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瑯邪臨沂人也。年數歲,伯父弘集會諸子孫,弘子僧達下地跳戲,僧虔獨正坐采蠟燭珠為鳳凰。弘曰:“此兒終當為長者。”
僧虔善隸書。孝武欲擅書名,僧虔不敢顯跡,常用掘筆①書,以此見容。泰始中,為輔國將軍、吳興太守。王獻之②善書,為吳興郡,及僧虔工書,又為郡,論者稱之。
太祖善書,及即位,篤好不已。與僧虔賭書畢,謂僧虔曰:“誰為第壹?”僧虔曰:“臣書第壹,陛下亦第壹。”上笑曰:“卿可謂善自為謀矣。”示僧虔古跡十壹帙,就求能書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書人名》壹卷。
僧虔《論書》曰: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於欣”。亡曾祖領軍書,右軍③雲“弟書遂不減吾”。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忿,在荊州與都下人書雲:“小兒輩皆學逸少書,須吾下,當比之。”王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張翼寫效,壹毫無異,乃題後答,右軍當時不別,久後方悟,雲“張翼小人,幾欲亂真”。張芝、二衛並得名前代,無以辨其優劣,唯見其筆力驚異耳。羊欣書見重壹時,親受子敬,行書尤善,正乃不稱名。孔琳之書天然放縱,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謝綜書,恨少媚好。謝靈運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庾昕學右軍,亦欲亂真矣。(取材於《南齊書》)
註:①掘筆:禿筆。②王獻之:字子敬,東晉書法家,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後世。③右軍:右軍將軍。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職,世稱“王右軍”。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A.終當為長者 長者:年長的人
B.右軍後進 後進:後來長進
C.天然放縱 放縱:不受約束
D.亦得入流 入流:列入流品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壹組是( )
A.常用掘筆書,以此見容/羊欣書見重壹時
B.乃題後答/正乃不稱名
C.右軍當時不別,久後方悟/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D.無以辨其優劣/皆以美於徐公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壹項是( )
A.伯父弘集會諸子孫,弘子僧達下地跳戲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們聚在壹起,王弘的兒子王僧達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書,及即位,篤好不已
太祖擅長書法,等到即位,(對書法還是)深愛不止
C.卿可謂善自為謀矣
妳可以說是善於替自己謀慮了
D.亡曾祖領軍書,右軍雲“弟書遂不減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領軍寫信,王羲之說“老弟寫信就沒有丟掉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壹項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為求自保,不惜用禿筆寫字來掩飾書法水平。
B.王獻之和王僧虔都擅長書法,又都做過吳興郡守,因此傳為美談。
C.征西將軍庾翼與王羲之在書法上齊名,很多小輩都來向庾翼學習。
D.張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書法,都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5.文中說“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少於欣’”,意思是“宋文帝的書法,自己說可以和王獻之相比,但當時評議的人說‘(宋文帝的)天資高於羊欣,書法藝術所達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請結合妳的閱讀積累,談談對“天然”和“功夫”二者關系的理解。(不少於200字)
1.A
2.A
3.D
4.C
5.圍繞“天然”和“功夫”的關系,結合個人的閱讀積累,進行闡發。
2. 伶官傳文言文譯文譯文:
啊!盛衰變化的規律,雖說是由天命決定,難道不也是與人事有關的嗎?探究唐莊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世間傳說晉王將要去世的時候,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且囑咐他說:“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來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約拜為兄弟,卻都背叛了我們而歸順了梁朝。這三者,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現在給妳三枝箭,妳千萬不要忘記妳父親未了的心願!”莊宗接受了這三枝箭並把它們供奉在宗廟裏。以後出兵作戰,就派部下用壹副少牢去宗廟向晉王禱告,並請出那些箭,放在錦囊裏,讓人肩背著它,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凱旋歸來後,再把它放還宗廟。
當他用繩子捆綁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著梁朝君臣的頭顱,送進宗廟,把箭還給先王,並把成功的消息報告亡靈的時候,那強盛的意氣,可謂壯觀了。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然而壹個人在夜間壹聲呼喊,叛亂者就四下響應,只好蒼皇向東逃出,還沒碰見亂賊,軍隊卻已離散了。君臣們互相呆看著,不知該向何處去,以至於剪斷頭發,對天發誓,眼淚沾濕了衣裳,又是多麽的衰敗啊!難道是因為取得天下艱難而失去容易嗎?還是探究他的成敗過程都出自人為的原因呢?
