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壹個關鍵的字串連起來
那就是 遇見
在洞山夏令營
我們能遇見什麽?
也許每個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遇見和發現
但壹些遇見是可以預見並料想的
夏令營中
我們會遇見自然
昆蟲 動植物 萬物之聲 活力水源 生機飲食
我們會遇見文化
文字起源 中草藥認知 自己動手勞作
詩 書 茶 香 墨 音 畫
我們會遇見真正的人
跟隨格局廣大的人師於各細微處 體悟手眼心的諧調
我們還會遇見各種不可言說的體驗
建立起珍惜 感知真誠 友誼 打磨自己的意誌力
在壹切的遇見中
我們回到自心
以人生萬有的機緣來觸發與擴展
我們的心靈
締造壹個人類精神成長的良好觸發及起源
讓遇見發生 讓感知發生 讓成長發生
洞山有上百種不同的蟲鳴鳥叫,妳能聽得見嗎?
之前有位在洞山工作的小夥伴分享,他在這裏聽到上百種不同的蟲鳴鳥叫聲,絕不重樣。我們都驚嘆他何以有如此特異功能,他卻害羞地撓撓頭說,我現在也聽不到了,剛來這裏時,電話沒信號,又懶得辦理,就過了段沒有通訊設備的日子。每天晚飯後,我坐在門口,聽樹林裏這群小家夥們嘰嘰喳喳,夕陽西下,這個時候最熱鬧,漸漸地我也仿佛成了與會人員,每天定點參加。但是後來辦了手機卡,就再也聽不到了……
這五年間,每年的七八月,都有上百個孩子來到洞山,被沒收了電子設備,手機、電話手表、iPad、遊戲機……離開熟悉的面孔,離開熟悉的城市,來山裏,過十五天與外界沒有聯系的生活。同樣的“失聯”,我不確定,孩子們是否也聽到了那麽多洞山的聲音,但我相信,來到洞山,來到夏令營,每個孩子都天然的形成某種相應的感知,那是自在的呼吸,是舒展的運動,是性向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成為這個夏天,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壹種儀式,影響他的壹生。
從陌生到熟識,從想家的哭泣到離別的淚水,從不知所措到天地任遨遊……孩子們經歷了快速蛻變,由自然人到社會群居的生活,濃縮在這十五天裏。
這壹度夏令營之後,他的小夥伴天南海北,甚至有韓國、日本、美國、荷蘭的營員,大家都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卻也能快速熟絡起來。
還有幾十種課程,短短的十五天,每天都在豐盛之中。從“灑掃應對”的生活教育、“敬業樂群”的人格教育,貫穿中英文經典誦讀、中醫、武術、寧定自省、戶外、美學、自然、音樂、建築、團隊協作等等,中西結合、古今結合、人文和科技結合,個人與團體結合。
每年,孩子們從來到走,都能看到他們身上真實地發生壹些身心的點滴變化,家長們也由此傾心認可我們的工作。到底是什麽吸引著孩子們來到洞山呢?是豐富精彩的活動?是不惜成本的師資?還是人傑地靈的環境?
我想並不只有這些。夏令營本是洞山最熱的時候,家長們原本是有各種不放心的,直到家長們自己也入營了,了解了許多生活細節,不由地感慨,我們的工作早已細到高度境界。
在營的每個孩子都有壹個記錄表,記錄什麽呢?每天起床後,檢查左右鼻孔通氣情況,是否大便,孩子生活教育進展,以及晚間入睡後的各種情況。
夜間老師會巡夜至淩晨三點,調空調風向,統壹26度,蓋被子,小夜燈等等,還會排查壹些特殊問題。從飲食到生活的各個細節投入,才保證了孩子們的健康安全,才能讓孩子們真正投入到夏令營中。
南師曾說:教育是犧牲,要把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進去,成就別人。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正是因為在南師精神的引導下,洞山全體教師團隊,犧牲自我,無私付出、默默影響,才觸發激發起我們與孩子們之間那麽多感動的瞬間和美好的回憶。
又見洞山,說說今年洞山夏令營
很多家長問,今年夏令營和往年有什麽區別?粗看架構形式貌似區別不大,經典課程都還有,經典項目當然是雷打不動,但是經典也有出新的時候,通過不同的內容與形式,孩子們仍然可以窺探到其中的珍寶。以下我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今年的課程更新之處,便於大家更多地了解今年的營期安排。
首先應該讓大家了解授課老師的故事與人生。如果有機緣,我們將會壹壹分享每位老師的故事。
自然音樂課程與帶課老師阿水
自然音樂課老師:阿水,雲南民間草根唱作人,YABASO樂隊主創。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藝術展及音樂節。
洞山人都知道,除了《寒山僧蹤》,還有壹首洞山神曲《哭泣的太陽》便是水哥唱的。水哥出身於雲南少數民族,多才多藝,不僅歌唱得好,各種樂器、篆刻、織布……各種擅長……
水哥這半年都隱居洞山,本不想擾他清修,但沒想到他既然願意給孩子們帶課,真是天遂人意的良好機緣。於是,今年的營期內,孩子們將有緣接觸到這位在清修中的音樂人,他會帶孩子們動手制作各種樂器,在大自然裏壹起玩音樂體會音樂。
洞山滿山的竹子也會成為我們的良好的原材料,當孩子們學會了用樹葉吹響音聲,懂得用木棍打擊石頭敲擊節奏,在阿水的帶領下壹起感悟自然之聲與自然音樂,奏響大自然的林間交響曲,也許壹顆愛自然愛音樂的種便同時種在了小小的心靈之中……
