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沒吃午飯還是最近飯量大增?”這個點不是吃午飯的呀,我還有點起床氣。
? “陪我去不去?”她直接電話過來。
? “好,哪裏見?”我起身換了衣服就準備出門。
? “還用說,老地方。”
? 老地方,就是我們經常下午吃小吃的地方,在居委會樓下。別看地方不大才三平米左右,可是開了二十多年的老店了。
? 到了店門口只見唯有的幾張桌子都坐滿人,門口的蒸籠壹屜屜足足有十來個,煤爐上的大砂鍋裏牛肉丸湯正在翻滾著,香氣四溢。排隊打包的隊伍排得老長,這家的東西可是打個燈籠都沒地方找,上午要十點才開門,下午六點就關門,限量200個,賣完不多做。全鎮甚至全市就壹家做這個小吃,叫做“捏甲”也叫做“捏餃”。
捏甲音(yega),因為在坎市客家話是甲的音是(ga),叫它捏甲有捏功甲天下之意,因為捏甲的包法是用捏的,只用兩個手指,左右來回捏,只需幾秒的時間捏甲就完成了。
這捏甲看起來跟餃子模樣相似,味道就不壹般了。先不說個頭比餃子大,外面的皮Q彈透明,用筷子頭戳壹戳,不但皮不破還會反彈回來。用的是客家人愛吃的米粄,熱乎乎地咬壹口齒留香,好勁道。
米粄的原料是米,蒸熟了熱軟冷硬,所以做捏甲可是門手藝活,得在米粄冷之前就捏好壹只只捏甲,不然米粄皮硬了可就包不了餡了。
餡料用的是新鮮的香菇切碎,炸好的豐魚和米粄丁。咬壹口香菇的軟甜,豐魚的鮮香和米粄的Q彈,爽口不油膩。要是配上客家人秘制的辣椒醬那就是絕配了。連我這個不愛吃辣椒的人就會沾上些辣椒醬才覺得吃這捏甲有滋有味。
說到絕配怎麽能少了牛肉丸湯,這可是捏甲的黃金搭檔。小店裏每張桌上都擺有胡椒粉,芹菜末和辣椒醬。這芹菜末和胡椒粉就是專門為牛肉丸擺放的,要是再加上辣椒醬沾牛肉丸,那味道可就絕了。
話說有兩個地方的牛肉特別出名,壹個是廣東省潮汕,另壹個就是福建省下洋。單單壹個鎮壹天就要殺幾十頭牛。去膜去筋,用刀背剁碎,加澱粉捏出肉丸用的全是手藝活。
? 人們形容牛肉丸的彈性良好時,常常會說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好的牛肉丸既有韌性又很爽脆,既有嚼頭又不打渣,軟嫩爽滑,別有風味。圓滾滾的牛肉丸,像壹個個小皮球壹樣浸在米黃色的湯裏,時兒浮起,時兒沈沒;又像是壹群調皮的小孩擠在湯上,有時被擠到水下,有時又爭口氣擠到上面。
? 湯色清香,用的是清水加小魷魚煮牛肉丸,既保持了牛肉丸的原味又加入小魷魚的鮮。用湯匙舀壹顆肉丸放入口中,輕輕咬壹口都怕肉丸會從口中彈出。再撒壹些芹菜末,喝壹口湯,清甜爽口。
兒時的我們喜歡用長長的竹簽將碗中所有的牛肉丸串在壹起,喝壹口湯配壹個牛肉丸,想想也是有趣。時常是湯喝完了,肉丸還沒吃完。為什麽呢,因為湯還得配捏甲呀,這時我們就會讓老板娘再給我們舀湯。壹聲“加湯”,老板便心領神會把碗滿上,撒上芹菜末又是壹碗好湯。不誇張地說,光喝湯我就能喝三碗。因為這牛肉丸的精華都在湯裏了,而且味鮮爽口。
這下午茶的標配就是捏甲加牛肉丸湯,吃完心滿意足。不禁感嘆,客家人真的太會做吃的啦,簡單的幾樣食材就能讓人流連忘返,久吃不膩。
在外時尤其懷念家鄉的捏甲和牛肉丸,如今回家鄉工作不得不說家鄉的美食在召喚我。要是妳們有空來我們客家做客壹定帶妳們嘗嘗這獨有的美食:捏甲和牛肉丸,壹定讓妳們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