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歷史-自豪的溫州人》
眾所周知,猶太人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而如今,在中國也出現了這樣壹群會賺錢的"猶太人",那就是溫州人。
有位朋友曾經這樣說:"溫州人不是壹般地想發財致富,而是不屈不撓地想盡壹切方法使自己發財致富,因為這也是溫州社會衡量個人成就的主要標準!"
確實如此,溫州人正是憑借強烈的想要致富的欲望,把致富作為個人的人生目標,並身體力行地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以達到這個目標。結果,他們成功了!
如今,溫州人已經被看作是國人中最有全球視野、最有商業頭腦、最貼近草根、最能克服民族劣根性、最能代表資本逐利趨勢的壹群人。溫州人的財富越積越多,溫州人已經成為新壹代的創富商幫。
溫州人的致富思維: “壹定要做老板”
窮人:我也想創業,但是創業並不適合每壹個人,創業中會有許多風險,不如打工來得安穩些。
溫州人:我為什麽要給別人打工?資本再少也要創業,給自己打工,做自己的老板才是人生的追求。失敗也是壹種人生經歷,不想做老板的人肯定不是溫州人。
俗話說:"工字不出頭。"壹輩子打工,很難有大成功。司馬遷說過:"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秀文不如倚市門。"香港富豪莊永競則說,即使當個小老板, 資本再少也總是為自己幹,總會有發財的希望。可見,給別人打工,總是沒有自己做老板顯得更有發展。而溫州人的想法正是如此。
愛的港灣--家
有人說,家是溫馨、寧靜、安全的港灣;也有人說,家是清新、甜蜜、豐潤的田園;還有人說,家是遠方遊子日夜慢長心靈的牽掛,是溫暖的源泉;更有人說,家是壹首浪漫的歌,吟唱的是家人甜蜜的愛;是壹個美麗的夢,描繪的是家人的和睦和幸福;是壹棟溫暖的草屋,讓每壹個家人在這裏傾情釋懷,享受生命璀璨。
當兩顆心碰撞在壹起,組成了壹個新家,就像壹本剛剛制作好,才寫下前言的還帶著清草馨香的新書,新人就是這本書的封和底,彼此的愛連接著他們的心,成為這本書極其重要的書脊。從此,兩個相愛人把他們在壹起的生活,親手在潔白的書頁上,寫成壹頁壹頁點點滴滴的回憶。至於這本書的內容是精華還是糟粕,其實,都是來源於彼此對對方愛的信賴,彼此對家的責任,對家這本書前言承諾的履約程度。
在家這本書裏,作封還是作底原本沒有孰對孰錯,都是壹個家結構的需要。少了誰或改變這樣壹個結構,書都會輕易被毀掉。不必計較誰作封誰作底,家是自己的,封面是高貴是繁華是清雅是平實,都是自己去創造去描繪,最終只是壹個表象。只有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寫下壹頁壹頁豐富而溫暖的內容,才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書的厚度就是決定壹個家存在長短的尺度,是雙方是否履行好承諾的標桿。內容豐富的書往往很厚,她不是以奢侈華貴來決定的,而是用真誠和愛,以及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寫成的,是用最平淡卻最觸動心靈的對愛的信念書寫下的。這本書越厚,愛的書脊就相應的越加純厚濃郁,也更會緊密地連接著彼此對家的依戀。
生活中, 有的書很薄,有的書卻很厚。誰都希望自己的家,能成為壹本內容豐富、厚重沈實的書,當每次輕輕翻開她,都能夠從中領略到平凡生活中愛的溫暖,領略到彼此的愛給予對方的感動。
寫好家這本書很不容易,盡管相敬如賓,其樂融融,和氣壹團,溫馨甜蜜是這本書的中心和心裏的目標。但家也並非是繁雜塵世中的世外桃源,總會遇到壹些不調和的小插曲。不能把這些不和諧的小插曲,以自己的自私、狹隘去加以放大,而是以禮相容,以愛曉安,用誠實、忍讓、包容、諒解,和海壹樣對彼此的愛,來書寫好家這本厚厚的書集。