《尚書》上說:“滿足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補益。”警惕與勤勞可以振興國家,安逸和舒適可以喪失性命,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當他強盛時,普天下的豪傑,沒有壹個能與他爭雄,到他衰敗時,幾十個優伶來困擾他,卻使他喪命亡國而被天下所譏笑。
可見,禍患常常是在細微的小事上積聚起來的,而聰明勇敢又往往在沈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難道僅是優伶就能造成禍患嗎?
3. 選自後漢書蘇章傳的文言文公私分明1、原文:
蘇章字孺文,扶風平陵人也。八世祖建,武帝時為右將軍。祖父純,字桓公,有高名,性強切而持毀譽,士友鹹憚之,至乃相謂曰:“見蘇桓公,患其教責人,不見,又思之。”三輔號為“大人”。
永平中,為奉車都尉竇固軍,出擊北匈奴、車師有功,封中陵鄉侯,官至南陽太守。齋碌檬章少博學,能屬文。安帝時,舉賢良方正,對策高第,為議郎。數陳得失,其言甚直。出為武原令,時歲饑,輒開倉廩,活三千余戶。順帝時,遷冀州刺史。
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請太守,為設酒肴,陳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壹天,我獨有二天。”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舉正其罪。州境知章無私,望風畏肅。換為並州刺史,以推折權豪,忤旨,坐免。隱身鄉裏,不交當世。後征為河南尹,不就。時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論者舉章有幹國才,朝廷不能復用,卒於家。——《後漢書·蘇章傳》
2、譯文:
蘇章,字孺文,扶風平陵人。他的八代祖上是蘇建,武帝在位時擔任右將軍,他的祖父叫蘇純,字恒公,有很大的名聲,性格倔強急性子而且不怕當面指出別人的缺點(就是當面提意見),士子和友人都很忌憚他,見面後都互相說:“見蘇桓公,害怕他教誨責備人,見不到他,卻又思念他。”京城周圍的人都稱他為“大人”。
永平年間,在竇固的軍隊擔任奉車都尉,隨軍攻打北匈奴、車師有功,受封為中陵鄉侯,後來做官到南陽太守。蘇章從小就十分博學,善於寫作。安帝在位的時候,朝廷薦舉賢良方正有學識的人,蘇章應對得當,策論高妙,得以任用,(就是選拔年輕幹部)擔任議郎這壹職務。在皇帝面前幾次議論政策得失,發表的言論切中時弊,群臣都認為他十分正直。不久外放作了武原縣令,當年是災年,蘇章立刻打開官倉賑災,救活了三千多戶人。順帝在位的時候,蘇章升職擔任了冀州刺史。蘇章有老朋友在其屬下擔任了清河太守,蘇章接受任務查證老友的腐敗問題 。 後其得知蘇章為其上司,便設宴相請。席間清河太守陳述了二人平生的情誼,並說:“人皆有壹天,我獨有二天”(意即蘇章為其保護傘)。蘇章稱:“今日我與妳故人敘舊,是私人關系;明日我是冀州刺史辦案,要依法辦公事。”第二日公堂之上遂將老友拿下,依律治罪。於是冀州境內都知道蘇章是個剛正無私的人,紛紛對其敬畏。後來蘇章異地交換做並州刺史,上折得罪了當地權貴,因為違反了皇帝的旨意當即被罷免。蘇章隱居在鄉間,不與官場來往。後來又被朝廷征召為河南尹,不肯前去就職。當時,天下日益動蕩,人民多有疾苦,有評論的人向朝廷舉薦蘇章有治國之才,然而朝廷始終沒有任用他,蘇章最後在家鄉去世。
4. 朱常洵傳 文言文翻譯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開始,王皇後無子,王妃生下長子,即為光宗。朱常洵在其後出生,母親鄭貴妃最受神宗寵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內外大臣懷疑鄭貴妃謀立自己的兒子,便紛紛就此事上奏,盡管許多人相繼被貶官放逐,但仍不斷有上奏反對者。神宗為此十分苦惱。萬歷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為太子,而封朱常洵為福王,福王的結婚費用達三十萬,營造洛陽的宮邸達二十八萬,是平常規定的十倍。廷臣請求福王前往藩地,為此上奏數十上百次,均未獲答復。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啟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內興盛,皇帝所派稅使、礦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堆積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數以億萬計。現在這些財寶大多用來資助朱常洵了。朱常洵臨行出宮門時,神宗四次將他召回,囑咐他三年入朝壹次。並下詔賜其莊田四萬頃。經有關官員力爭,朱常洵也上奏推辭,才減去壹半莊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選取山東、湖廣之田加以補充。朱常洵又上奏請求得到已故大學士張居正被抄沒的家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四川鹽井專賣和茶稅。伴讀、承奉諸官,借管理莊田為名,乘車出入黃河南北、齊楚之間,所到之處都被他們擾得不得安寧。朱常洵又請求得到淮鹽壹千三百引,在洛陽設店與百姓進行交易。宦官到淮、揚供鹽,他們從中侵吞,動輒就要求數倍之鹽。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東鹽,因改食淮鹽的緣故,凡非福王店鋪所出食鹽則禁止出售,河東鹽引被阻止通行,邊餉因此不足。廷臣請求改由河東供鹽給福王,並且不再與百姓進行交易。這個建議未被采納。神宗久居深宮,對群臣的奏章壹律不予察看。唯獨福王的使者記名於門籍,由中左門進出宮中,壹日之內數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滿意的答復。四方奸人紛紛改名換姓,逃亡在外,探聽風聲,趨利若鶩。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萬歷年終之時。
