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屯堡怎麽讀?
天龍屯堡漢語拼音為:tiānlóngtúnbǎo
天龍屯堡好玩嗎
1、古老而傳奇的歷史
天龍屯堡在貴州安順,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要道,天龍二字取自天臺山“天”和龍眼山的“龍”,原名為“飯籠”,從元代起,這裏就是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
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兵三十萬討伐雲南,平定了梁王的叛亂,為防止此地成為政權的真空地帶,所以將士兵駐紮此地,屯堡,屯堡,駐軍地為屯,民居地為堡。
這些來自江浙壹帶的士兵在此駐紮,他們的家人也隨行遷到此地。在貴州的大山深處,將士們開荒種地,自足軍糧,在這兒繁衍生息。
屯堡人是明朝開拓疆土的功臣,有著強烈的內部認同感,與周邊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少,因此保持著明朝漢人的生活習俗,逐漸形成了特殊的屯堡文化。
2、世間絕品的屯堡文化
六百多年的時光匆匆而過,大明王朝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這裏的屯堡人,依舊傳承著明朝時期的文化和習俗,屯堡女人們挽著頭發,穿著寶藍色長衣大袖的漢裝,穿著特有的翹頭繡花鞋。
這樣的裝扮是明朝時朱元璋老家鳳陽漢族婦女的正統裝扮,因此,屯堡人的服裝又被稱為“明代服飾的活標本”,在天龍屯堡裏,有“活化石劇種”之稱的儺戲,依舊在演武堂上演著。
地戲由原來的軍儺演化而來,軍儺是古時士兵出征舉行祭典,振奮軍威和恐嚇敵人的壹種儺儀。
鑼鼓響起,演員身披著五彩戰袍,背上插著各色戰旗,戴著造型各異的臉子,手執各式兵器,唱著古老的曲子,縱使聽不懂,卻依舊感受到了裏面的豪氣。
聽著在抑揚頓挫的曲子,看著精彩的表演,讓人仿佛穿越了時空,走進了激烈緊張的戰場。
3、神秘的石頭古堡
都說貴州有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石板當瓦蓋”。
在貴州的山區,眾多頁巖成了天然建築材料,當地人們就地取材,將壹塊塊的板石取下,用來當做瓦片鋪在房頂上。
在天龍屯堡,目之所及都是石頭,石頭砌成的墻,鋪成的街道,石頭建成的房子。而這些用石頭建成的建築,沒有用任何粘合劑。
這些房屋既有民居,也有碉樓,壹般都開著小小的窗戶,不僅美觀,又具備著防禦之用。
在壹些老房子裏,還有著典型的江南民居特點,雕梁畫柱,做工精致。
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天龍學堂,建於1907年,整個學堂既有石木,又有其他建築材料,園內古木森森,遠遠望去,像壹個古堡。
屯堡裏還有沈萬三故居,是當年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到這兒的居所,故居門口有壹副對聯寫著:“江南曾為舊籍地,黔中乃是新故鄉”。
在天龍屯堡不遠處的天臺山上,還有壹座石頭砌成的城堡,木石建造的的伍龍寺,起初為軍事之用,後來軍事作用淡化,逐漸形成了佛、儒、道三教合壹的香火聖地,被譽為“石頭的絕唱”。
4、穿越時空的遇見
時光流轉了六百年,但這兒依舊保存著古老的文化,正如寨門上對聯所述: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長華夏千秋史。
走在天龍屯堡內,石板鋪成的街道,兩旁是石頭的房屋,小店裏賣著當地的手工藝品,還有穿著明時的漢服老人,有的坐在路邊閑聊,有的正在穿針引線,有的擺著小攤賣五彩的翹腳繡花鞋。
穿梭在屯堡內,聽到的,看到的,摸到的,走過的,壹事壹物,壹言壹語,壹石壹木,仿佛都在講述著遙遠的歷史和古老的故事。
如果逛得累了、餓了,就找壹家飯店,嘗壹嘗屯堡的美食,如馬燒臘和松糕等,體驗這在時光裏傳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