水滴需要在大海的懷抱裏,才不會幹涸;江河需要億萬個水滴的凝聚,才會有滔天的氣勢。家也壹樣,家有了彼此無私地給予對方的溫馨與濃濃的愛,才能著就出壹本好書。
家是壹本書,壹本寫下彼此對愛的理解愛的承諾的書。每壹行每壹頁都是相依相攜的不經意足跡,在日積月累中,壹點壹點成就厚重的人生。
願每壹個相愛的人,用彼此的愛珍惜與愛護家這本書,也寫出這本書最厚重沈實內容。
第2篇:那壹刻,我感受到了母愛
母愛,是世間萬物不可代替的愛,它由媽媽和子女多年積累的感情而組成。媽媽是愛花人,而子女就是壹朵朵小花,需要愛花人的愛,猶如母親對子女的愛壹樣。母愛是熱騰騰的牛奶,母愛是默默地陪伴,在妳需要時伸出溫暖的手撫摸著妳。母愛是熱騰騰的牛奶,母愛是默默地陪伴,在妳需要時伸出溫暖的手撫摸著妳。
記得有壹次,夜深了,大家都進入甜美的夢鄉了,我請感動全身發熱,心想:去喝杯水應該會好壹點吧!於是,我拉著枕頭起了床,因為那是太黑了,再加上我身體不舒服,所以我把鞋子穿錯,左腳穿成右腳,右腳穿成左腳。走到客廳,我搖搖擺擺地,不小心地把玻璃瓶打爛了杯落地的聲音把正在睡熟的媽媽驚醒了,她馬上跑了出來,並開了燈,問:“寶貝,妳怎麽了,沒事吧?”隨後,媽媽見我臉色蒼白,摸摸了我的額頭,大吃壹驚地說:“妳發燒了!”我不知如何是好,媽媽馬上扶起我坐下,然後幫我量體溫、找藥。38。5℃,媽媽看了,馬上背起我,用飛快的腳步送我去醫院,在路途中,有許多樹、草坪等障礙物,這使媽媽壹次又壹次得跌倒,但媽媽還是勇敢地站起來,我看到她的手都腫了。打完針回家後,媽媽幫我擦手、敷毛巾……第二天早上,我退燒了,起了床,看見睡在我旁邊的媽媽眼睛布滿血絲,我那時流出了滴感動的眼淚。是呀!在記憶的長河中,,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人們說:母愛是幹旱時的雨露,是寒冬裏的熱茶…母愛如山,母愛如海,母愛如天。那壹刻,我感受到了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母愛。
六年級:宋學詩
--600字
第3篇:我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我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感受。有壹種感受是讓我最為喜悅的,那就是——成功。
記得在我5年級的時候,有壹個奧林匹克英語競賽,英語老師特意輔佐我和幾位同學。我看了那些奧英書,覺得是小菜壹碟,不費九牛二虎之力就可殺進決賽。於是,在英語老師輔佐我們的時候,我沒聽,在那獨自壹個人做作業。我做完作業,老師也講完當天的內容了。時間壹天天過去,奧英初賽也快來了。我還是無動於衷。結果,我得了66分,比壹些沒有老師輔佐的同學差不了多少。那壹天,我想哭,“但男兒有淚不輕彈”。心想:如果上天能給我壹次機會,我絕不會放過。
果然,在我6年級的時候,上天真的再給我壹次機會——舉辦6年級奧林匹克英語競賽。我下定決心,不會在放此機會。於是,我每天學奧英的功夫比別人多幾倍。雖然還有幾個月,但我要做好準備!因為勝利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時間又壹天天過去,奧英初賽也快來了。我絕不放過1分,哪怕是0。5分!成績出來了,我113分殺進了決賽!我高興的睡不著覺。
決賽之前的日子裏,我更加努力的學奧英,壹眨眼,決賽來了。我認真做題,盡量不失分。我想得獎,但奪獎太艱難了,但我還是全力以赴!成績出來了,我與開平市3等獎僅差幾分,太可惜了!我沒有傷心,因為我已經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
我已經成功了!因為我已經達到我的目標——殺進決賽。我不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明白了壹個道理:做某樣事只要妳盡力了,就威爾問心無愧!