到崇禎帝時,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禮。朱常洵終日閉閣酌飲醇酒,所愛唯有婦女、歌舞。秦中流賊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災,人們互相殘食,民間壹片雜亂,都說先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富於皇宮。經過洛陽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錢百萬,卻讓我們餓著肚子死於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正住在家中,聽說之後很害怕,便將其中利害關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並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連攻陷永寧、宜陽。第二年正月,參政王胤昌率軍警戒防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將召入宮中,擺酒設宴,倍加禮待。數日之後,賊軍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縋城而出,手持長矛沖入賊營,賊軍才稍微退卻。夜半時分,王紹禹的親軍從城上招呼賊軍,互相談笑,揮刀殺死防守城墻的士兵,焚燒城樓,打開北門引賊入城。朱常洵縋城而出,藏匿於迎恩寺。第二天,賊軍跟蹤而至將其捉拿,朱常洵就這樣遇害。兩名承奉伏屍而哭,賊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紮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願再活,只求壹付棺木收容福王屍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賊軍見他們這麽有義氣,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壹付桐棺,載於斷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懷慶。賊軍火燒王宮,大火持續三日,仍然不絕。此事傳至朝廷,崇禎帝震動悲悼,輟朝三日,命河南官府為福王改殯。
5. 陳循傳文言文和譯文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進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帝欲易太子,內畏諸閣臣,先期賜(陳)循及高谷白金百兩,江淵、王壹寧、蕭鎡半之。比下詔議,循等遂不敢諍,加兼太子太傅。尋以太子令旨賜百官銀帛。逾月,帝復賜循等六人黃金五十兩,進華蓋殿大學士,兼文淵閣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倫應順天鄉試被黜,相與構考官劉儼、黃諫,為給事中張寧等所劾。帝亦不罪。
譯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晉升為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皇帝想更換太子,內畏懼各位內閣大臣,事先賜予(陳)沿等高谷白金百兩,江淵、王壹寧、蕭鐵的。等到下詔議,陳循等人於是不敢勸諫,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賜給百官銀兩布帛。過了壹個月,上帝又賜陳循等六人黃金五十兩,進華蓋殿大學士,兼文淵閣照舊。沿子英和王文的兒子王倫參加順天鄉試落榜,相互構陷考官劉儼、黃諫,為給事中張寧等人彈劾。皇帝也不罪。
6. 錢繆傳文言文翻譯,急~錢镠,是臨安石鑒鄉人。
唐僖宗在任時,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黃巢,消滅了董昌,積累了許多功德,自然顯現出來。梁開平年間,梁王封錢镠為吳越王。
有人慫恿錢镠拒絕梁王的任命,錢镠笑著說:“我怎麽能失去壹個孫仲謀呀!”於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這年,錢镠祭掃祖墳,邀請故老,各種樂器壹齊吹響,榮耀遍布山谷。
壹位九十多歲的老婦,拿著壹壺泉水相迎與道路左邊,錢镠急忙下車下拜。老婦撫摸他的背,叫著他的小名說:“錢婆留,我很高興妳長大成人了。”
原來錢镠出生的時候房間裏充滿了奇怪的光,他的父親感到恐懼,想把他扔到溪裏淹死。這位老婦苦苦相留,於是給他起名為婆留。
錢镠擺出牛和酒,來給鄉人吃喝。錢镠起身勸酒,獨自唱還鄉歌來給賓客娛樂。
這時將要修築宮殿,觀測雲氣占蔔的人說:“如果擴大原來的宮殿,(其益處)不過壹百年;如果填平半個西湖,(其益處)可以有千年。”錢镠笑著說:“怎麽會有千年而不出賢明的君主的事情呢?為什麽要讓我的民眾們受苦呢!”於是不再改造宮殿。
7. 高士汪沨傳文言文翻譯原文(節選):
汪沨,字魏美,錢塘人。明朝遺民。少孤貧,力學,與人落落寡諧,人號曰汪冷。舉崇禎己卯鄉試,與同縣陸培齊名。
甲申後,培自經死,沨為文祭之,壹慟幾絕,遂棄科舉。姻黨欲強之試禮部,出千金視其妻,俾勸駕,妻曰:“吾夫子不可勸,吾亦不屑此金也。”嘗獨身提藥裹往來山谷間,宿食無定處。沨故城居,母老,欲時時見沨,其兄澄、弟沄亦棄諸生服,奉母徙城外。沨時來定省,然沨能自來,家人欲往跡之,不可得。
