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2]60號):(1)撤銷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松原市人民政府駐扶余區松花江南岸姜妍路。(2)設立松原市扶余區。松原市扶余區行政區域為:原扶余市行政區域;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郭謙鎮的團結、繁榮、建設、元江、松江、鐵西和民主街道辦事處;勝利街道辦事處的五個居委會:盛安、晟敏、和盛、盛青、盛豐;育才街道辦事處的兩個居委會,民敬和民建;毛都站鎮;農村地區的賀爾奇勒村、西郊村、單家圍子村、於家圍子村、孫西窩堡村、國鑫窩堡村、倪家窯村、後瓦房村、卡拉屋;前瓦房村郭爾羅斯街以南至孫西窩堡村界,凱旋街以東至吉拉圖農村界;達裏巴特鄉努亨格勒、埃莫勒村,區人民政府駐文化街道。(3)松原市轄扶余區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長嶺縣。
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扶余縣,轄扶余區部分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松原市扶余區更名為寧江區。
黑龍江省原縣富裕縣。位於松花江幹流南岸,北以松花江和肇源縣為界。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地區,清代屬副都吉林將軍博杜納管轄,副都駐博杜納市。博杜納城是清初境外(柳條邊)七大軍事重鎮之壹。1682年(清康熙二十壹年)建立博杜納站,是寧古塔將軍西部通往齊齊哈爾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敦站以南20裏處建新城,命名伯敦新城(今扶余鎮),並增設伯敦輔助城,用於駐軍。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設伯敦堂,設在伯敦新城。同時設立了治安巡察員,設在孤玉樹屯(今玉樹市),隸屬於博敦堂。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博杜納堂升級為新城,並設在新城內,與副都城博杜納統壹。孤城玉樹屯的巡察改為玉樹縣,由新城政府領導。次年4月,將軍下崗,調往吉林省西北路。1909年6月2日(清宣彤元年4月15日)批準廢止。民國成立後,1965438+2003年3月改為忻城縣。屬於吉林省西北路。1965438+2004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等省忻城縣同名,改稱扶余縣。同年6月,西北路更名為濱江路,隸屬於濱江路。1929年2月,撤銷道制,直屬於吉林省管轄。東北淪陷後,歸吉林省管轄。1945“93”抗日戰爭勝利後,吉江行政區於5月劃歸嫩江省,1946。1949年5月劃歸吉林省管轄。1956屬於公主嶺地區,6月1958轉入白城地區。1987 119年10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扶余縣,設立扶余市(縣級)。1992年6月6日,撤銷扶余市,成立松原市(地級)。(摘自《黑龍江省誌地目錄》)
2000年,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松原市總人口為2766036人。其中:寧江區538469,原郭爾羅斯自治縣567246,長嶺縣625830,乾安縣300745,富裕縣733746。
2003年,松原市下轄扶余縣、郭謙縣、長嶺縣、乾安縣、寧江區1區,設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和太平川、郭爾羅斯、常山、水子、陶賴昭、蔡家溝、亞達洪等7個市級工業園區。有105個鄉(鎮),43個國有農林牧漁場,13個城市街道辦事處,11個行政村,面積2.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279.4萬人,其中城市654.38+0.803萬人,農村996.5438+0.000萬人。
松原是國務院批準的地級市,1992。它位於吉林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南端,美麗的松花江畔。它占地22000平方公裏。總人口286萬,有漢、滿、蒙、回、朝等31個民族。轄扶余縣、原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嶺縣、乾安縣、寧江區。還有三個省級開發區,即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
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遠在七千年前,這裏就有人類了。谷扶余和渤海國曾在這裏上演過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宋遼金時期,女真族英雄兒女在這裏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上世紀初,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建國方略》中,設想在松嫩、嫩江交匯處建設壹座名為“東鎮”的中心城市,即今天的松原。
資源豐富,風景優美。資源豐富,特產豐富。松原地域遼闊,地下資源豐富,素有“糧倉、肉倉、漁村、油海”之稱。資源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壹黑壹黃壹綠壹白”。壹黑是地下有豐富的以石油為主的礦產資源,其中石油總儲量26億噸,探明儲量654.38+0.08億噸,天然氣儲量654.38+0.85億立方米,油頁巖儲量80億噸。中國第六大陸上油田吉林油田位於松原,2004年原油產量達505萬噸。第壹,松原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糧食年產量500萬噸以上,最高年產量580萬噸。壹綠是松原位於世界三大草原之壹的科爾沁草原和松嫩平原的交匯處。是歐亞草原帶的東端,也是吉林省草原相對集中、面積較大的地區之壹。該市有53萬公頃的草原。壹白是有“三河壹湖”(第壹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查幹湖),總徑流量398億立方米,流域總面積8012平方公裏,養魚水面1萬畝。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松原市位於松嫩平原南端,美麗富饒的松花江畔,長哈經濟帶中部,是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的結合部,吉林省中部規劃城市群之壹。境內有四條鐵路和五條國省幹線公路穿過,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從市區南行80分鐘到達長春機場,北行100分鐘到達哈爾濱機場。水路條件也很獨特。順著松花江可以到達吉林市,順流而下可以到達哈爾濱市。隨著長玉高速公路和長白壹級公路的建成,黑龍江省松原至招遠的松花江大橋和203國道將於2005年通車。松原將成為連接東北三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八市14縣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工業經濟初具規模,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0家。以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國石油郭謙石化公司、常山化肥廠等大型企業為主體,形成了石油開采、石油煉制、化工、醫藥、輕工、食品、建材、紡織、機械、電力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圍繞石油化工和農畜產品深加工開發建設的壹批工業項目,將更加有力地支撐松原工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建市以來,松原人面向市場,發揮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農畜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和生化制藥、建材、商務旅遊三大新興產業。年產500多萬噸原油的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年產654.38+50萬噸原油的中國石化郭謙石化公司、年產32萬噸化肥的長山化肥廠、年發電量69萬千瓦的長山熱電廠等大型企業,構築了松原石化產業的主樞紐。吉安生化甘酒精有限公司加工玉米50萬噸,季良賽利達玉米產業有限公司加工玉米30萬噸,草原興發集團長嶺加工肉羊50萬只,吉林帕爾蛋白有限公司加工大豆65438+萬噸等企業,構成了松原農畜產品加工業的骨幹群體。目前,全市玉米加工能力達到654.38+0萬噸,肉羊加工能力達到50萬只。生化制藥、建材、商貿旅遊三大新興產業,都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和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07億元,比2006年凈增6543.8+034億元,2008年生產總值達到760億元。