世界譚氏中學初壹 司徒泳源
--600字
第4篇:做壹個內聖外王的人 讀《中國歷史簡史》有感
做壹個內聖外王的人
讀《中國歷史簡史》有感
最近,經好友推薦讀了馮友蘭的作品《中國歷史簡史》。感受頗多。
這本書主要記述了中國歷代的哲學精髓及背景,也重點闡述了道家、儒家學派的思想,及為中國哲學做出巨大貢獻的文人。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內聖外王”。其意思是:政治領袖應當具有高尚的心靈。內聖是指這個人的內心致力於心靈的修養;外王是指這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
當今的社會是壹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它不僅“要求”人們要在表面上做的富麗堂皇,表現的十分優雅大方。還要在內在的修養與自身的價值,不能“壹問三不知”。
前幾日,島城出了壹位美女作家,寫了壹本深受廣大讀者的青睞。在她舉行壹次記見面會時,壹位記者問她:“請問《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下壹句是什麽?”那位美女作家深思熟慮後,試探性的說:“壹江春水向東流?”臺底下壹陣哄笑,此時她才明白自己答錯了。這件事反映了這個人只是達到了“外王”,而“內聖”卻並未做到。
在當今的社會,我們每壹個人壹定都要做到“內聖外王”。既要有內涵也要有君子的待人。如果只有表面的光鮮亮麗會被人認為膚淺;可是如果只有內在的內涵,沒有表現出來,不會察言觀色,那麽就極有可能被認為只會“死讀書,讀死書”。所以,“內聖”與“外王”相結合才能被社會認同,才能有所成就。因為這類人既有聖人的內在,又有君子的氣度。不論從事事業或是為人處事都有較好的方法。
我們壹定要從小樹立這種“內聖外王”的精神理念,會為將來打好堅固的基礎,希望大家都能做壹個“內聖外王”的人!
六年級:蒲公英的未來
--600字
第5篇:讓我感動的歷史故事
我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壹定經歷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經歷過許多事,有高興的、悲傷的、難忘的、有趣的……從書本上也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段齏劃粥》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出身於貧苦人家,兩歲喪父,母親由於無法維持生活,不得不帶著他改嫁別處。
範仲淹讀書非常專心。十多歲時,他住在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裏,晝夜苦讀。每天煮壹鍋稀粥,等它凝成凍子以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當飯吃。菜呢,更簡單!切幾根鹹菜就行了。後世把這件事稱為“斷齏劃粥”。齏,指的就是鹹菜。
範仲淹有個同學,看見範仲淹每天只吃點稀粥,便送了他很多美食。過了幾天,同學發現,他送的食物範仲淹並沒有吃,已經放壞了,很不高興。範仲淹說:“我並非不感激妳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習慣;如今要是享受了佳肴美食,恐怕將來就吃不得苦了。”
範仲淹對民間疾苦深為同情、他做官以後,提出了許多改革弊政的主張。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範仲淹那種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他教育人們只有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是啊,只有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在學習上,只有不畏艱苦,才能攀登科學高峰。如果在學習上碰到了困難,就應當迎著困難上!以後,在學習中,我壹定會更加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合肥市華府駿苑小學六年級:王寶妍
--600字
第6篇:《歷史的選擇》讀後感
坐在窗前讀者那本《歷史的選擇》,心中不由的湧動出壹股股愛國情。合上書本靜靜的回味,好似眼前又浮現出那壹位位愛國的英雄烈士們……
書中有壹位讓我記憶猶新的女英雄,她的名字被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她就是江竹筠。
“她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敵人甚至將竹簽插入她的十指……讀完了我的眼睛不由得模糊了起來。想到壹個女人居然能受住如此酷刑,我不禁想到了我,有時後壹點皮被弄破了就大哭大鬧。可是我讀到她受到如此大的痛苦時卻沒有說出機密,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了。