嗣因兵亂,奉母入天臺。海上師起,群盜滿山谷,復返錢塘。當是時,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壹也,當事皆重之。監司盧高尤下士,壹日,遇沨於僧舍,問:“汪孝廉何在?”沨應曰:“適在此,今已去矣。”高悵然,不知應者即沨也。高嘗艤舟載酒西湖上,約三高士以世外禮相見,惟沨不至。已,知其在孤山,以船就之,排墻遁去。沨不入城市,有司或以俸金為壽,不得卻,坎而埋之。裏貴人請墓銘,饋百金,拒弗納。徙居孤山,匡床布被外,殘書數卷,鍵戶出,或返或不返,莫可蹤跡。遇好友,飲酒壹鬥不醉。
魏禧自江西來訪,謝弗見。禧留書曰:“吾寧都魏禧也,欲與子握手壹痛哭耳!”沨省書大驚,壹見若平生歡。臨別,執手涕下。沨嘗從愚庵和尚究出世法,禧曰:“君事愚庵謹,豈有意為其弟子耶?”沨曰:“吾甚敬愚庵,然今之誌士,多為釋氏牽去,此吾所以不屑也。”
康熙四年秋,終於寶石山僧舍,年四十有八。
譯文:
汪沨,字魏美,是錢塘人。明朝遺民。少年時失去父親,家裏貧困,學習努力,性情孤傲,很難跟人合得來,人們稱他為汪冷。考中崇禎己卯年鄉試舉人,跟同縣陸培齊名。
甲申事件(李自成攻陷北京)後,陸培自縊而死,汪沨寫文章祭奠他,竟痛哭到幾乎氣絕,於是放棄科舉考試。他的親族想強求他參加禮部的考試,拿出千兩銀子看望他的妻子,讓她促請汪沨起行,汪沨妻子說:“我的丈夫不能被勸服,我也看不起這些銀子。”(汪沨)曾經獨自壹人提著藥包在山谷中來往,吃住沒有固定的地方。汪沨原來在城裏居住,母親年老,想經常見到汪沨,他的哥哥汪澄、弟弟汪沄也放棄了生員的身份,搬到城外侍侯母親。汪沨時常來向母親問安,可是汪沨能自己來,家裏的人想要找到他的蹤跡,卻不能找到。
隨後因為戰亂,把母親轉入天臺山侍侯。海上戰事又起,山裏到處是盜賊,又返回錢塘。在這時,湖上有三個孝廉,都是高潔之士,汪沨就是其中之壹,當權的人都很敬重他們。監司盧高尤其禮賢下士,有壹天,盧高在僧舍裏遇到汪沨,問:“汪孝廉在哪裏?”汪沨回答說:“剛才在這裏,現在已經離開了。”盧高很失望,不知道回答的人就是汪沨啊。盧高曾經在湖上劃船裝著酒,邀約三個高士用世外的禮節相見,只有汪沨沒到。不久,知道他在孤山,乘船去拜訪他,汪沨倉皇逃走了。汪沨不進入城市,有的官員用自己的俸金給他祝壽,他不能推卻,挖坑埋掉它。家鄉的顯貴的人請他寫墓誌銘,送給他百兩銀子,他拒絕不接受。遷徙到孤山居住,除了筐床和布被之外,只有幾卷殘破的書籍,鎖上門出去,有時返回有時不回,沒有人知道他的蹤跡。遇到好友,喝壹鬥酒也不醉。
魏禧從江西來拜訪他,推辭不見。魏禧留下信說:“我是寧都的魏禧,想和先生握手痛哭壹場啊!”汪沨察看書信後非常吃驚,初次見面就好像壹生的老朋友。臨分別時,相互拉著手流淚。汪沨曾經跟從愚庵和尚探究出世的方法,魏禧說:“您待愚庵這麽恭敬,難道有做他弟子的想法嗎?”汪沨說:“我很敬重愚庵,可是現在的有誌之士,大多被佛教拉攏過去,這是我感到不值得(加入佛教)的原因。”
康熙四年秋天,汪沨終老在寶石山僧舍,終年四十八歲。
8. 張衡傳文言文整理壹、重點文言實詞。
1公 連辟公府不就 (名詞,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齊師伐 ,公將戰 (名詞,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壹。此指魯莊公。
) 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詞,對尊長或平輩人的尊稱。 ) 便可白公姥 (名詞,稱丈夫的父親。)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詞作名詞,公正無私的人。) 公車特征拜郎中 (形容詞,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詞,公開。) 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於國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2 辟 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3 征 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 名詞,證據,征驗。)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動詞,表現。 )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動詞,出征。
) 旁征博引 (動詞,尋求,搜集。 )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動詞,征收,征取。
) 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征收) 4 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④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5 精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形容詞,精心。 ) 以精銅鑄成 (形容詞,精純。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名詞,本義是精舂過的上等白米。) 齊楚之精英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精粹的寶器。)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形容詞,精銳。 ) 三打白骨精 (名詞,精怪。
) 殫精竭慮( 名詞,精力,精神。) 6 施 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動詞,設置。)
