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汕頭不僅僅是經濟特區,還是第壹批經濟特區。1979年,鄧爺爺在廣東深圳,決定廣東深圳、珠海、汕頭,福建廈門設立出口特區,1980年改為經濟特區,這就是中國第壹批四個經濟特區,其中就包括汕頭。而第二批經濟特區是1988年設立的海南經濟特區,這壹年海南省成立,同步設立為經濟特區。1991年左右,上海浦東新區成立,雖然也是特別的經濟模式,但並沒有稱之為經濟特區。
三江出海口,潮湧匯汕頭。作為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汕頭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改革開放以來,因港而立、因僑而興的汕頭堅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從濱海漁村不斷發展成為粵東壹顆閃耀的明珠。
9月28日,汕頭海灣隧道正式通車的消息讓這座城市歡呼雀躍。作為連通汕頭內海灣南北兩岸的第三條通道,海灣隧道不僅是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更是汕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汕頭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構建“三新兩特壹大”產業發展格局,以文化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積極主動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職責使命。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汕頭信心百倍,步履堅定,將繼續加快建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不斷開創新時代汕頭經濟特區改革發展新局面。
汕頭市的主要方言為潮語-潮汕話,潮汕話在汕頭從音系劃分可分為韓江片和練江片兩種口音。韓江片是汕頭話的代表音,主要流行於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練江片主要流行於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汕頭話揉合了潮汕各地方言特色,特點是較為中性,少降調和升調,語音清亮幹脆,圓潤甜美,聽起來較為舒服。它映射了這個百載商埠的性格特征:精細,務實,果敢。
短語/俗語:_壹擰,挨剴壹靠近,挽草壹拔草,捋壹打罵,登丟壹當場,交掛壹關系,掛沙壹擱淺,拓拍壹提醒等。
潮汕菜,簡稱“潮菜”,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追溯到漢。花樣繁多、大小鹹備、豐儉由人。食在汕頭,既有對於傳統的保留和堅守,又有步履不停的新鮮探索,它身處粵菜之鄉,卻又自成壹個體系,壹切都源於那種紮實的功夫與開放的心態。潮菜的味道在歲月流變中未曾改變,這些味道已和鄉情、懷舊、堅忍等情感和理念糅合在壹起,成為壹種溫馨的美食文化。
汕頭名吃:豆腐_蟹、酸菜白鱔、清燉魚翅、生炊龍蝦、紅燜松魚頭、炒糕_、落湯錢、鼠__、雙烹粽球、厚_蠔烙、鹵獅頭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