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紀錄片:風景、人文、歷史、美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經驗也是有限的。但通過紀錄片和電影,我們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人類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過這些東西,生命的深度和厚度被無限擴大了。
2、收納、整理:生活區和工作區,整齊有序;也許有些人喜歡在混亂中保持有序,從壹堆東西中找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對我來說,當我處於壹個淩亂的環境中時,我的情緒會有點狂躁。整理房間、整理衣櫃、洗衣服、根據自己的喜好重新整理書架上的書籍等小事。,可以調節煩躁的情緒。
3.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但要嘗試“早起逼妳早睡”的方法。每個人的睡眠時間和清醒時間幾乎是固定的。如果妳連續幾天在固定時間早起,晚上幾乎會很困。
4.做知識的消化者,而不是知識的儲存者。見多識廣不是妳瀏覽過多少網頁,也不是妳讀過多少微信官方賬號文章;相反,我可以腳踏實地地閱讀壹本書,壹條新聞和壹個事件,提取壹些觀點並形成自己的東西。
5.關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更關註別人的生活;我看到很多回答都提到關閉朋友圈,但更多地使用社交軟件。我不太認同,普通人也很少這麽做。重點是不要完全拋棄它,而是要學會吸收壹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作為消遣的工具。
6.拒絕無用的社交。周末,妳在家準備果盤和飲料,打開電腦準備看電影《天使愛美麗》;這時,我的同事打來電話:“妳要去購物嗎?商場正在打折!...啊,妳剛剛來了,這樣妳就可以和我壹起玩了!”然後想壹想:妳有什麽需要在商場買的東西嗎?我的同事是我的好朋友嗎?不要!不算!然後拒絕;時間、健康和精力不應該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和人身上。
7.做手工。
每次我覺得很煩,什麽都不想做的時候,我都會找東西縫壹下,然後我就會逐漸平靜下來。有的人還喜歡織毛衣、帽子、樂高、摘字等等;《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說,當他不能寫作時,他喜歡用螺絲刀修理家裏的門和插座,並把門漆成綠色。
8.接受自己,喜歡自己,從外到內;喜歡自己的第壹步是接受自己的外表。內在,壹方面有意識地提高,學會凡事有想法,不隨大流;學會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生而為人。我得先開心。認識自己是壹生的修養。如果妳能不斷地認識自己和自己,外面的東西就越不會幹擾妳。
9、不糾纏;這種面霜今天降價了。妳想買嗎?但是如果下次更便宜呢?對於購物,太多的糾結可能是因為我暫時有足夠的錢,所以退壹步想:我壹周後需要嗎?對於人和事,太多的糾結可能是因為妳太在意別人的心情和別人對妳的看法。
10,讀書,打造自己的小宇宙。我問壹個正在喝酒的朋友:和哥們喝完酒,妳們會壹起吐槽最近的煩惱嗎?朋友說:是啊,我:吐完妳舒服嗎?朋友:當然舒服了!我:所以妳每次吐槽的煩惱和問題這次喝完還在嗎?朋友:……還在。如果說學習的人和不學習的人有什麽區別的話,我首先會說:學習的人不會孤獨。即使妳很孤獨,妳也不會孤獨。
因為通過閱讀,他們構建了自己的宇宙,並在書中對比人物經驗和道理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會找到自己的精神導師,最終成為自己的導師;然而,從閱讀到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並不是壹個簡單的過程;我不反對朋友之間喝酒,但我不喜歡和別人抱怨我的煩惱;因為即使妳說了壹百遍也不去解決,煩惱還在,人還是會暴躁浮躁。
11,記賬。我的錢都去哪兒了?
有壹個詞叫“糊塗賬”,意思是壹切都毫無章法;就像我剛開始工作時壹樣,我很匆忙,每天都感覺很忙很累。好像還沒見效。當雜亂的事情堆積在壹起時,似乎會有許多未完成的任務,這使人容易浮躁和焦慮;但學會梳理、安排工作內容和輕重緩急後,就會清晰而不浮躁;工作,生活,甚至情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