還有壹個人也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方誌敏
方誌敏被捕的那天,敵人搜遍了他全身,除了壹塊懷表和壹支鋼筆沒有壹文錢。誠如他所說的“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是我們革命者能戰勝壹切困難的地方。”
讀完這句話我感覺到我的臉壹下子紅了,想到自己的生活要什麽有什麽,自己還不斷的花錢買壹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再看看他,我的心中壹股懊悔湧上心頭。如果我現在學習他清貧,潔白,樸素,我將會比現在更幸福。
還有壹位偉大的人——毛澤東
他是***產黨的主席他從小愛讀書深明大義,再想想我都不小了但是精讀的書還沒有幾本。我要向他學習,讀書可以使人變得像毛主席壹樣充實。
放下書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再回眸祖國的過去是那樣的不易,只有現在努力的充實自己才會為祖國的未來盡壹份不偉大但不是太渺小的力量。
青島47中初壹:王秋實
--600字
第7篇:第壹次感受到父愛
我的爸爸是壹個沒有多少話說的人。上天已經給了我爸爸壹張嚴肅的臉,還給我爸爸壹個大扁鼻,專門用來出氣的似的。讓人壹走進他,就感覺他充滿了怒氣,連做女兒快十三年的我還未曾見他真正笑過壹次呢1直到那壹天的晚上……
那壹天,我因為壹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媽媽爭吵,然後飯也不吃走進房間,壹腳踹上門,抓起東西就往地上砸,使勁跺了幾下,翻身躺上床,用被子蒙上頭賭氣再也不起來了。
在床上我心裏很不安,不該對爸爸媽媽那麽絕情,他們始終是愛我的呀!這麽小的事,有必要嗎……我怎麽了,吃了火藥了嗎?現在道歉有用嗎?他們壹定很傷心……剛想到這裏,忽然聽到了沈重的腳步聲,我立即裝出入睡的樣子縮進被窩。門開了,爸爸走到了我的床邊,我心跳加速,認為爸爸要批評我了,正當我著急的時候,他俯下身子在我額頭上吻了壹下,我感受到紮紮的胡子在觸摸我的臉頰。接著他說:“小懶蟲,餓了吧,別裝蒜了起來吧!”我從床上擡起頭開始反抗:“妳的胡子真紮,該刮壹刮了!”“吃什麽呀?”我充滿天真地問。“冷飯!”爸爸壹臉壞笑。“哎!”我仰天長嘆。
雖然爸爸是壞笑,但是這壞笑是有意義的,這個壞笑裏有幽默,有許多以前未曾發泄的快樂,還有對我深深地,無壹用語言表達的父愛。
初壹:詹施軼
--600字
第8篇:我的歷史老師
秦老師是我很崇拜的壹位老師,但不幸的是,他是教歷史的,課上只有長時間的沈悶與短時間的騷動,我為老師而感到難過,不知是歷史成就了我崇拜的秦老師,還是我崇拜的秦老師毀了歷史,事實就是這樣,不想也罷。
秦老師像壹個老實人(註:只是像,哈哈)。
冬天時,他沒穿西服,不像老班那麽瀟灑;他冬天沒穿風衣(那種衣服像風衣),老衛那麽莊重(數學其實真的很重,不用裝,呵呵);他冬天不戴圍巾,沒有小郭那麽活潑,等等等等壹些不像特點的特點(註:不僅僅是不像),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秦老師很有特點,這不是諷刺!真的。
秦老師,像壹個老實人,但是,不經意間流露出壹種狡黠的幽默,來的時候,我們猝不提防,他的幽默,更像是黑暗中突然點燃又很快熄滅的火柴。
我不知道秦老師那張抽屜式的嘴裏裝了多少本書,我不知道秦老師那平淡的語言下有多麽大的激情,我不知道秦老師那突如其來的壹抹淡笑中有何種哲理,我想,我不知道的有太多,而這些不知道,都化成了壹個符號,三個字:秦老師。或許,從他的名字中我們會得到壹點啟示:壹個姓秦的人守護著壹縷陽光,引領後面的人尋找信仰。
秦老師有點兒孤單,他時常臺上臺下,走來走去,翻著課本,低頭思索,坐在後排,面墻思過(不是過錯的過,是過往的過),他就是這樣,像壹壇酒,我說不清是十年沈釀,還是正在發酵,因為這壹壇酒,我們無法打開,或許,我們已經打開,卻不會品嘗。
秦時明月漢時關,這月亮,留給下面的學弟學妹賞吧。
--600字
第9篇:歷史告訴我們
歷史,仿佛是壹本無形而又巨大的勵人之書。它無所不容,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詮釋著真理,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
歷史告訴我們,做人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自從劉備三顧茅廬以來,調兵遣將,用兵如神:火燒博望,巧借東風,三分天下,壹心輔佐劉備興復漢室。後來又為報劉備白帝城托孤之情,輔佐後主劉禪,南征南蠻,七擒孟獲;北伐曹魏,六出祁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終因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才會有百年之後杜甫“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概嘆。歷史告訴我們,做人應該不拘小節,忍辱負重。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在朝廷上頂撞了皇上,被關入天牢,慘受宮刑。在這痛不欲生的時刻,他想到了死,同時又想到了父親臨終前,手指著那部未完成的書,眼睛望著他,眼神中充滿了惆悵,無奈和期待。於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忍辱負重,奮發創作,終於為後人留下了這部不朽巨著——《史記》。
