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是詳細的。望采納。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眼鏡蛇瓶子草屬 Darlingtonia ,太陽瓶子草屬 Heliamphora 以及瓶子草屬 Sarracenia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毛膏菜科 Droseraceae ∶貉藻屬 Aldrovanda ,捕蠅草 Dionaea ,毛氈苔屬 Drosera
露葉毛氈苔科 Drosophyllaceae ∶露葉毛氈苔屬 Drosophyllum
Byblidaceae 科∶ Byblidaceae 屬, Cephalotaceae 科∶土瓶草屬
貍藻科 Lentibulariaceae ∶捕蟲堇屬 Pinguicula ,貍藻屬 Utricularia 和螺旋貍藻屬 Genliea
鳳梨科 Bromeliaceae ∶ Brocchinia 屬 和 Catopsis 屬
其中以瓶子草科,豬籠草科,毛膏菜科和貍藻科占食蟲植物的 90% 以上,以下就這幾類作壹個簡單的介紹∶
美洲的有袋植物瓶子草科∶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產於美國西南部的瓶子草屬和眼鏡蛇瓶子草屬,及產於南美蓋亞那高地的太陽瓶子草屬.這類的植物葉子演化成瓶狀,並由瓶內分泌誘餌以吸引昆蟲,當昆蟲失足落下,瓶子內有逆毛防止小蟲爬出,最後被瓶內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為植物的養分.瓶子草會分泌酵素分解小蟲;太陽和眼鏡蛇瓶子草不會分泌酵素則是利用***生微生物,獲取此份佳肴.
熱帶的有袋植物豬籠草科∶科幻小說常描述探險家不小心被食人花吞食,命喪黃泉,雖然食人花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但以食人花為構思靈感的豬籠草卻是存在這個世界.豬籠草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幾個大島婆羅洲,蘇門達那等地,不過在印度,中國及澳洲等地也有零星的分布.此科將近九十種,豬籠草最大特色是葉子末端形成籠子狀,最小約壹個乒乓球大,最大則可以把壹個成人頭罩起來.由於豬籠草的籠子觀賞價值很高,所以有人大量繁殖作為觀賞植物.
美麗的死亡陷阱茅膏菜科∶大多數的人看到茅氈苔葉片上黏液如晨光的露珠都會贊嘆不已,然而對於許多昆蟲而言這壹個美麗的死亡陷阱,壹旦踏下去便無法自拔,最後只能成為這美麗陷阱的壹分子.茅膏菜科分為毛氈苔屬,捕蠅草屬和貉藻屬,大部分的學者認為貉藻這種水生植物的前生是捕蠅草,大家大概很難想像到乾乾的捕蠅草和濕濕的毛氈苔是表兄弟,不過這兩類植物遇到獵物時,都會主動夾起來,在食蟲植物中,也只有此類植物具有此種特性.
多采多姿的大家族貍藻科∶這個家族的花是食蟲植物中最多采多姿的,有紅,黃,紫,橙 … 等五顏六色令人目不暇給.此家族是食蟲植物最大的家族,有三個屬分別為捕蟲堇屬,貍藻屬和螺旋貍藻屬,此家族廣泛分布全球各大陸塊,其中貍藻屬將近兩百多種約占食蟲植物的三分之壹強,傲視食蟲植物界.貍藻有水生和陸生兩類,當小蟲進入囊狀的捕蟲構造,出口會被反扣,小蟲就無法出來,只好當貍藻的美食.
食蟲植物能演化到吃動物,那麽在地球應該繁衍興盛才對,然而事實卻非如此,食蟲植物壹直在減少中,說起來跟人還是脫不了關系,除了生育地遭受到人為開發的壓力外,豬籠草和瓶子草這類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存在著非法采集的壓力,在這兩方面的壓力下,食蟲植物生存所受到的威脅逐漸提高,為了保護這些植物還是請人類克制壹下私欲,為其他的生物想壹想吧!
捕蠅草
食蟲植物的葉片變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還有的像蚌殼……。各種奇形怪狀的葉子,是它們捕捉昆蟲的有效“裝置”。
不同的食蟲植物其捕食昆蟲的方式也不壹樣。瓶子草和豬籠草設陷阱捕蟲,是壹種消極等待的被動方法;而捕蠅草則是采用積極主動的方法捕蟲,因此最為惹人註意,也顯得更加有趣。有壹部科教電影叫《中山植物園》,裏面有這樣壹個非常珍貴的鏡頭:壹個甲蟲爬到壹株植物的葉片上,蚌殼似的葉片迅速合攏,葉緣的刺毛也交錯地扣合起來,把甲蟲牢牢地關在裏面,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蠅草。
捕蠅草是壹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莖很短,葉輪生。葉子的構造很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有羽狀葉脈,呈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到了葉端就長成肉質的,並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其形狀呈月牙形,可像貝殼壹樣隨意開合,這就是它的“誘捕器”。每半個葉片的邊緣都生有10—25根剛毛,其內側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或叫激發剛毛)。在葉緣還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用以引誘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