的是天沐溫泉有什麽好吃的,小編向妳推薦廬山特色美食。廬山特色美食主要有用石雞、石魚、石耳做成的廬山特色菜和其它廬山特色小吃。 壹、用石雞、石魚、石耳做成的廬山特色菜 廬山特色菜大多由當地最著名的特產“三石”為主料烹制而成。 所謂“三石”,是指石雞、石魚、石耳。“三石”都生長在奇峰異洞和峭壁溪水之中,是地地道道的無汙染、純天然山珍,各賓館、酒家或民間的名廚以這些寶貝做主料精心烹制出各種各樣的美味名肴,使廬山特色菜有了“匡廬奇肴甲天下”的美譽。江西名廚廖濟標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調到美廬,為毛主席做廚師,常用“三石”做菜,深得毛主席及參宴嘉賓的贊譽,從此,用石雞、石魚、石耳做成的廬山特色菜在全國廣為流傳。 石雞:是壹種生長在陰澗巖壁洞穴中的麻皮蛙,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後肢強壯,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它的形體與壹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壹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壹斤左右。因其肉質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用石雞做菜,炒、燜、燒、炸皆可,如“黃燜石雞”、“三杯石雞”、“醋溜石雞”、“紅燒石雞”、“香酥石雞”等均是古今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也是當今廬山各賓館酒店的主打菜。 石魚:體色透明,無鱗,體長壹般在30-40mm左右,同繡花針長短差不多,就是長上七八年,長短也不超過壹寸,故又名銹花針。石魚長年生活在廬山的泉水與瀑布中,把巢築在泉瀑流經的巖石縫裏。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因而聞名遐邇。用這種魚做菜,不用去鱗,不用破肚,洗凈之後,色彩透明。雖然它是魚類最小的壹種,但它富有營養,是產婦難得的補品,對成年人還能起到補腎滋脾作用。石魚做成的菜。常見的有“石魚炒蛋”、“清蒸石魚”、“石魚香丸”等等。亦可將石魚剁成“泥”,作餃子餡兒,其味鮮嫩香醇。石耳:生長在廬山深山絕壁濕潤巖石之上,是壹種野生的脫菌植物,其狀扁平如耳,故稱石耳。石耳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糖苷,膠質,鐵、磷、鈣及多種維生素,是滋陰潤肺的高蛋白補品。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石耳氣味甘平無毒。久食益色,至老不衰,利大、小便,明目益精”。趙學敏又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以雞湯下食香脆鮮美,味最甘香,為山珍第壹。”石耳既是良藥、補品,又是諸多名菜的主料。廬山地方特色菜譜中的“石耳清蒸雞”、“龍眼石耳”、“清蒸石耳”等均以它為主料。在家庭中也可用它入菜,可炒、可燉、可涼拌,用石耳炒肉片、石耳燉排骨、石耳燉雞,加工簡便,清香可口。關於石耳的營養價值,自古還有壹段傳奇的故事。相傳東晉太寧二年(公元326年),許遜、吳猛等朝臣因反對大將王敦失敗,欲從南京雇船逃回南昌。臨行前約法三章,船行時,大家必須閉上眼睛。船被二龍挾托,騰空而行,當飛至廬山時,二龍異舟而飛,船墜落壹頂峰,化為鐵船峰。幸免於死的朝臣們只得在鐵船峰覓食廬山靈草,發現巖壁上生長的壹種形如人耳之物,以為靈草而食下,結果不僅驅趕了饑餓,竟然使人精神倍增。有此為寶,他們遂隱居山中,最後羽化為仙。傳說不足為信,但石耳確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並且極美味。二、廬山特色小吃 廬山野芹菜: 形狀比市場裏賣的芹菜體積可要小得多,葉子的顏色屬於墨綠色,莖不是很多。 用它炒肉絲、牛肉絲有壹股十分清香的味道,吃在嘴裏特別的爽口。它還具有壹定的降血壓等功效。 鹽茶雞蛋; 將雞蛋洗凈,置土(瓷、砂)中,加入適量配料(其中,茶葉以布裹之,以免粘附雞蛋),添水,大火煮熟。然後,敲碎蛋殼,文火煨之,至湯料諸味浸透雞蛋即可食用。熟後,仍浸湯中--久浸則味益善。隨食隨取。 炒糯米;將糯米入開水浸泡並加攪動,約十分鐘後撈出,濾幹。然後加以少量生油、食鹽,以手拌勻,置鍋中(或加砂)拌炒。以茅柴為燃料,火候適度,炒拌時,間以竹帚含蘸油水淋灑,至熟。以膨松、黃脆為佳。用砂炒之者,熟後需以竹篩篩凈,以免牙磣。 油炸豆腐: 將豆腐切成厚薄均勻、大小適中的三角片狀,置油鍋煎炸,至見黃起殼撈出,然後氽入湯中,加配料諸味煮之。湯以覆蓋豆腐為量,至諸味浸透豆腐即可食用。廬山小白菜: 全國各地的小白菜多的是,但廬山才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不施肥和農藥。 到了廬山的夏季,白菜都比肉貴,不過還是冬天打過霜後的小白菜尤為好吃,又爽口,又有點清甜的滋味。 鄱湖銀魚:形如玉簪、潔白透明、肉質細嫩、肉味異常鮮。自古以來,它就是人們餐桌上的珍肴。封建王朝時期,最高統治者皇帝都喜歡食用。銀魚經濟價值高、是富有營養價值的名貴佳品。 鄱陽湖藜蒿: 藜蒿又名水蒿,是鄱陽湖內的壹種野生植物,嫩莖味道清香,肉質脆嫩。每年陽春三月,正是吃藜蒿的最佳季節。藜蒿是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正宗鄱陽湖的藜蒿是綠葉紅蔓,氣味芳香,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涼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