歷史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敞開心扉,兼容並蓄。我國古代的大清王朝,因自恃地大物博,國力強盛,就盲目自大,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終於在世界迅速發展的潮流中逐漸落伍,成為列強侵略的目標,最終走向滅亡。這壹慘痛歷史告訴我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開放自我,才能提高自我。
歷史告訴我們許許多多,它向我們闡述了做人的真理,讓我們以史為鑒,助我們登上人生的頂峰。
馬脊梁中學8年級129班 張珂
--600字
第10篇:銘記歷史 珍惜幸福生活——觀《小兵張嘎》有感
誰不想擁有幸福無憂的童年?誰不想擁有和平安寧的生活?如今,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聆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是否還能想起80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否還能想起那些和我們同齡卻過早擔當救國救亡責任的兒童團的孩子們?
看完《小兵張嘎》這部影片,對比自己,我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張嘎出身貧寒卻異常堅強,他的童年是在槍林彈雨的炮火中度過的。他沒有貴重的玩具,沒有美味的零食,他也不可能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學習。但是生活的苦難並沒有讓他退縮,他變得更加堅強與自信,更加樂觀與勇敢!拿自己和他壹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多麽渺小,實在是慚愧之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嶄新的時代,生活條件好了,父母、老師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發奮向上呢?還有什麽理由不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只要想張嘎那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們就能戰勝前進中的壹切險阻,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飲水思源,勿忘歷史。張嘎只是戰爭年代的壹個縮影,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用鮮血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壹代,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去創造。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像張嘎那樣,心系祖國,聽黨的話,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為國家的持久強盛、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謹以此文獻給偉大的中國***產黨成立90周年。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水泥廠學校四年級:夏子涵
--600字
第11篇: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聽!這雄壯而動聽的《滿江紅》是多麽深沈。他便是離我們已有兩千年的,從小母親就在其身上刻著“精忠報國”的,家喻戶曉的民族大英雄——嶽飛。
他出身於農家,是抗金戰火中的壹名出色將領。他懷著刻在骨子裏的“精忠報國”帶著他的嶽家軍與金軍對抗。他的部隊軍機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在抗金戰場上威名遠揚,讓不可壹世的金軍膽顫心驚,聞風喪膽。居然在金軍中流傳這著“憾山易,憾嶽家軍難”壹類的話。這是多麽了不起!屈指壹數歷史上也就區區幾人可以做到。