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動詞,施行,實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動詞,施加,強加。)
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 動詞作名詞,給予、贈送的東西。 ) 靡計不施,迄無濟 (動詞,使用。)
未報秦施( 動詞作名詞,恩惠。 ) 何施之為( 動詞,報答。
) 7 關 施關發機 (名詞,樞紐,關鍵。 ) 天子壹跬步,皆關民命 (動詞,涉及,關系到。)
距關,勿內諸侯( 名詞,關口,要塞。此指函谷關。
) 贏乃夷門抱關者 (名詞,此用本義:門閂。抱關者,守門人。)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嶽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玄都觀裏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8 機 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名詞,器件。 ) 衡善機巧 (名詞,機件。
) 其牙機巧制 (名詞,機件。)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名詞,關鍵。
) 此子機變 (形容詞,靈活,機靈。 )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形容詞作名詞,機變:靈巧應變的方法。
) 日理萬機 (名詞,事務。) 9 雅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副詞,平素,向來。)
察納雅言( 形容詞,正確的。) 明經義諳雅故( 形容詞,舊時的。)
聞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詞,屬舊時敬辭,可譯為“美好的”。 ) 附庸風雅 (名詞,《詩經》中的“大雅”和“小雅”。
) 二、重點文言虛詞。 1 . 副詞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於是皆服其妙。
/皆出營立觀。 ②鹹: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
/江表英豪鹹歸附之。 ③盡:妙盡璇機之正。
/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④畢:群賢畢至。 ⑤俱:船、糧、戰俱辦。
/待吾客與俱。 ⑥悉:悉使羸兵負草填之。
/悉府庫以賑之。 ⑦舉:舉家慶賀。
/殺人如不能舉。 ⑧勝:刑人如恐不勝。
/不勝枚舉。 ⑨備: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長久、經常的副詞。 ①常: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常痛於骨髓。 ②雅: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③素:榮祿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戶兼並。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①不:衡不慕當世。
②未: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③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⑥毋:趙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願將軍勿慮。
⑧莫: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2 因 ①因入京師(因而) ②因以諷諫(就)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3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於是) 三、詞類活用 時天下承平日久 (名詞作狀語,當時。
) 衡少善屬文(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於。 )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同上。
) 妙盡璇機之正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 大將軍鄧奇其才(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奇。
) 四、古今異義詞 常從容淡靜 (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今義:不慌不忙,沈著鎮定。)
舉孝廉不行 (古義:不去 ( 應薦 ) 。今義:不可以。
) 公車特征拜郎中( 古義:特地征召。今義:事物的特點、征象、標誌等。)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古義:篆,篆文。文,通“紋”,花紋。
今義:漢字的壹種書體,如大篆、小篆等。 ) 覆蓋周密無際 (古義:四周嚴密。
今義:周到細致。 ) 振聲激揚 (古義:激越、傳揚。
此指清脆響亮。今義: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作起來。
) 尋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