冬令營中,有幸請到柯小剛老師給孩子們教寫字。跟了柯師的課以後,我們才發現,這哪是只是在教寫字啊?分明是中西經典、藝術、哲學、自然、自我的與筆墨間的親密會面。
2018年夏令營的課程安排中,我們同樣寫進了柯小剛老師的內容,但不巧他有安排,便向我們推薦了兩位他的得意門生。
燕凱、雲薇兩位老師是壹對伉儷。第壹次和燕凱老師聊課程時,就聊了好久,最終把課程定位為以雅集形式,讓孩子們參與到老師的狀態中,壹同遨遊筆墨世界,聽山林風聲和夏夜蟲鳴,鋪紙,研墨,寫字,畫畫畫所有能見的、不能見的能思能感的象,寫古人法帖中的墨跡和那些雖然已經消逝的身體動作和節奏,那是所有皆是生命的氣息。
燕凱
字翕如,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哲學博士後,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講師、無錫國專學術委員。在夏令營裏,燕老師可以開書法入門課,帶大家壹起寫字,大人小孩都可以寫。他本身就是壹個大孩子。
鹿雲薇
字元兮,號懶雲居,別署寬敬齋,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畢業,曾研修於中國國家畫院霍春陽花鳥高研班。在夏令營裏,鹿老師可以教中國畫入門,帶大家畫梅蘭竹菊四君子。
今年的夏令營我們為孩子們邀請到了壹位特別的染布老師,將會有特別的教授方式將染布傳遞給孩子們。
寒山老師現居成都的壹個村子裏,不喜熱鬧,壹個地方只要人多,他便搬家了。在照片上,他穿著粗布衣裳、留著長發、戴著鬥笠,看他走進山霧繚繞的樹林裏的時候,感覺像在看侯孝賢的電影。
他是苗族人,這輩子就做了兩件事: 行走,染布。 在寒山的家鄉貴州,那裏有最傳統古老的染布手藝,他的母親就是染布的好手,寒山也繼承了這項手藝,他覺得用自己手親手染出壹塊天賜的布, 是對自然的壹種敬畏。
這次他和妻子壹同來給孩子們上課,用洞山的植物、落葉等等做染材,將最傳統的工藝傳遞給孩子們。
因為林懷民先生的作品《稻禾》,我們有了將閉營與五年晚會放在山谷稻田的想法。
沒想到心有所想必有所應,便有人介紹了壹個大建築師給我們,看了他的建築風格,與自然相得益彰,相信建成後,壹定會是山裏最美的舞臺。
於是我們的這堂課既是建築課,又是自然課,孩子們分組分工***同完成壹個裝置作品,它又具有實用性,於是,我們便於夏令營的最後壹晚,與孩子們壹起在自己的作品裏,又見洞山。
薛亮老師
燕趙自古多豪傑,他是石家莊人氏,城市規劃出身,跟隨謝英俊先生十幾年,三千例有機社區建設實踐經驗者。
山谷稻田晚會
這夜,我們呈上所有,在夏令營第十四個夜晚,孩子們將置身洞山山谷稻田地裏,腳實實在在地踏在洞山的土地上,與天地暢談。
這是最質樸的天地,又是最難得的天地。
山林、稻田、孩子們、小鳥、青蛙各種山裏的小動物壹起來聚會。
天上星空很美,我們將營期所學,在這裏壹壹展示,用最美好的方式彼此話別。
對了,忘了介紹將會幫我們編排山林舞蹈的老師。南系如,北京舞蹈學院研究生就讀,她是南師的重孫女。因緣際會,她也來了。
如此的導師陣容,別忘了我們都曾相約在洞山,今年|2018,我們再度於夏令營中“又見洞山”吧。
我們的夏令營還有許多的經典課程,夏令營以外的時間時間裏,我們的老師團隊也在積極地推進鄉鎮人文課程以及經典吟誦公益項目。
我們的目標是,在壹百所鄉鎮學校推廣傳統文化。將夏令營課程轉換為鄉鎮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讓夏令營壹貫沿襲的經典,成為壹扇窗,以它去影響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學校。
以下呈上夏令營壹貫以來的特色課程導師介紹,讓大家更清晰明白十五天之間的豐富內容。
特色課程部分導師介紹
果凍老師
孩子們眼中的孩子王。曾就職於太湖大學堂小學部。教授藝術、戶外等課程。曾多次參與組織夏令營、戶外體驗營等兒童教育活動。擅長手工制作、野營探險、大醫精誠、中文經典導讀等課程。
王潤城老師
甲骨文慧畫創始人,樂活仙谷谷主。從事兒童國學教育工作,將古文字的智慧與識字、繪畫、國學融為壹體,創造出甲骨文慧畫這門獨特的課程,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被稱為“甲骨文老師”。
曹海峰老師
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生藥學專業,後留校就職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博物館科普部,長期從事中醫藥科普教育工作。喜植物,癡迷於植物的分類、中藥材種植、名貴中藥材品質鑒別。
閻霞老師
執業律師,在國有銀行及律師事務所從事法律工作13年;2011年初入職南懷瑾先生所創的太湖大學堂後轉入國學教育;2014年參與創辦傳統文化特色小學——成都孔裔國際公學小學部,負責國學吟誦課程及教務管理;2017年常住洞山工作。
santi老師
墨西哥人,連續六期參與洞山夏令營戶外團隊課程的主要工作。擅長戶外課程及西點制作。
李昆鵬老師
連續六期擔任洞山夏令營武藝課程總教練。
武當玄武派十五代傳人,得玄東道長親傳武當內家功法,又跟隨武當太乙五行拳第十八代傳人楊群力老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