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鎮歷史沿革介紹
隱帝得名於古代,而隱帝作為“縣”的位置始於秦始皇時期。夏商時期,整個隱帝屬於“東方之地”,與中原相比,隱帝仍是壹片未開發的土地。隱帝在春秋時期屬於越國,在戰國中期屬於楚國。秦滅楚國後,隱帝歸秦國所有。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22年,即秦統壹全國的前壹年,秦政府下令在隱帝設立三個縣,即鄞縣、治縣和張炬縣,屬於會稽郡。鄞縣的縣界大約是鄞州區的南部、余姚南部的壹部分以及奉化、寧海、象山的整個區域。縣城位於今奉化百度。到了隋代,據《隋書地理誌》記載:“余姚、鄞、直三縣的句子中增加了陳平。”隋開帝九年,即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後,句章歸武州管轄,小溪鎮(今印江鎮)屬郡治。楊迪大業元年(605年),改武州為越州,改句為越州。大業三年(607年),越州改為會稽郡,刑名移至會稽郡。此時的縣域疆域極其遼闊,相當於今天寧波和舟山的總和。當地屬於張炬縣管轄。唐朝武德四年(621),張炬縣升格為鄞州。據《新唐書·地理誌》記載:“武德八年,鄞州廢,更置薊縣,隸越州。”即唐武德八年(625年),縣治改為薊縣,縣域版圖略小於隋朝。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知縣分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和知縣四縣,隸屬明州,當地縣屬知縣管轄。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年),知縣改為殷縣,屬吳越國明州望海。到了宋代,據《宋史·寧宗集》記載,鄞縣在北宋至南宋中期屬明州,南宋後期屬慶元府。元代改府為道,鄞縣屬慶元路,屬鄞縣管轄。明朝時,朱元璋厭惡“慶元”二字以慶元,改慶元路為明州府,鄞縣隸屬於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鄞縣狀元山上書朝廷,說明州名中的“明”字與州名中的“明”字沖突。為避國號之諱,他建議將明州改為寧波,意為“海定為博寧”,朝廷準奏,明州改為寧波府,鄞縣隸屬虢縣。明初至清代屬寧波鄞縣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屬鄞縣。1949年5月寧波解放後,成立姜山鄉。中共鄞縣縣委、縣政府於1949年9月從福州松下曹村遷至姜山,3月遷至寧波江東。1959 65438+10月~ 1982年4月,姜山人民公社在東新西街春義巷4號成立。從4月1982到6月1990,江山鎮位於Minaminoooji的113號。1990 65438+10月~ 1992年5月,姜山鎮在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姜山軍營(現改建為住宅樓)建立。1992 5月撤區擴鎮並鄉後,江山鎮位於北大東路029號(原姜山區委、區政府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