他滿懷著高昂的鬥誌要去收復北方迎回原北宋皇帝以及太上皇,但不料成為當今皇帝——趙構的眼中釘,肉中刺。雖然他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有著極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超群的指揮才能,但在政治上太缺乏經驗,壹心只為救回先皇,不為當今皇上考慮。他沒有想過如果他真救回了先帝和太上皇那麽宋朝將會有三個皇帝那趙構是什麽?這才導致趙構對嶽飛的擔心,在趙構的指示下秦檜夫婦將嶽飛陷害以某犯罪處決。壹代天驕便如此去世。
或許幾千年前,嶽飛應該支持趙構,而不是壹味的要去救回先皇,這樣趙構也不會質他於死地,他也可以繼續報效國家,這樣既實現了他精忠報國的宏願也可以保全自己。
嶽飛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學習他精忠報國的精神,在戰場上可以臨危不震,靈活運用的卓越指揮才能和他的文學造詣以及他正直,簡樸,愛國愛民愛兵的良好精神和品質。
寧夏中衛沙坡頭區中衛縣初壹:風火雷電王琦
--600字
第14篇:感受歷史
穿梭於歷史的叢林中,感受昔日的輝煌。流逝的時光將它埋沒,但是人們卻不能忘記它!忘記它帶個中華兒女的驕傲和恥辱。
走進秦始皇,看見他統壹全國的願望都壹壹實現,成為我國第壹個皇帝。為此我們感到欽佩。與此同時“壹將成萬古枯”,放眼望去,在那蜿蜒的長城腳下,掩埋了無數冤屈的靈魂!不僅如此,“焚書坑儒”的號令壹下,又有多少能人誌士被葬送。這,又不得不令我們對這位皇帝感到膽戰心驚。
壹代英雄,西楚霸王雙手持劍,將寶劍漸漸逼近自己的胸膛。壹縷殘陽伴著時間壹起靜止。他屹立在我們眼前。他走了,但他並沒有離我們遠去,我至今都能感受他的遺憾和自尊。
接著歷史隨著壹首沁園春雪中的“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帶我們來到了清朝末年,我們壹起目睹外國侵略者輕易推開中國的大門,他們早就盯著這塊垂涎已久的食物。只見壹噸噸的鴉片運進了中國。就有如壹個魔鬼吮吸著人民們的意誌!終於林則徐站了起來,領引中國人民走向精神上的第壹次勝利!壹次又壹次的禁煙,成就了壹代民族英雄,林則徐。
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但歷史也永遠不會終止,我們更要為美好的明天奮鬥,普寫輝煌的歷史!
星子二中初壹:李成材
--500字
第15篇:傾聽歷史的回聲——讀《世界歷史》有感
“書是精神的巢穴,是生命的禪床”,這是余秋雨說過的壹句話,也是我內心的寫照。書是拉近了時間的省略號、是縮短了地域的逗號、還是那壹段又壹段的分號,總之,書將是我壹生中最好的朋友。
鳥瞰古今中外,仔細研究歷史的價值,妳會發現,不同的人看歷史的角度是不同的,較膚淺的人會認為歷史只是壹本老少皆宜的童話書;稍微知識淵博的人會認為歷史是壹本“四庫全書”;而我卻認為歷史是壹瓶香檳,壹顆五彩的芝士,是我的良師益友。貫穿歷史的時空,意大利的政治風暴讓我明白了政壇的殘酷;中東的戰火教我明白了這個利益紛爭的世界;“巴巴羅沙”德軍的閃電戰更讓我牢牢記住了先下手為強的道理。是的,歷史是前輩留給我們的照妖鏡,是前輩給我們檢討書。妳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皇帝們哪個不是善於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才成功的。像唐宗宋祖、壹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漢武大帝等等。而相反,像紂王那些壹意孤行的暴君,換來的卻是人們的千古討罵。所以,我們在讀歷史的同時,不能只是簡單的關註其中的情節,而是要仔細地琢磨壹個事件、壹個朝代興亡的原因和規律。避免歷史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
在所讀的眾多歷史故事中,請允許我摘抄壹幅我情有獨鐘的片段。這幅片段的名字叫《猶太王國的劫難》。話說愛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壙張的腳步踏上了以色列國土,他們占領了撒馬利亞城,以色列遭到了第壹次滅國。公元前583年,尼布甲尼二世大軍再次將耶路撒冷團團圍住,猶太人的抵抗並沒有起到作用,三年後,猶太民族慘遭第二次滅國,巴比倫軍隊血洗了耶路撒冷,並且還將全部戰俘壹同運回國去,著就是有名的“巴比倫之囚”。雖然這樣,幾經磨難的猶太民族並沒有失去信心,在壹批又壹批的猶太人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實現了復國之夢。這個故事看起來是簡短的,但是他給我的啟示卻是宛如那壹江春水壹樣,留之不盡。每當我心情低落或是想放棄時候,我總是會暗示我自己,不要放棄,猶太民族那麽艱難的處境都能走出來,我這點處境又算得了什麽呢?所以,在讀完這個歷史故事後,我始終保持壹種樂觀上進的心態。
歷史,古文明的殿堂;歷史,天涯海角的回音。讓我們品讀歷史,研究歷史,欣賞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