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誰動了我的生活?內文:環境造就英雄
寫下這個標題,腦海裏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筆者以往生活裏的壹些片段。
兩年前,在壹個小單位的政治部任新聞通訊員。雖然是政府部門,但衙門很小,同事、領導之間幾乎沒有距離,相處大大咧咧,也就有點不分上下。某天,忽然有消息傳來,說從某某大區機關調來壹位同誌來我們單位。我們為這個消息興奮了好壹陣子,大家心裏不約而同地在想:大機關來的人,不知道是怎樣的風度翩翩。其實後來這位也不過在我們單位任了壹個小小的幹事,但對於他我們都很尊敬,他提的倡議肯定很多人響應,領導開完會也總會謹慎地再征求壹下他的意見。背後談論起,第壹句通常是:大機關下來的,作風就是不壹樣……結果不言而喻:連續5個季度的先進工作者被他壹人全摘,當初同樣銜級的,他是第壹個被提職。
其實有點過於主觀,也有點過於盲目。但是觀察我們身邊的事實,卻也是壹個活生生的藍本。我們已經習慣了從壹個人(事物)所處的環境來決定他(它)品質優劣。中國有這麽壹句俗話:狗尿臺長在金鑾殿上,它就不再是普通的狗尿臺。盡管有點刻薄,但同樣證明壹個真理:環境決定人的生活狀態。
在上海“漂”的時候,住所的旁邊有個很高檔的社區,純別墅群的。每次見到這個別墅群門口進出的男女,身邊的朋友總是艷羨地說,說不定這個人就是某某高官或者某某富翁。每當經過壹些破舊些的生活區,看到那些進出的男女,所給的評價自然又當別論——妳無法回避這個現實:居所,是我們不用宣揚就能體現身份價值的生活名片。
從盲目體現到肯定自我
從三皇五帝開始,人們就開始為居所不懈努力。怎樣的地位身份,決定怎樣的居所;同樣,怎樣的居所,也決定怎樣的地位身份。於是歷史上就有了故宮以及數不盡的朱門大院,也有了更多的草堂和茅屋。站在當代的眼光去解析,歷史上的居所似乎純粹是為了表現身份的,當然這是壹種盲目的體現。時代發展至如今,我們的居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卻也曾壹度陷入純粹表現的盲目泥潭。很多樓盤,單純是為表現身份,為了露富而去建造,絲毫不去考慮它是否氏人居住,是否滿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置業者也曾被這樣的風潮沒頭沒腦地帶著瘋跑過壹陣子,大把的鈔票掏給那些所謂的豪宅。
如果妳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那麽對於為什麽將自然和諧作為居所的最底線原則將毫不疑問。人類的祖先來源於原始的森林,來自於最徹底的自然裏,那自然的陽光雨露以及花蟲鳥獸是我們最初的夥伴。無論時代變遷,對自然的親和始終不變,自然原生的,才是最氏人類的。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在暗灰色空氣裏建造壹座自然之城,在那裏自由的呼吸新鮮空氣,享受絢麗陽光,放逐靈魂和思想,回歸人性的至真與至純,成了多少都市人的夢想。
這樣的壹筆,應當寫進人類居住史的篇章,甚至是人類發展史的輝煌壹筆。居所形態和目的——從盲目體現到肯定自我。
標準,前所未有的高度
怎樣的房子才能稱上自然和諧?雖然目前政府並沒有壹個標準定義,但壹些知名專家認為,自然生態住宅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首先是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合理地安排並組織建築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建築與環境之間成為壹個有機的結合體。這當中要涉及到生態學、建築技術科學的基本原理,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其次是擁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滿足人們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適環境,使人和建築、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壹個良性循環系統。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有少占地、節水、節能、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汙染、延長建築壽命等。
寫到這裏,作為壹個地道的河南人,不能不提壹下河南的地產,說起河南的地產,就不能不說河南建業。最初知道建業,知道胡葆森,是因為他的壹句話: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當時很詫異,這樣的語調和句子,在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顯得很平常,但是作為壹個只有追求利潤才能生存的民營私有企業,把這樣的定位作為公司的發展理念的,幾乎沒有。妳當他故意作秀也好,當他擺高姿態也好,但至少能想到,就已經值得擊節。
事實說明壹切。建業的房子象雨後春筍般林立起來。從最初的建業金水花園開始,建業綠色家園、建業新天地桂園,建業桂花居,建業森林半島……這些樓盤象厚重的腳印,走遍河南的白山黑水,幾乎占據了中原所有的地級市。2003年,震撼中國地產界的“金水花園10年還款計劃實施”的新聞,占領了全國各大媒體頭條的時候,所有象筆者壹樣對建業、對老胡、對“根植中原造福百姓”抱觀望態度的人徹底信服了。這是壹個負責任、有著崇高理想的企業和企業人。“過去13年來以及未來的20年,只為河南人建造好房子”。壹個擁有20億人民幣資產的房產巨頭,做出這樣的戰略定位,感動整個河南,乃至中國。
有壹次,偶然接觸了壹位建業的建築規劃師張可,他有壹段話讓我很難忘記:什麽叫好房子?標準其實很難定義。房子是居住的,是和生命的感官息息相連的,那些生命存在的細節,誰也無法代替誰去感受。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從人性的本源去考慮,把人放置到最自然的空間裏。我們深信,在純粹的自然裏,人才是屬於自己。有時候,我壹邊設計,壹邊反復思考:假如我在這樣的空間裏生活起居,我會有怎樣的感受?
很感動於他最後的壹句話。作為壹個設計師,把其他壹切的客觀因素屏棄在外,將自己放置到作品中去感受真實,而這件作品最終要呈送給他人。他所能做的最大的努力,非此莫彼。
純粹自然空間,感受真實自我——建業為此努力不息並已略有成就的建築標準。至少在目前的河南,這是前所未有的建築高度。
矛盾的辨證統壹
生活中,有這樣的消費觀:價格高的不壹定的最好的,但最好的絕對是價格不菲。舉個例子:在大型電器商場裏,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某些電器標價很高,壹旦銷售困難,價格往往壹落千丈。而象松下、三星等知名品牌,即使遇到最慘淡的銷售淡季,也僅僅是稍微的降價,不會有太大的浮動。原因是什麽呢?這些品牌力求卓越,所選用的原材料本身就很昂貴,也就是造價就高,無論如何降價,也總會有壹個底線。
以上的這段理論,並非筆者原創,而是來自建業旗下壹位叫高強的銷售部主任。建業在濟源的項目是森林半島,而高強正是濟源人。有段時間,和他交談時,他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即是濟源的人們對價格有些微詞,但由於實際造價壓迫,價格實在難以調整。
建業·森林半島的規劃理念就是純自然,最和諧。在綠色環保如此被重視的今天,環保材料價格昂貴,自然環境資源更如金子般可貴。高強舉了個例子:在選擇窗戶、門時,為了確保綠色環保、高質實用的原則,森林半島堅持使用了“LG”、“盼盼”等名牌產品。本身按照標準建造自然生態住宅已經需要相當成本,價格自然有高度。
“這對我們只是壹個檻,對濟源市場卻是壹個挑戰。我們相信好東西肯定會被人認可,自然和諧的居住理念也必將會被有遠見的人士接受。森林半島首先考慮的不會是降價,而是更進壹步地提高產品本身質量。”說這句話的時候,高強略顯激動。筆者也深信,建業必將邁過濟源高端商品房的門檻,讓這壹方水土的人們住上真正的好房子。請河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